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豐黃瓜

錦豐黃瓜

錦豐黃瓜:是遼寧地區當前冬春保護地栽培的一種優良品種,它長勢強葉片中小,耐低溫耐弱光,早熟性好。產量高,單瓜重量可達450g左右。只要按照“錦豐”黃瓜栽培種植技術要求種植,必能獲得良好的効益。

基本信息

概述

錦豐黃瓜
保護地黃瓜新品種—“錦豐”及其栽培技術
我國北方地區保護地冬春黃瓜栽培面積迅猛發展,已成為兩高一優農業的支柱項目。但由於品種嚴重退化,加之保護地設施的更新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於冬春上市黃瓜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品質上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有的黃瓜品種已遠遠不能適應生產和市場的需求。我所通過多年選育並經市科委鑑定,錦豐系列黃瓜現已在生產中推廣套用,成為遼寧地區的主栽品種。

栽培技術

一、“錦豐”黃瓜的生物學特性及對生育條件的要求
該品種長勢強、葉片中小、較耐低溫(尤其錦豐2號,在8℃可生長),耐弱光,以主蔓結瓜為主,第1雌花在2一3節,瓜碼密,節成性好,節節有瓜,有時1節可結2一3個瓜。早熟性好,早期產量比密刺類增產50%左右,比同類密刺品種早上市10天左右。瓜條順長直律,長約35——45cm,直徑3一3.5cm,瓜把短,約長3cm左右,瓜綠色(錦豐淺綠,錦豐2號深綠),有光澤,刺密,無棱瘤,單瓜重約450g左右。667平方米產量一般可達1——1.5萬kg,比其它密刺類增產30%一40%。該品種抗霜霉及枯萎病,對角斑炭疽疫病也有一定抗性,是當前冬春保護地栽培的優良黃瓜品種。
二、“錦豐”黃瓜栽培關鍵技術措施
良種必須配合良法,生產中一定要按照“錦豐”黃瓜這一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科學栽培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錦豐”黃瓜一代雜交種充分發揮其優勢,達到豐產優質的效果,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現結合“錦豐”的生物學特性,提出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1.確定合適播期 溫室設施保溫效果好的可早播,反之晚播。室內平均地溫15℃開始播種,播種時選無風陽光充足的天氣,種芽溫度接近於土壤溫度為宜。
2.大溫差培育適齡壯苗
(1)“錦豐”黃瓜種子小,每667平方米溫室需黃瓜種子100g左右,“錦豐2號”每667平方米用種150g。為提高瓜苗抗逆性,可採用胚芽鍛鍊的方法:把吸脹後己萌動,但胚根尚未露出種皮的種子,放到-2℃左右的條件下,處理2——5小時,用冷水徐徐緩凍重新催芽,既可催出壯芽,又提高幼苗抗逆性。如果播種時天氣不好,抑制芽的生長,過1——2天播也可。播種後變溫處理的具體方法是:
播種一一出苗 白天25——28℃夜間15一17℃
子葉期 白天20——22℃夜間10——12℃
第1-5片真葉白天20——25℃夜間12——15℃每天光照8小時
3.嫁接育苗 用黑籽南瓜換根,不但能有效地防治黃瓜枯萎病,還因為南瓜根系強大,吸收能力強,生長旺盛,使植株生育期延長,不易衰長,瓜條生長快,容易獲得高產。黑籽南瓜作砧木,耐寒力強,親會力好,品質好,抗逆性強。南瓜苗應比黃瓜苗晚播3-4天。
4.適時合理定植 當幼苗在5一6片葉時,苗齡不超過35天(從嫁接計),日光溫室內地溫在10℃以上時就可定植。每667平方米以4000株左右為宜。定植前應蹲苗、煉苗,並對溫室用硫磺熏蒸(或煙劑1號)進行消毒,然後悶棚,以殺滅菌源。並應深翻改土,施足底肥。翻地時每667平方米施入10000kg農家肥作基肥。開溝時每667平方米可施20一25kg複合肥。
5.實行科學管理 定植後,重點搞好管理,澆足定植水,少澆促秧水,多澆促瓜水。
(1)緩苗期管理 定植後高溫高濕條件有利緩苗。密閉保溫,促進緩苗,儘量保持15℃以上地溫,控上促下,即千方百計提高地溫,讓根系發達。採取膜下灌水,有利提高地溫,降低棚內濕度。錦豐2號定植時以水穩苗為好,防止墒情大幼苗徒長。
(2)初花期管理 促控結合,澆第2水時,要看秧苗長勢而定。大苗齡的早給水,小苗齡的晚給水,以促根控秧為主,儘量控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發育。錦豐2號必須在根瓜10cm以上給水。在溫度管理上加大晝夜溫差,實行變溫管理。
(3)結果初期管理 先控後促,不然易落花落果。初花期少澆,膨大期多澆。但每次澆水都要衝肥,以一清一渾不間斷為好。
(4)結果期管理 主要注意水肥管理。沙土地7一9天澆1次水,粘地10一14天澆1次水。底肥不足,還可澆人糞尿。每採收1次瓜,根外追1次磷酸二氫鉀,每667平方米噴施0.25kg,也可噴雲大120或其它葉面肥。當采2——3次瓜後,應噴0.3%硼砂十0.1%白糖水。根部瓜採收後可噴1次矮豐靈。
結果期溫度仍採取變溫管理。由於日照時數增加,光照由弱變強,室溫可適當提高。白天保持25——30℃,前半夜20——15℃,後半夜13一15℃。
(5)整枝管理 吊蔓要有弧度,落蔓要有梯度,摘葉要有限度。吊蔓時,秧蔓要按S型吊蔓,吊蔓形成一定弧度,一般綁12——15道,當北端長到1.7m高,南端長到棚頂時,進行落蔓,落蔓後要形成北高南低的梯度,以便更好地接受陽光。隨著瓜蔓的生長,下部病老葉應及時摘除,保證每株有20——30片葉。
6.病蟲害防治 病害發生與黃瓜生長所要求的環境條件不同,可採用利於黃瓜生長發育,抑制病原菌的方法,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早上放風0.5——1小時,使廢氣放出,上午關閉,把溫度提高到28——33℃,濕度降到60%一75%,葉子是乾的。傍晚放風1小時左右,控制前半在相對濕度小於80%,溫度20——15℃,利用低溫限制病害,下半夜濕度大於90%,溫度10一13℃,高濕低溫限制發病。
以防為主,嫁接前可噴75%百菌清和50%多菌靈,交替使用,7天左右1次,發現霜霉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葉的背面,灰霉病可用50%滅霉靈可濕性粉劑或50%速克靈1000倍或65%甲霉靈600倍液,白粉虱可採用25%撲虱靈1000倍+25%天王星5000倍液,加黃板誘殺,潛葉蠅用21%滅殺斃8000倍液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