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燈籠

錦燈籠

錦燈籠,又名:山姑娘兒;紅姑娘,在河北壩上地區為主產地。錦燈籠為茄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果皮,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的功能。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有野生,但不主要作為藥用。藥用去掉種子,主要使用果皮,其味很苦。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狀的細脈紋。頂端漸尖,微5裂,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柔韌,中空,或內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1.5cm,果皮皺縮,內含種子多數。氣微,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

基本信息

簡介

錦燈籠

錦燈籠錦燈籠

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

(英) Franchet Groundcherry Calyx or Eruit

掛金燈、燈籠果、紅燈籠、姑娘、花姑娘。

為茄科植物酸漿Physalis alkekengi L.var. franchetii (Mast.)Makino的宿萼或帶果實的宿萼。

形態特徵

錦燈籠錦燈籠

全株密生短柔毛,高25~60cm。莖多分枝。葉互生,卵形至卵狀心形,長4~8cm。寬2~6cm,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萼鍾狀,5裂;花冠鍾狀,淡黃色,直徑6~10mm,5淺裂,裂片基部有紫色斑紋;雄蕊5,花葯黃色;子房2室。漿果球形,綠色,直徑約1.2cm,外包以膨大的綠色宿萼;宿萼卵形或闊卵形。

生長習性

該品長在海拔500公尺以下陽光充足的開闊地、荒廢地。生長期限120天左右,適應性強,在國內各地均可種植,溫度要求為12°C--30°C,士壤要求中性或弱酸鹼生富含有機質的地塊,光照要求不嚴.重慶地區春季種植可在12月小拱棚育苗,2月底{氣溫穩定超過10度以上}移植大田,4月開始收穫5月中收完。

分布

錦燈籠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主產東北三省、山西及內蒙地區,抗嚴寒和乾旱。錦燈籠為多年生,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能生長,山坡、山溝、荒地都能生長良好,抗旱抗寒能力很強。

藥理

採制

錦燈籠錦燈籠

秋季果實成熟、宿萼呈紅色或橙紅色時採收,乾燥。

性狀

宿萼略呈燈籠狀,多壓扁,長3~4.5cm,寬2.5~4cm。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有5條明顯的縱棱,棱間有網狀的細脈紋。頂端漸尖,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體輕,質柔韌,中空,或內有棕紅色或橙紅色果實。果實球形,多壓扁,直徑1~5cm,果皮皺縮,內含種子多數。宿萼味苦,果實味甘、微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疏肝。主治肝氣不舒,,腎炎,肝炎;壞血病、痰熱咳嗽。

鑑別

錦燈籠錦燈籠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0ml,浸泡15分鐘,棄去石油醚液,藥渣揮乾,加氯仿10ml,浸泡3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錦燈籠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1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丙酮(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橙黃色主斑點。

古籍摘要

《名醫別錄》:“治煩熱,定志益氣,利水道。”

《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玉莖痛。攻瘡毒,治腹痛,破血,破氣。”

醫用驗方

用錦燈籠草研末,開水送服,同時以醋調藥末敷喉外,可治熱咳咽痛。此方名“清心丸”。

錦燈籠錦燈籠

用錦燈籠葉貼瘡上,可治痔瘡。

用錦燈籠果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可治腸胃伏熱。

錦燈籠鮮果搗爛外敷,或乾果研末調油外敷,可治療天皰瘡。

錦燈籠果實5個,木瓜片4片,大棗10枚,車前草2棵,水煎服,日1劑,連服7天,後改為隔日1劑,治慢性腎炎,一般服20劑可愈。

利用價值

錦燈籠錦燈籠

錦燈籠為茄科酸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果實供食用,成熟果食甜美清香,是營養較豐富的水果蔬菜。漿果富含維生素C,青果味酸或苦,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清熱利尿,外敷可消炎,全株可配製殺蟲劑。

