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志雄

鍾志雄,1913年生,瑞金葉坪鄉雲集村垇壠人,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1935年入黨。

基本信息

紅軍老戰士

人物簡介

鍾志雄:1913年生,瑞金葉坪鄉雲集村垇壠人,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1935年入黨。曾任坪山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紅五軍團十四師文書、中央秘書處文書科長、熱東地委秘書長、海軍青島基地防空兵政治部主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副所長、黨委書記。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獲得者。

人物故事

在長征30多萬人的紅軍隊伍中,有父子、兄弟和姐妹關係的不少,但走完長征全程的卻並不多見,至2011年,全國唯一健在的紅軍兄弟就是瑞金籍的鐘志雄、鍾仁輝哥倆了。前些年,鍾家兄弟倆吸引了不少全國知名媒體的關注,紅軍兄弟的長征故事一度被廣為宣傳。
兄弟倆身體很高大,都在戰鬥中受過傷,弟弟的右側脖子上曾被子彈穿過,哥哥曾身中四塊彈片,其中一塊至今還留著在左臂上。因為都與死神打過交道,他們的生活非常簡樸,一生中淡泊名利和地位。兩位老人說,他們是放牛娃出身的窮孩子,是革命的大熔爐鍛鍊了他們的堅強意志,走過了槍林彈雨,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能活到現在,與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他們感到很知足。
書法和寫作是他們的共同愛好,退休後,這對紅軍兄弟堅持讀書看報,筆耕不輟,偶有作品發表在《解放軍報》和《老年人文藝》上。
兩位老人告訴記者,他們看到家鄉來的客人感到格外親切,如今,雲集圩的水酒、雲集河清涼的河水仍時常出現在他們的夢裡。
我們告訴老人,家鄉的變化很大,交通非常便利,他們老家附近正在建設一條高速公路,希望他們能回家看看。兩位老人樂了,都表示“是很想回去看看”,但因為年事已高行動不變,笑稱“怕是回不去囉”。
革命:父親鼓勵讀書識字奠定了基礎
哥鍾志雄1913年出生於葉坪鄉雲集垇壠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有五兄弟,大哥比他大五歲,弟弟鍾仁輝比他小三歲。鍾家祖上世代以種田為生,父親是個勤勞、善良、忠厚、正直的農民,母親是個童養媳,勤儉持家,心地善良。他們對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們長大後成為農村中懂禮貌、會交際、知農事、能幹活的“明白人”。為此,父親從兩方面著手培養他們:一是生產勞動。父親要求鍾志雄學會全部農活,還要學會撒網捕魚、狩獵。他五歲起就跟大哥一起勞動,上山砍柴、放牛等。在大哥上學那年,弟弟鍾仁輝還小,家中的一些主要勞動都由鍾志雄承擔。二是讀書識字。父親喜歡交際,痛感沒有文化的苦惱。那時的農村很少有人讀過書,誰要是能寫些便條書信,逢年過節寫寫春聯喜帖,那是件很了不得的事。因此,父親決心要鍾仁輝上學讀書,把他培養成農村的“明白人”。父親培養子女讀書心切,便同意兄弟倆一起去。沒想到弟弟年紀小,不懂事,唯讀了兩年就不想讀了。而哥哥鍾志雄卻很喜歡讀書,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初小隻讀了兩年就轉到縣城讀高小了,高小畢業後還補習了一年的套用文。
1931年秋,毛澤東、朱德等紅軍總部和蘇區中央局領導來到瑞金葉坪,準備召開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毛澤東經常深入民眾調查研究,做宣傳發動工作。有一天,毛澤東來到雲集圩參加民眾大會。在會上他發表了演講,積極動員民眾參加反帝大同盟,參加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毛澤東的話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給廣大貧苦農民以極大的鼓舞,讓志雄兄弟倆激動得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
