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青[浙江抗戰老兵]

錢青[浙江抗戰老兵]

錢青,1917年12月出生於浙江杭州。他的父親錢駿曾經參與辛亥革命,是杭州光復敢死隊成員,後在北伐戰爭期間犧牲。1937年,錢青正在上海復旦大學學新聞專業。“七七”事變後,在武漢正式參軍,進入了中央軍校(黃埔軍校)第16期炮兵總隊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軍事學習,畢業時,錢青獲得了少尉軍銜。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6集團軍75軍第6師炮兵參謀和炮兵連長等職。 現為浙江黃埔同學會會員、杭州市民革黨員。

人物簡介

姓名:錢青

生日:1917年12月

籍貫:浙江杭州

現住:浙江杭州

部隊:國民革命軍第26集團軍第75軍第6師中尉炮兵連長

人物經歷

錢青年輕時的戎裝英姿 錢青年輕時的戎裝英姿

1937年,錢青正在上海復旦大學學新聞專業。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的歷史正式拉開帷幕,“作為一名年青人,在國家危難之際,不抗日是不行的。”錢青20歲那年在武漢正式參軍,進入了中央軍校(黃埔軍校)第16期炮兵總隊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軍事學習,畢業時,錢青獲得了少尉軍銜。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6集團軍75軍第6師炮兵參謀和炮兵連長。

現在年邁的錢老已經記不清究竟參加了多少次戰爭,只記得在長沙戰役、棗宜會戰等著名的惡戰中,他作為一名炮兵,許多次幸運地避開了炸響在身邊的炮彈。

“上前線的那一瞬間就害怕了,但是當槍一響,炮一拉,也就覺得沒什麼可怕的了。”錢青如今還能清楚得記得,有一位浙江老鄉在上前線時,揮手和自己告別的場景。“他當時很輕鬆地和我告別,還約好了回來一起喝酒。但是,戰爭結束以後,回來的卻是他的屍首。”

他告訴記者,犧牲絕不是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壯烈,而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平常事,就像飯店每天都要開張一樣。“在當時的戰場上,打死一個日本人,需要三四個中國士兵的生命。”錢青覺得首先是兩軍裝備差距巨大,中國軍隊極度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錢青所在中央軍一個正規師也只有一個炮兵營,12門火炮,大多數是蘇軍援助的舊炮,而且炮彈不夠,用起來“斤斤計較。”而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就有5門山炮,而且還有空中的飛機轟炸。而錢青覺得日軍的戰鬥力也是遠勝於中國軍隊。

在湖北宜昌城外,日軍修建了很多碉堡工事,日軍機槍手在碉堡里瘋狂射擊,中國軍隊傷亡累累,最後錢青所在的炮兵用德國戰防炮才轟下碉堡,打掃戰場時候錢青發現,碉堡里的日軍機槍手屍體腳上居然有鐵鏈條釘在碉堡上,寧死不退,就靠著一點飯糰和水打了五天。

錢青對於日軍的武士道至今記憶深刻,在採訪中一再提醒記者要注意日本軍國主義“鹹魚翻身”。“我們是靠拚命”,錢青透露,他所在的第六師,從上海淞滬會戰到武漢保衛戰兩年不到居然補充了三次,而部隊補充的前提是三分之一陣亡,這也意味著在兩年不到第六師10000多名將士捐軀。

軍功章 軍功章

而在錢青印象深刻的棗宜會戰號稱“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記者查閱資料,此役中方54個師約380,000人對陣日軍約120,000人,中方陣亡37,000人,日軍陣亡7,000人。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犧牲於此役,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1945年抗戰勝利,錢青所在的75軍在湖北的應城、安陸、天門等地受降日軍,錢青喜極而泣。而後抱著“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想法錢青回到了故鄉杭州,由於是炮兵出身,他成為杭州一座軍火倉庫的主管。

1949年,錢青猶豫是否要和弟弟們一起移居台灣的時候,愛國民主人士李濟深派人勸說他留下來,他將軍火庫完好移交給了解放軍。

“當時我剛結婚,妻子也正懷著孕,而且在杭州還有父親留下的房產可以安身立命。”於是他留在杭州做了一名普通老百姓,並且自己和朋友一起合作在西湖邊辦起了一家醬油廠,過上了簡單的日子。

然而命運又一次次將這位老兵拋進漩渦。在浙江北部的一個勞教農場,每天掄起大錘砸石頭,是十幾年這位老兵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

比起生活的艱辛,錢青覺得最痛苦的還是“偽軍假抗日”的批判,他想不通。但也有部分管教幹部從人民解放軍退伍,對於他這樣參加過抗戰的“國軍老兵”,在艱難的歲月還是給予尊重,錢青至今還是心懷感激。

1979年1月,錢青61歲時獲得平反,但已經妻離子散,他孤身一人回到了杭州,自謀出路辦起了謄印社以刻蠟紙為生,其後他加入了民革和黃埔同學會。

2004年,政府為81歲的錢青辦理了退休手續,現在他每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退休金。

很多人都問錢青為何長壽有何秘訣,錢青幽默地歸納為“三少”:吃得少,穿得少,蓋得少,苦難和豁達,為這位抗戰老兵添壽。

 

老兵的冬粉

2011年底,演員陳坤來到錢青家中,面對抗戰老兵窘迫的斗室和一片狼藉,陳坤哭了,並為老兵捐款。而當記者2012年7月2日踏入錢家時候,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錢老在父親墓前 錢老在父親墓前

杭州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吳緣告訴記者,他們最近募集了一筆資金為老人裝修陋室,老人很高興,鋪了地板,廚房衛生間都貼了瓷磚,“大門,抽水馬桶,都是志願者送來的”。

而就在記者採訪時,一位從南京趕來的志願者正在為錢青做飯,她叫董蕾,是一名音樂老師。她覺得錢青身上有一種精神很讓她感動。

杭州一個80後女孩建立的冬粉群,年齡最小的90後,最大的50後。他們所“粉”的不是演藝明星,而是抗戰老兵錢青,他的冬粉自稱“青果”,冬粉們會經常來看望錢青。

志願者吳緣自己也是老兵之後,其父吳其軺(1918年——2010年)抗日戰爭時期,作為中國優秀飛行員,加入素有“飛虎隊”美稱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第五大隊,擊落過5架日機,4次成功飛越死亡之線“駝峰航線”,自身也曾被擊落過3次,幸而大難不死,獲得盟軍司令部的特別嘉獎,被授予“飛行優異十字勳章”和“航空獎章”。

“全世界盟軍二戰老兵都是備受尊重和關愛”,吳緣覺得照顧孤寡老人都是理所當然,更何況中國的抗戰老兵,九死一生歷經坎坷,對他們關愛和照顧,義不容辭。

而面對很多上門來的志願者,錢青很快樂,95歲的他幾成“祥林嫂”,他一遍又一遍地說長沙會戰,說他的戰友以血肉之軀的拚命抗戰,他樂此不疲,甚至還在網上公布了自己的電話。95歲的抗戰老兵一再和記者說,他活著是為了死去的人說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