錦燈籠既可藥用亦可菜食,還可以作為觀賞植物栽種。在溫室栽培情況下,株高80-100厘米。根系發達,綠葉蔥鬱,不定根發生能力強。莖直立生長,葉卵形,邊緣有鋸齒狀缺口,單葉互生。花單生,鍾狀,完全花,白黃色,雄蕊、萼片各5枚,萼片生長期短小,清秀淡雅,盆栽於室內顯得生機盎然,也能襯托出主人的高雅情致。花後逐漸擴大成燈籠狀包裹果實,成熟時宛若一隻只桔紅色的燈籠吊掛在整株之上,又象是一頂頂喜慶的緯縵神奇地掛在樹上。撕開緯縵,一個小小的“紅姑娘”安坐其中,恰如等待新郎歸房的閒淑新娘,這位可愛的“新娘”就是錦燈籠果。錦燈籠果實球型,未成熟時,“緯縵”和“新娘”均為綠色,成熟後變為金黃色漿果,也有呈紅色,直徑1.5-2.0厘米,單果重7-10克,味甜且具黏性。種子有胚乳,每個果實包含90-160粒種子,種子千粒重約1.0克。錦燈籠植株壽命一般8年。

錦燈籠錦燈籠

每100克鮮果實中的礦物元素及維生素含量為:β-胡蘿蔔素0.22毫克,維生素C26~30毫克,維生素E2.20毫克,鉀190.5毫克,鎂11.42毫克,磷45.58毫克,銅0.119毫克,鐵0.627毫克,鋅0.24毫克,錳0.113毫克,並含酸漿果紅素等物質,味甘甜,微酸,具清熱解毒、利尿等作用。酸漿的莖葉中含酸漿苦素、木犀草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味苦寒,無毒。

錦燈籠植株作為中藥,含酸漿醇(physanol)A、B;種子中含禾本甾醇(gramisterol)、鈍葉醇(obtusifoliol)、環木鳳梨烷醇(cycloartanol)、環木鳳梨烯醇(cycloartenol)等化學成分。性寒,味苦,主治肺熱喉痛,肺病,腮腺炎,熱疝,血淋;外治皮膚瘡腫,天皰瘡,牙齦腫痛。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利尿之功效。苗、葉、莖、根均可入藥,味苦、寒、無毒。苗、葉、莖含酸漿苦味素A0.02%、B0.002%、C(脫氧酸漿苦味素A)。味酸、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利尿功能。可治咳嗽、黃疸、瘧疾、水腫、疔瘡、丹毒等。用量6~9g。根味苦、性寒,有清熱、利水功能。可治瘧疾、黃疸、疝氣。用量3~6g。籽酸、平、無毒。膨大的宿存萼可入藥,有清涼、化痰、鎮咳、利尿之功效。全草有瀉下作用,治痛風,但有墮胎之弊,孕婦忌用。

果味酸甜,略有苦味,果皮味極苦,兩者皆可入藥,錦燈果在中藥上稱“老子”,可清熱解毒、清痰止咳,治療慢性氣管炎,長期食用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專用水果。是一種集食療藥用、保健於一體的新興水果。另外,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果含蛋白質0.7—1.0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6—3.2g、粗纖維1.1g、鈣18—22mg、磷19—32mg、含有苦瓜甙,對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國內外醫學家發現錦燈籠對愛滋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防治具有潛在的藥用價值: a、美國科學家發現錦燈籠中含有能抗愛滋病毒的錦燈籠蛋白MAP30,它能阻止愛滋病毒DNA的合成,抑制愛滋病的感染。 b、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科學家們對錦燈籠的蛋白質進行研究分析,發現錦燈籠中含有一種或一種以上具有明顯抗癌生理性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夠激發體內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增強免疫細胞對致癌物"吃掉"能力。我國台灣醫學家從錦燈籠籽中提取一種蛋白質類的有機物--錦燈籠素,可抑制亞性腫癌細胞分泌的蛋白酶,阻止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c、印度科學家從錦燈籠中發現"多肽-P"一種類胰島物質,對糖尿病的治療如同胰島素一樣有效。西安醫科大學的醫學工作者經過長期研究試驗,從錦燈籠中提取分離,純化,結晶出類胰島素,通過病理模型動物試驗證實,可使重症糖尿病動物的血糖全部恢復正常。

