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型的民間傳統焰火表演,起源於北宋,鼎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鐵樹銀花

編號: 5—10—10

名錄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廊坊永清縣

名錄簡介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永清這片土地古屬燕國所轄,至漢始有人居住,隋定為通澤縣,天寶元年始稱永清。永清縣位於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距京津兩市60公里,距廊坊30公里,屬環渤海經濟圈腹地。楊家營村位於永清東部,屬韓村鎮管轄。

“掄鐵花”也就是要申報的民俗類項目“鐵樹銀花”就出自楊家營楊氏家族,主要的傳承人就是楊鳳山老人。掄鐵花是大型的民間傳統焰火表演,起源於北宋,鼎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而楊家營鐵掄鐵花則起源於清朝,是清朝道光年間楊鳳山的曾祖父發明的,是當地農村元宵節晚上表演的一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娛樂項目。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大紅燈籠,全村人扶老攜幼,看焰火、猜燈謎,翹首等待“鐵樹銀花”那驚心動魄的一刻。這套民間習俗在永清楊家營村流傳了一百五十餘年。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鐵樹銀花[民間藝術]

掄鐵花表演是通過打鐵時燒紅的鐵塊在錘擊下濺出火花而發明出來的,需木炭、灰鐵、鐵架子、鐵籠子、噴槍等工具,用噴槍將鐵籠子裡的木炭和灰鐵點燃,將點燃的鐵籠子固定在鐵架子上,由5個人轉動鐵架子,在轉動的過程中,熔化的鐵水變成鐵花四處飛濺,濺到樹上更是美麗壯觀,因此得名“鐵樹銀花”。“鐵樹銀花”是當地農村元宵節晚上一項不可或缺的民俗表演,它包含著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團圓吉慶、和順幸福的深刻含義。“鐵樹銀花”製作材料及方法如下:原材料為木炭、灰鐵等。製作方法:1、製作鐵架子、鐵籠子。2、把木炭、灰鐵按比例裝在鐵籠子裡並砸實。3、用噴槍把鐵籠子裡的木炭點燃,掛在鐵架的鉤子上。4、人工轉動鐵架子,使鐵籠子轉動,借風燃燒。5、把灰鐵熔化,落地成花。為增加鐵樹銀花的觀賞性,還在原材料中加入了化學原料,令其顏色多變,五彩紛呈。此項民間習俗一直延續到文革以前。

“鐵樹銀花”在永清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多年來在當地農村盛行,是每年元宵節不可或缺的民俗表演項目。其基本特徵如下;1、藝術特徵:“鐵樹銀花”是當地農村元宵節晚上一項不可或缺的民俗表演,它在鐵花飛濺時猶如彩蛇飛舞,鐵花倒懸如火山噴發,飛濺的聲響如鞭炮齊鳴,形成一種場面恢弘、氣勢磅礴、喜慶吉祥的獨特表演風格。2、工藝特徵:原材料取自生活,打鐵花用的鐵水需要達1600℃~1700℃,即看到鐵水迸出金花才行,因此表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3、文化特徵:,“鐵樹銀花”作為重點旅遊觀賞項目,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並得到了高度的讚譽,充分展示了永清人民的才能智慧和創造精神,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

自2006年,楊家營村成立了旅遊協會,“鐵樹銀花”才重新被作為旅遊觀賞項目挖掘出來,才讓這一充滿傳奇的民間藝術重見天日。村里人對鐵樹銀花的操作設備做了進一步改進,安全省力的鐵架子代替了木桿,多台架子同時掄鐵花,場面更加壯觀,得到了中外遊客的高度讚譽。“鐵樹銀花”這項傳統的民俗項目凝聚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是華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結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