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狗

鏈狗

鏈狗即二戰德軍憲兵,憲兵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應該算是脖子上的金屬掛牌〔Ringkragen〕了,這也是德軍官兵把他們稱為“鏈狗”的來由。

簡介

鏈狗鏈狗
鏈狗”——二戰德軍憲兵
德國的戰地憲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 Proffoss,後在一七四○年,腓特烈二世建立了督戰馬隊〔Feldjägerkorps zuPferd〕——隨即很快的又改名為“督戰騎兵隊〔Reitendes Feldjägerkorps〕”,這可以說是後來德國野戰憲兵的正式雛形。當時督戰騎兵隊的主要責任是指揮交通、傳遞軍令和保衛王室成員。一七四一年,該部的分支之一——“督戰步兵隊〔Feldjägerkorps zu Fuss〕”還參加了普法戰爭
在十九世紀,督戰隊和國內的憲兵〔Gendarmerie〕相結合,成立了一直延續至今的“戰地憲兵”〔Feldgendarmerie〕。
至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國陸軍共有三十三個野戰憲兵連〔每連有六十名士兵和士官組成〕。而到一戰結束前,這個數字上升至一百一十五個。在一戰的結束後,野戰憲兵也隨著“德皇陸軍〔Das Kaisersheer〕”一起解散。
在戰後的魏瑪共和國國防軍〔Die Reichswehr〕中沒有任何的警察部隊,原來軍事警察在要塞地區負責的巡邏任務也由普通士兵承擔。隨著一九三三年納粹黨掌權,德國的軍事力量開始擴張,作為傳統編制之一的戰地憲兵也再度重生。在第三帝國時期的國防軍〔Die Wehrmacht〕編制內, “戰地憲兵”〔德國士兵們也把其稱之為“Kettenhunde”——鏈狗〕
肩負著雙重角色——不但只是一支組織嚴密的警察力量,同樣也是一支接受完整步兵訓練的正規軍事組織。這些軍警部隊一般部署在陸軍師或更高一級的編制中,這當中除了師直屬憲兵部隊外,還有一些由師部指揮的獨立編制。
德國憲兵
在柏林西南面的波茨坦設立有德軍第一座現代化的軍警學校,負責訓練合格的戰地憲兵人員,其主要課程包括:犯罪條例、綜合和特殊警察技能、林業條例、漁業條例、水路條例、交通規則、工業條例、報告法、護照及身份辨別法、民俗學、急救、武器操練及教導、射擊、防禦技巧、犯罪警察學以及綜合通信訓練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防空、動物保護、打字及速記等方面的訓練。
在學員進行完第一學期的測試後,他們將臨時分派到警察局進行一段時期的實習。完成全部課程則需要一年時間〔其中步兵基礎訓練為十六個星期〕,往往有許多學員在經過重重考核之後被淘汰:例如有一期二百一十九名學員中最後只有八十九人有資格繼續參加最終測試。可以說,德軍的戰地憲兵是一支技術性十分強的專業兵種。
隨著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之後,又有兩所軍警分別在布拉格和 Litzmannstadt-Görnau 設立,同時還在柏林成立了一所技術警察學校。學員們在畢業後隨野戰部隊活躍在德國的每一條戰線上,尤其是戰爭後期,戰地憲兵在很多時候會和前線正規部隊一道參加防禦和反擊戰。有許多人都由於表現勇敢而獲得獎章和勳章。在大戰末期,所有被蘇軍俘虜的戰地憲兵幾乎毫無疑問的都被就地槍決,於是許多戰地憲兵在戰鬥前都會從本戰區內“戰地憲兵改造中心”得到一本假的士兵證和身份牌,上面標為普通士兵身份,而他們真正的野戰憲兵證和身份牌則在戰鬥結束後發還。