1932年,鍾志雄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反帝大同盟,並被選為坪山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走上了革命道路。1933年,兄弟倆積極回響號召,雙雙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因為有文化基礎,入伍後,鍾仁輝被分配在一軍團紅二師當宣傳員,鍾志雄則被分配在紅五軍團十四師教書。
哥哥:朱老總一伸手幫助渡險關
哥哥鍾志雄參軍後分在軍委通信連當文書兼任管理排長,此後一直在部隊與文字打交道,成了紅軍隊伍中的知識分子。長征後,他跟隨總司令部一起行軍,每天找嚮導調查行軍路線,畫出簡單的行軍路線圖供總部首長使用。
1935年5月,部隊過了大渡河在化林坪休息一天,然後穿過一片大竹林向四川天全進發。在距天全約5公里的山上,一架敵機在距鍾志雄10多米處投下兩枚炸彈。敵機飛走後他看到自己的衣服有幾個窟窿,沒想什麼,等他從地上站起來,左胳膊上的血呼呼地流下來,這時他才知道自己被彈片炸傷。由於當時條件極為困難,他只在衛生隊簡單包紮了一下,便由一位老鄉送到天全,以後的幾天這位老鄉常帶東西來看他,使他切身體會到軍隊離不開民眾的支持。
部隊沿溪而上準備翻越大雪山夾金山,山路崎嶇,又陡又窄。大家走著走著,突然前面出現個高坎,足有兩米多深。鍾志雄因左臂負傷,炊事班的同志幫他背行李,但他左手不能動,使不上勁,所以還是下不了高坎。眼看其他戰友一個個跳下去了,自己卻下不去,跟不上部隊,他心裡很著急,便高喊了 一聲:“來幫我一把!”。話音剛落,一雙巨大的手握住他的右手攙扶他下了高坎。鍾志雄站定後轉身向這人道謝,誰知一看,出現在他眼前的不是別人,正是朱德總司令。
鍾志雄對朱德並不陌生,早在瑞金時就經常聽他的演講。因為長征路上與總司令部一起行軍,鍾志雄經常能看到總司令那魁梧而忙碌的身影。毛兒蓋會議後鍾志雄分到左路軍,在通信營當書記,跟著朱德三次爬雪山、兩次過草地。
紅軍到達陝北後,朱總司令日理萬機,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在長征途中因左胳膊負傷的鐘志雄,在打聽到他的情況後,朱總司令親自安排了一位從德國歸來的醫生給他做手術,從他身上取出了部分彈片。
弟弟:鄧小平兩個字鼓勵演好戲
弟弟鍾仁輝參軍後分在紅一軍團二師當宣傳員。他天生活潑,能歌善舞,能說會道,讀書不多字卻寫得好。師領導看上了這位有文藝天賦的小紅軍,讓他進了師部宣傳隊,並成了師部宣傳隊的骨幹。
一次,師政委劉亞樓陪同中革軍委《紅星報》主編鄧小平一起觀看演出,鄧小平看得很入神。三年前,他在擔任瑞金縣委書記期間深入圩場屋場,走村串戶,調查了解情況,熟悉瑞金的風俗民情,看“拉尾巴”覺得特別親切。演出結束後,鄧小平把鍾仁輝叫到跟前,高興地說:“要得!你今天演得好哇,演出了瑞金人民淳樸的真實感情。好,要得!要得!你演戲我辦報都是搞宣傳。宣傳發動民眾,爭取革命成功。”他湊近鍾仁輝耳邊神秘地說:“唉‘拉尾巴’你被拉住了沒有?”鍾仁輝回答說:“沒有。”鄧小平笑笑說:“是嘛,是拉不住的,其實你自己都想上前線哪能拉得住啊!”
1934年10月,鍾仁輝踏上了漫漫長征路。1936年3月,部隊來到山西霍縣,鍾仁輝正在霍縣火車站寫標語,突然遭到國民黨軍隊的包圍,當他突圍到一塊開闊地時,一顆子彈從右至左穿過了他的脖子,頓時鮮血直流,當場就昏過去了。宣傳隊隊長把他背回軍團政治部宿營地搶救。半個月後,鍾仁輝的傷勢有了明顯好轉,但雙手還是不能上下自由活動。有一天散步時,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遇見他,關切地詢問他的傷情,並親自測試他手上的傷有沒有痊癒。鄧小平說:“‘拉尾巴’向我敬個禮,好不好?”鍾仁輝吃力地把手抬到帽沿處作敬禮狀。鄧小平連聲說:“要得,要得,還要好好休息。”
分別:40年後兄弟終相聚
鍾志雄兄弟倆都是1933年離開家鄉參加紅軍的。在戰爭年代,因為部隊各有駐地和戰鬥任務,他們也很少見面,但在長征途中他們卻有幸見過三次。
第一次見面是在1934年12月20日,在貴州的施秉,弟弟鍾仁輝在行軍的隊伍里找到了哥哥,並跟著哥哥的隊伍邊走邊談,走了好遠。第二次見面也是在貴州,鍾志雄隨隊伍行軍時經過當地一個村子,突然看見弟弟鍾仁輝在煮飯,鍾仁輝看見哥哥後,送了一個飯盒子給哥哥,因為部隊正在行軍,兩人還沒說上幾句話就分了手。最後一次見面是在四川兩河口,哥哥找到了弟弟,就跟著弟弟的隊伍邊談邊行軍。此後,在整個戰爭期間兄弟倆再沒有見過面了。直到1959年國慶,時任雲南楚雄軍分區司令員的鐘仁輝應邀來京參加國慶觀禮,他四處打聽哥哥的下落,好不容易才打聽到哥哥還活著,就住在中關村。興奮不已的鐘仁輝當天就找到哥哥家,相隔24年再見面令兄弟倆格外激動,一下子就擁抱在一起,周圍的人都感動得哭了。兩人住在一間屋子裡,從家鄉談到部隊,從長征談到解放,整整談了三天三夜。
1972年弟弟鍾仁輝調到北京任318兵工廠黨委書記,分開近40年的兩兄弟終於相聚到一起。

