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力大橋

鐵力大橋

鐵力大橋位於鐵力市,建於1973年,橋長187.7米,橋寬15米,是6孔雙幅橋。2009年6月29日凌晨,黑龍江省鐵力市發生大橋橋體垮塌事件,造成21人落水,其中4人死亡4人重傷,八輛汽車墜河。據當地官方介紹,事發橋樑名為鐵力西大橋,系連線哈爾濱至伊春及綏化等地的重要樞紐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事故現場事故現場

哈伊公路鐵力市呼蘭河大橋橋建於1973年,長187.7米,橋寬15米,是6孔雙幅橋。由於橋齡過長、加之連日大雨,被重車壓塌該橋其中1幅的中間4孔段(長120米左右、寬7.5米)橋樑。據了解,這座橋跨越呼蘭河,是鐵力市聯繫外界的重要通道。

這座6孔雙幅橋位於哈伊公路,坍塌一側是進入鐵力市方向的,建成於1973年,而與其平行的另一幅橋是為了配合哈伊公路改造於1997年新建的,兩幅橋緊挨在一起。

6月29日凌晨,位於哈伊公路123公里處的鐵力市呼蘭河大橋發生坍塌。 6月29日下午14時召開的鐵力西大橋橋體壓塌事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鐵力西大橋橋體壓塌事件搶險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目前,已救出落水人員18人,其中5人受傷,重傷1人,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4人無生命危險,死者為女性。目前,事故原因初定為一輛超載掛車壓塌橋體。

垮塌事故

2009年6月29日凌晨,黑龍江省鐵力市發生大橋橋體垮塌事件,造成21人落水,其中4人死亡4人重傷,八輛汽車墜河。據當地官方介紹,事發橋樑名為鐵力西大橋,系連線哈爾濱至伊春及綏化等地的重要樞紐之一。

參加現場搶救的民警介紹,大橋坍塌時間約在凌晨2時34分左右,警方接到報警後,趕至現場對大橋進行雙向封鎖並展開救援。截至上午10點,已發現7輛大貨車和一麵包車墜河。

該民警介紹,鐵力西大橋是連線鐵力市和綏化市的主要公路橋,大橋是雙排橋,垮塌橋為南向北一側。據現場分析,大橋的垮塌點為第二節橋墩向南延伸至第五節。

政府反應

29日2時34分,鐵力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民眾報警,位於伊哈公路123公里處的鐵力市呼蘭河大橋,被由哈市開來的一輛拉鋼材超重掛車(車號:黑F51650)壓塌橋體,該車和隨後趕來的車輛掉入橋下2米深的水中。由於橋齡較長、加之連日大雨,被重車壓塌該橋其中1幅的中間4孔段(長120米左右、寬7.5米)橋樑。

接到報告後,鐵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立即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並及時向伊春市委、市政府報告了情況。伊春市委書記許兆君、市長王愛文指示:要迅速組織力量,全力搶救。領導要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靠前指揮,立即啟動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力量,全力搶救。要把救人作為第一位任務,不惜一切代價搶救落水人員,打撈落水車輛,確保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允許再出現一人、一車落水。要搞好事故調查,全面調查事故原因,迅速查明事發真相,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同時,伊春市委書記許兆君,市委常委、副市長馬建路,副市長、公安局長李偉東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救援。

目前,已經組織鐵力市消防公安武警交通醫療等人員400餘人,消防車、救護車、吊車、警車20餘台參加搶救。截止目前,已從事故現場發現落水車輛8台,其中,貨車7台、微型麵包車1台;救出落水人員18人,其中5人受傷,重傷1人,後經搶救無效死亡,死者為女性,其他4人無生命危險。

目前,搶險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事故原因正在調查。

有關責任

6月29日,鐵力市官方就大橋垮塌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鐵力市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慶生說,該橋建於1973年,1996年曾維修、橋長187.7米,橋寬15米,是6孔雙幅橋。昨日凌晨2時34分,鐵力市公安局接到民眾報警,位於哈伊公路123公里處的鐵力市西大橋(呼蘭河大橋),被哈爾濱開來的一輛拉鋼材的超重掛車壓塌橋體,該車和隨後趕來的車輛掉入橋下2米深的水中。

經現場勘察初步得出結論,垮塌原因為橋齡過長、橋面行駛車輛超載(腳踏車60噸),加之連日大雨所致。

昨晚,當地發布會稱,網上流傳的9人死亡和由於挖沙子導致大橋垮塌的說法沒有根據。

遇險者講述

貨車司機王愛國(化名)是大橋坍塌事件的遇險者之一。因事發時天黑、雨大,他發現鐵力西大橋斷裂時,車子已經掉進了河裡。據其回憶,車子掉進河後自己才發現,河內不止掉了他一輛車,就在自己車的正下方,一輛藍色的東風貨車標槍一樣扎在河中。 “本來想爬出去上橋攔車,但發現車門變形出不去。”他說,出事後自己曾試圖自救但未果,當時自己最擔心的並不是如何爬出車,而是怎樣不被繼續掉下來的車砸到。

他回憶,事發初期,由於沒有人報警,因此還有不明路況的車輛陸續從橋上掉下來。“隔幾分鐘就掉一輛車,像下餃子一樣”。

另一遇險者證實了王愛國的回憶,該遇險者說,橋塌後曾有脫險的人到橋面攔過橋汽車,但沒有司機停車。直到最後,一個人將車橫在橋口,這才沒有車再掉下來。

質疑

鐵力市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稱,誘發大橋垮塌的主因為過往車輛超載,橋體老化。此說法一經公布隨即遭鐵力市部分市民質疑。

市民白先生說,垮塌大橋建於1973年,1996年洪水過後成為危橋。此後,為了確保運輸通暢,市政府開始在老橋邊修建新的大橋。但不知為何,老橋沒有拆掉,在經過修繕後與新橋組成了雙向橋。

白先生認為,這次大橋垮塌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結到管理制度方面,比如這樣老的橋為什麼還在用,為何當時只單向建了新橋,而老橋仍保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