根據國防軍官方資料記載,正規的“陸軍戰地憲兵〔Felgendarmerie des Heeres〕”成立於一九三九年, 成員最初來自於前民警人員和符合條件的陸軍士官。這支警察部隊由陸軍最高統帥部軍需總監掌管,而他下屬的一位少將軍銜的野戰憲兵軍官則負責直接指揮憲兵部隊——例如人事管理、監視表現、任務分配、交通規則發布和部隊訓練等方面的工作。然後少將再委任數名下屬參謀軍官,在前線集團軍指揮部掌管配屬給該集團軍的野戰憲兵營。這些參謀軍官的工作責任是維持秩序和紀律,在大規模部隊機動時的交通指揮和保障交通路線等。
站崗的德國憲兵
在憲兵營之下的分別是隸屬於各師或軍的憲兵排〔Felgendarmerie Truppen〕,隸屬於各野戰或地方司令部的憲兵隊〔Felgendarmerie Gruppe〕以及執行臨時特殊支援任務的獨立憲兵班。
一個隸屬與步兵師或裝甲師的野戰憲兵排標準編制如下:
三名軍官
四十一名士官
二十名士兵
十七輛吉普車
四輛卡車
六輛機車
四輛拖斗機車
戰地憲兵營的主要裝備和排大同小異:機車,安置MG34機槍的拖斗機車,吉普車,野戰卡車〔例如三噸歐寶 Blitz 卡車〕和少量用於運輸的裝甲車輛。除此之外,每個營還額外轄有一個支援隊,包括廚師、書記員、一個皮匠和軍械士。單兵裝備主要以輕武器為主,例如軍官配備瓦爾特PP警用手槍,PPK,軍官用手槍,士官配備衝鋒鎗,普通士兵則配備盧格P08和瓦爾特P38手槍。也有少量Kar98步槍裝備憲兵營,但是數量不多。MG34和42型機關槍則一般作為車載武器,用於守衛交通要道口等重要地段。

戰地憲兵在戰時的主要職責是:

一、指揮交通
二、維持部隊的秩序和紀律
三、搜尋、繳械、集中和看護戰俘及落伍士兵。
四、在占領區內監督當地平民
五、檢查離隊和運輸中士兵的證件
六、在占領區內進行街區巡邏
七、搜捕逃兵
八、防止敵人空投傳單的傳布
九、在撤退時指揮疏散者和難民的秩序
十、守衛部隊邊域和清剿游擊隊
他們還負責守衛交通要道、檢查站和安全區,並且在必要情況下,有權力得到任何民間及軍事人員和設備的協助。除此之外,戰地憲兵還可以指揮不論兵種的任何和他平級或下級的德國軍人。
而在占領區內,戰地憲兵的職責如下:
一、指揮交通
二、維持港口和機場的秩序
三、管理和控制僑民
四、監管戰區內的狩獵、捕魚、商業、農業和工業等方面的條例秩序
五、地區內巡邏
當戰地憲兵部隊和其上屬師行軍時,其職責如下:
一、設立臨時城鎮中心和軍隊落伍士兵集中站
二、剿滅敵游兵散勇和游擊隊
三、看守戰利品
四、確保繳收所有平民私藏手中的武器
五、組織平民勞力工作
六、豎立軍用和民用標識
在德國本土時,戰地憲兵主要負責:
一、維持部隊紀律
二、搜捕逃脫者
三、指揮軍事交通
四、集中難民
五、指揮和監視戰俘撤退或轉移
在戰爭結束後,許多被西方盟軍俘虜的戰地憲兵被重新用於軍警工作。一名美軍第一○一空降師的軍官回憶,當時他們曾指派俘虜的戰地憲兵去保衛負責聚集戰俘的德國軍官的安全。另一份資料記載,位於什勒斯維希-菏爾斯泰因的英軍第八軍甚至組織了一個團的德軍戰地憲兵,去維持在
Meldorf 的繳械中心的秩序和紀律。
這個團下轄四個營和一個團部營,全部由志願者組成,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前警察人員。他們戴著一條繡有“Wehrmactordnungstruppe〔國防軍秩序部隊〕”和“Felgendarmerie〔戰地憲兵〕”字樣的臂章來表明自己的身份。這些憲兵全部配有武器,而軍餉則是額外供應的口糧標。
袖標
戰地憲兵的袖標
戰地憲兵的制服的德文正式制式名為 Dienstanzug für Felgendarmerie .
