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馬

錫林郭勒馬

錫林郭勒馬產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白音錫勒牧場和五一畜場。1987年7月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數量約1.4萬匹。此馬引入多品種血統。具有體型,外貌一致,力速兼備,持久力好,適應性強,耐嚴寒,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

基本信息

概述

錫林郭勒馬(母馬)錫林郭勒馬(母馬)

錫林郭勒馬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南部,以白音錫勒牧場和五一種畜場為中心產地。現有馬4千多匹,其中繁殖母馬l千8百餘匹。產區的雜交改良工作已有三十年的歷史。開始以蒙古馬為母本,以蘇高血、卡巴金和頓河馬為父本,採用育成雜交。在雜交改良初期還引用過少量蘇純血、阿哈和三河馬品種公馬。1965年開始試行橫交固定,要求培育成乘挽兼用型馬。毛色以騮、栗毛為主,雜毛極少。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管圍,成年公馬分別為:149.9,154.6,180.9和19.9cm,成年母馬分別為:141.2,146.7,173.3和13.1cm。據1963年五一種畜場進行騎乘測驗,1000m為lminl8s。1959年全國體育運動會上,一匹錫林郭勒馬以5000m?rain6.6s獲得冠軍。後經長距離測驗,16h跑完170km。據挽力測驗記錄:單馬拉膠輪大車,載重1000kg,2h30min走完20km。

錫林郭勒馬是在草原群牧條件下育成的,它保留了蒙古馬適宜終年大群放牧、戀群和戀膘性強的特點。今後要繼續自群繁育,加強選育,鞏固其優良性狀,促進品種早日形成。由於騎乘速度快,在歷次賽馬會上成績優良,而且在育成中導入有純血馬阿哈馬的血液,為滿足馬術運動的需要,可培育部分競賽用馬。

體貌特徵

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性情溫馴,有悍威。直頭或半兔頭,眼大有神,顎凹寬,耳直立。多斜頸,鬐甲略高,胸寬而深,肋骨拱圓,背腰平直,正尻,肌肉豐滿,四肢端正有力,關節明顯,管骨略長,筋、腱發育良好,蹄質堅實,運步輕快靈活,毛色以騮栗、黑為主,雜毛極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