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

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

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由以色列國有軍工企業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研發,主要用於攔截“喀秋莎”和“卡桑”等射程在5至70公里的火箭彈。整個系統由雷達、控制系統、發射器構成。實戰中,這三個獨立部分被部署在不同地方,間隔可達20公里以上。

簡介

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 以色列鐵穹系統攔截火箭彈

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由以色列國有軍工企業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研發,主要用於攔截炮彈和“喀秋莎”、“卡桑”等火箭彈。“鐵穹”可自動探測來襲火箭彈是否朝向人口稠密地區,並發射飛彈在空中實施攔截。經判斷不構成威脅的火箭彈,“鐵穹”會對其置之不理。“鐵穹”系統2011年開始投入使用,截至2012年11月,以軍已在以境內部署了4套“鐵穹”系統。

性能

“鐵穹”系統在偵測到火箭彈來襲後,能在不到一秒時間內根據彈道、天氣等條件綜合測算,判斷火箭彈落點,只對射向城鎮等有價值目標的火箭彈實施攔截,對打在空地的則不予攔截。

事實上,這正是“鐵穹”系統的突破:不僅能精確攔截目標,而且有效區分來襲危險程度,最大程度上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鐵穹”曾選擇性地攔截了200枚火箭彈中的40枚,成功率在90%以上。

“鐵穹”能在多雲、下雨、塵暴、霧霾、夜間等條件下有效攔截射程70公里內的短程火箭彈和155毫米榴彈炮炮彈。

建立

以色列軍隊部署的“鐵穹”飛彈防禦系統,主要攔截傳統火箭彈以色列軍隊部署的“鐵穹”飛彈防禦系統,主要攔截傳統火箭彈

以色列於2007年2月開始研製“鐵穹”系統。因內部對其成本和有效性存在爭論,使得軍方在2010年完成系統測試後遲遲沒有部署。

2011年3月,以巴雙方衝突升級,加沙武裝人員發射了近百枚火箭彈,造成以方數人受傷,多處房屋受損。以色列南部居民和媒體批評政府、軍隊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防禦火箭彈襲擊。

在巨大的公眾壓力下,以軍在南部城市貝爾謝巴和毗鄰加薩走廊阿什凱隆附近分別部署了“鐵穹”系統,並於2011年4月7日在阿什凱隆上空首次成功擊落了一枚發射自加薩走廊的火箭彈。

在以色列國內對“鐵穹”的一片讚揚聲中,以總理內塔尼亞胡2012年3月10日表示,將部署更多“鐵穹”系統。

2012年11月4日,以色列國防部宣布,以色列軍隊將部署第五套“鐵穹”火箭彈攔截系統。

戰術意義

鐵穹鐵穹

以色列打造一套完整的火箭彈和飛彈防禦體系。這一體系包括三層:用於攔截短程火箭彈的“鐵穹”防禦系統,針對中遠程火箭彈的“大衛彈弓”系統和應對遠程飛彈的“箭”式飛彈防禦系統。在這一套防禦體系中,已經投入使用的“鐵穹”主要用於防禦加沙火箭彈。

作為一種戰術防禦裝備,“鐵穹”對以色列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以色列有了“鐵穹”這樣的有效防禦措施,在應對火箭彈威脅上更有靈活性,不必以大規模軍事行動還擊火箭彈襲擊,掌握了防禦的主動權,避免被動涉入戰爭。2008年底,以色列為阻止加薩走廊武裝人員向以發射火箭彈,發動“鑄鉛行動”,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傷亡,以方也遭受不小損失,而且備受國際社會譴責,輿論處境十分被動。“鐵穹”的部署將使以色列在衝突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