基本為陸軍標準制服式樣〔M36、M43或M44式制服等,空軍戰地憲兵則身著本兵種的標準制服〕,加以特殊的標記區別。具體如下:
所有兵種的戰地憲兵部隊士兵和中尉以下軍官制服的左臂上方均繡有“警察鷹徽”臂章〔Polizeiadler〕,圖案為一圈橢圓形的橡樹束環繞著一隻踩在納粹黨徽上的警察式樣老鷹。軍官和士兵的臂章式樣一樣,但是前者是以銀線繡在田野灰色底布上,而後者是以橘紅色線繡在田野灰色底布上,並且納粹黨徽由黑色線繡成。
戰地憲兵在左袖袖口還配有一條寬為三厘米的褐色袖標,中間以白色機織羊毛線繡有歌特字型“Felgendarmerie”字樣。而軍官的袖標是以銀白色線繡字。
憲兵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標誌應該算是脖子上的金屬掛牌〔Ringkragen〕了,這也是德軍官兵把他們稱為“鏈狗”的來由。每一個憲兵在值勤時規定都必須佩帶該掛牌,以表示自己“執法者”的特殊身份。掛牌由輕質金屬壓制而成,背部縫有一塊鐵灰色布料,以減少磨損,掛鏈由四十二塊金屬鏈構成,掛牌本身和掛鍊表面均鍍有暗色的馬特銀,兩段的圓釘和鷹徽塗有發光漆。下方的捲軸塗有暗灰色漆,“Feldgendarmerie”字樣則同樣塗有夜光漆。
金屬掛牌正面和反面
左臂上戴的警察徽章
一名裝備齊全的陸軍憲兵,身著機車駕駛員防水大衣
〔Schutzmantel für Kraft Radfahrer〕
胸前掛有憲兵掛牌、毒氣面具盒和急救包
腰間兩側挎有衝鋒鎗子彈夾和地圖包,配備MP40衝鋒鎗。
在駕駛機車時,為了方便活動,憲兵們通常會
將防水大衣的下擺紐扣沿小腿扣緊,如下圖所示:裝備齊全的陸軍憲兵
駕駛機車時的裝束
黨衛軍戰地憲兵〔Waffen SS-Feldgendarmerie〕
黨衛軍中的戰地憲兵多為服役四年或以上的前民警人員,每個黨衛軍作戰師都有其自己的獨立戰地憲兵隊,但是在編制上則比陸軍要小一點:一個黨衛軍戰地憲兵排擁有一名軍官、四名士官和三十六名士兵,裝備十一輛拖斗式機車和一輛水陸兩用吉普車。他們的職責和陸軍的正規戰地憲兵隊一樣。而由於黨衛軍憲兵隊帽子上陰森森的骷髏帽徽和冷酷無情的執法態度,他們又被士兵們稱作為“KopfJäger〔“獵頭者”〕”。
黨衛軍戰地憲兵平時身著黨衛軍野戰部隊的正規制服,和陸軍不同的是最初袖子上沒有戰地憲兵的鷹徽臂章。而是佩帶原來的黨衛軍式樣鷹徽,從一九四四年開始,隨著大量的前秩序警察〔Ordnungspolizei——即正規制服警察〕加入黨衛軍,黨衛軍憲兵部隊開始佩帶專有的警察鷹徽臂章,和陸軍式樣不同的是——老鷹圖案是以銀線繡在一塊鑽石形的布塊上。此外在最開始時,黨衛軍野戰憲兵均帶著為陸軍式樣的褐色袖標,但是從一九四二年八月一日後開始統一佩帶黨衛軍專有的銀灰-黑色袖標,中間以銀色羊毛線分別繡有北歐古字型“SS”和正體“Feldgendarmerie”字樣。
最初該袖標是規定佩帶在黨衛軍各師或團名稱袖標下,而從一九四三年八月開始,同時佩帶兩條袖標的作法被禁止。
後來在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著裝制度進行了最後一次改動:SS-Feldgendarmerie 袖標被正式廢除,
所以黨衛軍憲兵人員只得佩帶師袖標,而警察鷹徽臂章又一次被黨衛軍鷹徽臂章代替
黨衛軍戰地憲兵
空軍戰地憲兵隊〔Feldgendarmerie der Luftwaffe〕
德國空軍中僅有“赫爾曼·戈林”空降裝甲軍和傘兵師轄有戰地憲兵隊——每個師下轄一個憲兵排。其中“赫爾曼·戈林”裝甲軍擁有空軍中最大的戰地警察部隊,其大部分軍官均為前普魯士州警察和機動警察,士官和士兵則為現役軍人和新兵。他們的職責和陸軍以及黨衛軍憲兵隊一樣,除此之外,空軍憲兵隊還負責協助前線軍法系統的運作。
一九四四年法國,一名傘兵憲兵正在對空觀察