廣東省書法名家

人物簡介

鍾志雄(1965~ )別名士心,字成龍,號雲峰。廣東廣州人。現為中國藝術家學部委員會藝術委員,國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書畫家,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創作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創作委員,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指導委員、客座教授,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書法,刻苦勤奮,視書法藝術如生命,潛心書法、詩詞楹聯、國畫、古文字之藝術和研究三十多年。書法專攻甲骨、鐘鼎彝器、秦篆漢隸、博覽歷朝名家墨跡、尤擅晉爨寶子碑,能將甲骨、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兼擅,有堅實雄厚基礎,作品具有震撼力、感染力。作品風格大氣磅礴、雋利厚重、古掘蒼勁、渾穆流利、端莊瀟灑、自出新意。中國畫擅畫熊貓、意趣盎然、浪漫可愛、憨厚感人。詩詞楹聯擅高度概括、含蓄奔放、直抒己見、與時俱進、勇於創新。詩聯作品內容反映愛科學、愛和平、愛友誼、愛奧運、愛祖國、愛人民、抗震救災、愛環保、愛廉潔、促和諧、求發展、支持改革開放、關注兩岸三通等。常用"筆下練功底,墨趣見精神"自勉。作品曾在廣東省、廣州市展出並多次到日本展覽。作品先後在《廣東電視周刊》發表。論文《談刻字》入選全國刻字理論研討會,《談畫龍點睛教學》獲廣州市二等獎;書法作品獲“米公杯”、“京粵漢字電腦杯”、“白雲杯”和首屆書法篆刻榮譽大賽、馬年硬筆書法大賽、“孔雀杯”一等獎。作品、傳略輯入《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主要獲獎情況

主要獲獎情況:1988年10月5日,硬筆書法、毛筆書法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文化局一、三等獎;1990年12月,硬筆書法榮獲馬年全國硬筆書大賽一等獎(在湖南省美術館);1992年5月,硬筆書法榮獲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一等獎(在雲南省昆明市);1998年7月,教學設計《民間美術剪紙》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教育局一等獎;2002年11月,楹聯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文聯《放心肉杯》三等獎;2003年11月21日,楹聯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文聯《沙粿條杯》三等獎;2003年12月,榮獲廣州市蘿崗區首屆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優秀獎;2004年,楹聯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文聯《生育文化杯》二等獎;2006年9月,楹聯榮獲廣州市白雲區文聯《廉政文化杯》優秀獎。2000年10月,論文《重視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學法引導》榮獲千禧年廣州市教育論文二等獎;1993年,論文《談刻字》參加全國刻字理論研討會(地點:河南省)。

主要參展情況

主要參展情況:一、從1988年開始,書法(硬筆書法)作品在廣州市、廣東省各市及全國各地展出。二、從1992年至現在,書法(硬筆書法)、國畫作品,在日本的京都、東京、神戶、福岡、仙台、大阪、橫濱、北海道、沖繩等50多個都市展,引起日本人民的關心和注目,為日中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很多的努力。

開國將士

鍾志雄, 男,漢族,1927年12月出生,廣東省湛江市人。1948年冬參加革命工作,曾任湛江市第十一中學教師等職,其事跡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雲錄》一書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