種植技術

栽培要點:選好地,果園山地,平地均可。在選好的地塊中,畝施圈肥4000公斤,複合肥30公斤,均勻撒入地面,翻耕後整平作畦,畦寬以1米為好,有利於管理操作。零星生長於田間地頭、地格子、老房框子和籬笆周圍。適應性強,生長快,易栽培,好管理,一次種植,可受益幾十年。以黑龍江省種植最為廣泛,錦燈籠於5月上旬萌芽,6月中旬開花,9月下旬果實成熟。一般株高50厘米左右,於7月中旬萌發大量萌櫱,串株結果5-7個,百果重250克·

種子繁殖

錦燈籠錦燈籠

種子繁殖時,於10月份採收種子,洗淨,陰乾,於11月10日前,將種子在室內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撈出控淨水,與2倍於種子的細砂均勻的攪拌一起,濕度標準以手攥成團,一碰即開為度。然後,用透氣的袋子裝好,在室外選一處地勢高燥沙質壤土的地方挖一個30厘米深的坑,將種袋放入坑內,種袋上復蓋10厘米厚的土。封凍後,地表蓋上10厘米厚的復蓋物,以延緩早春地溫升高,以免造成種子在地下發芽。於播種前5天揭掉復蓋物,播種時,取出種子和沙子同時播出即可。按行距25-30厘米,劃1-1.5厘米深的溝,將種子撒入,復細土或細沙0.8cm䲁1厘米再澆水,溫度適宜7-15天出苗。28天左右,當小苗3-4葉時即可栽苗,採用大壠雙行,行距60-70cm,株距20-25cm,每穴定值雙株。

另外,錦燈籠植株分櫱性很強,種植第2年開始,每株都能從地下長出6-8株萌櫱,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通風透氣不好,生產上多在雨季移栽多餘的萌櫱,成活率很高,又降低成本。

根莖繁殖

在秋末或春初播種,秋栽比春栽產量高,畝用種根40公斤,播前將種根截為3寸左右的小段,每段保持2-3個芽眼,然後用草木灰拌種根,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30厘米,開8厘米深的溝,將拌好的種根平放在溝內復土、稍震壓、澆水,溫度適宜約20天出苗。第一年不用間苗,第二年苗高10厘米,按株距15厘米定苗。

要想豐產早產,錦燈籠苗高10厘米,結合間苗中耕除草,5-6月份畝施尿素20公斤、䲁肥20公斤,雨季注意排水。生長期間,噴施二次矮狀素,以防徒長。在收果前噴二次代錳防承娘斑點病。噴二次化磷酸二氫鉀,提早熟,增高產。

臨床套用

1、咽痛音啞,痰熱咳嗽。本品味苦性寒,主入肺經,能清熱解毒,並長於利咽化痰。善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常與山豆根、桔梗牛蒡子等同用;也可將本品與冰片共研末,吹喉,以治喉痛音啞。若與前胡、瓜蔞等清熱化痰止咳藥同用,可治療痰熱咳嗽。

2、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貴陽民間藥草》以本品與龍膽草、赤茯苓、車前草等配用,治療砂淋、石淋。

播種方法

錦燈籠

播、夏播和秋播,秋兩季播種。播種可分為春生產上多採用春(1)春播:將種植地塊深翻30厘米,整平,按30厘米的行距開溝,溝深1。5厘米,投種密度每延長米30粒種子,然後踩格子,把種子踩入土中,復土厚1厘米左右。/2)夏播:利用閒散地塊,於7月25日前將地里的雜草割掉,將種子拌上濕砂,用手均勻地揚在地表上(667平方米用種子500克),然後用鐵耙子摟一遍,深度2—3厘米,待8月份雨季即能出齊苗。(3)秋播:方法同春播,時間在10月份,於封凍前播完,但秋播的種子不用冷凍處理。