在德軍一九四五年從波蘭撤退期間,“赫爾曼·戈林”裝甲師的“赫爾曼·戈林”第一○○○機械化戰地憲兵隊的特遣分隊還執行了一樣極其危險的任務:穿越蘇軍戰線為被包圍的“赫爾曼·戈林”部隊運送來十分珍貴的燃料。
督戰隊〔Feldjägerkorps〕
大戰時期的德軍督戰隊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三年,當年六月三十日,衝鋒隊〔Sturmabteilungen〕旗下成立了一支名叫“秩序警察督戰隊〔FeldjägerkorpsalsOrdnungspolizei〕”的隊伍,負責維持衝鋒隊隊員的紀律,然而這支秩序部隊在一九三六年隨著衝鋒隊大清洗而不復存在,其剩下成員大部分加入了正規的警察部隊。後來到了一九四三年夏天,東線的局勢明顯朝著不利於德軍的方向轉變,為了維持前線守軍的紀律和鼓舞士氣,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野戰部隊中成立專門的督戰隊,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繼承十八世紀榮譽稱號的“督戰隊〔Feldjägerkorps〕”正式成立,第一批共三個督戰團,每團五個分隊。督戰隊的成員均是擁有豐富野戰經驗的國防軍官兵,並且每人至少獲得過二級鐵十字勳章。成立之初的督戰隊立即就被送往距離戰線二十公里的後方地帶巡邏。他們越過任何的上級野戰編制,由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直接指揮,賦予的任務是制止任何敵前逃陣或是混亂的情況發生,例如抓獲逃兵和逃跑的戰俘,逮捕抗令軍人,搶劫和裝病者甚至是一切不能給出離開崗位合理理由的德軍官兵。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將逃兵組成特別隊伍或是將後方一切可以作戰的軍人送往前線。他們甚至擁有在平民中抓壯丁和隨時調用指揮任何車輛的權力。督戰隊的指揮官們還有權組織戰地軍事法庭,就地處決任何“被告”!之所以賦予其如此大的權力顯然是因為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希望每一個德國軍人都可以戰至最後一刻。
在義大利的一名隸屬於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的督戰員
注意其制服上佩帶的二級鐵十字勳章、一九四一年東部
前線勳章、一般突擊勳章、負傷勳章和近距離作戰條章
督戰隊的成員們平時一般身穿標準的陸軍或黨衛軍制服,在胸前掛有一塊寫有“Feldjägerkorps”的掛牌,式樣以及製作材料與戰地憲兵相同。
除此外左袖口處還配有一條繡有“Oberkommando der Wehrmacht
Feldjäger〔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督戰員〕”字樣的紅色臂章。
督戰員
督戰員掛牌
1944年的法國一名對空觀察的傘兵憲兵
秘密戰地警察〔Geheime Feldpolizei〕
秘密戰地警察為前線的便衣軍警,於一九三九年中在凱特爾的授命下成立,人員來自國內的刑警部隊,主要負責保衛軍事要員和協助國家保全機構人員〔例如蓋世太保〕進行前線反間諜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還承擔審問敵軍戰俘、保衛前線通訊網路和鐵路樞紐的任務,所以德軍也把他們稱為“前線的蓋世太保”。
有極少數的秘密戰地警察會在左袖口上帶有上圖袖標
秘密戰地警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