田間管理錦燈籠管理較粗放,在幼苗期和開花前,正常鏟瞳2遍,將雜草控制住,花後至採收期一般不用管理。從第二年開始,要及時清除多餘的萌櫱。每667平方米保苗5萬株左右。錦燈籠當年種植的產量不高,從第二年開始產量會不斷增加。在生長季節無任何病害發生,可列為免疫品種

採收與加工

錦燈籠錦燈籠

錦燈籠於10月上旬採收,此時葉片全部落地,只剩果實,便於採摘。加工時將果實集中在平坦的水泥地或油板路面上,用腳踩或木磙壓,將果實壓壞,擠出水分、曬乾,即可出售。

人工栽培錦燈籠的成本投入低,667平方米用種量500克,成本50元,人工費40元左右,合計投入不超百元。近幾年東北的收購價為每千克10—12元,667平方米產量達]50公斤乾品,產值達千元,足有待開發的新致富項目。

文獻記載

2010版中國藥典更新內容

【鑑別】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錦燈籠對照藥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酸漿苦味素L對照品,加二氯甲烷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藥材溶液各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高效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25: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水分 不得過10.0%(附錄IX H第一法)。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2%磷酸溶液(20:8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50nm。理論板數按木犀草苷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木犀草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4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1小時,放冷,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木犀草苷(CHO)不得少於0.10%。

古籍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別錄》:“酸漿,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五月采,陰乾。”

陶弘景:“酸漿,處處人家多有。葉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

③《唐本草》:“燈籠草,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幹高三、四尺,有花,紅色,狀若燈籠,內有子,紅色可愛。根、莖、花、葉併入藥用。”

④《夢溪筆談》:“苦耽,即本草酸漿也。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

⑤《本草衍義》:“酸漿,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開小白花,結青殼,熟則深紅,殼中子大如櫻,亦紅色,櫻中復有細子,如落蘇之子,食之有青草氣。 此即苦耽也。”

⑥《綱目》:“龍葵、酸漿,苗葉一樣,但龍葵莖光無毛,入秋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子無殼,累累數顆同梭,子有蒂蓋,生青熟紫黑;其酸漿同時開小花,黃白色,紫心白蕊,其花如杯狀,無瓣,但有五尖,結一鈴殼,凡五棱,一枝一顆,下懸如燈籠之狀,殼中一子,狀如龍葵子,生青熟赤,以此分別,便自明白。按《庚辛玉冊》雲,燈籠草四方皆有,惟川、陝者最大,葉似龍葵,嫩時可食,四、五月開花結實,有四葉,盛之如燈籠,河北呼為酸漿。據此及楊慎之說,則燈籠、酸漿之為一物,尤可證矣。”性味歸經

酸苦,寒。

①《本經》:“味酸,平。”

②《別錄》:“寒,無毒。”

③《唐本草》:“味苦,大寒,無毒。”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氣分。”

②《閩東本草》:“入肺、脾二經。”知識拓展

酸漿菜(別名)鹿蹄葉,多年生草本,高15~40cm。莖直立。基生葉有長柄;葉片腎形或近圓形,長1.5~3cm,寬2~4cm,先端圓鈍,基部寬心形,全緣,無毛;莖上的葉通常退化,僅存膜質托葉鞘,有時有1~2個小葉。花序圓錐狀,頂生,長10~20cm;花梗細長,中下部有關節;花兩性,2~6朵簇生於一膜質苞內,淡綠色;花被4片,成2輪,果時內輪花被片稍增大,倒卵形,外輪花被片較小;雄蕊6,與花被片近等長;花柱2,柱頭畫筆頭狀,彎向兩側。瘦果扁平,邊緣有膜質翅,先端凹陷,翅淡紅色。花、果期6~8月。生態環境:生於高山地區的山坡草地或山谷。

【化學成分】酸漿菜地上部分含大量咖啡酸(caffeic acid)及少量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豐富的維生素(vitamin)C及胡蘿蔔素(carotene),根莖含大量鞣質。

【性味】味酸;性涼

【歸經】肝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