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涌潮

發生在中國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潮水暴漲現象。它洶湧澎湃,猶如一堵直立的水牆,排山倒海而來,怒潮滾滾,勢不可擋。

正文

 
中國西漢辭賦家枚乘(逝於公元前 140年)最早描述涌潮景象時說道:“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波涌而濤起。”東晉葛洪(約281~341)指出:“濤水者潮……浙水從東,地廣道遠,乍入狹處,陵山觸岸,從直赴曲其勢不泄,故隆崇湧起而為濤。”北宋燕肅指出,發生涌潮的原因是由於存在水下沙洲的緣故。
中國沿海的潮波主要是由太平洋傳入的,浙江沿岸、杭州灣一帶正當其沖。加上杭州灣地形的影響,致使潮差很大,在海寧可高達9米。杭州灣聯接錢塘江口,呈典型的漏斗形狀,水域變淺變狹,單位體積海水的勢能增大。從東海傳入杭州灣的潮波,在這裡和河水相遇,波面受到較大的阻力,使潮波波峰的前沿出現破碎現象;又遇水下沙壩,迫使涌潮分成“東湖”和“南湖”兩支,繼續向河口推進,並在尖山和海寧之間發生潮波的折射、反射和交匯,有時能激起十餘米高的水柱。破碎的潮峰呈現出滾滾白浪,高度 1~2米,並以4~6米/秒的速度傳播,潮位在短時間內漲了2米以上。每年農曆8月18日前後,恰逢臨近秋分的大潮(見海洋潮汐),加上東海沿岸正值雨季,平均海面升高。若遇強勁的東風或東南風,則風助潮勢,涌潮景象更加壯觀。(見彩圖)

世界上的涌潮,至少有15處以上,比如: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口,涌潮可高達5米,流速約6米/秒;法國塞納河口,涌潮高達4~6米。
在流體力學中把涌潮看作是逆水流傳播的水躍。所謂水躍,是指海水自由表面從一個高度在很短的距離內躍升到較大的高度。為了研究水躍,引用弗勞德數
式中v為水流的速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水深;為潮波的傳播速度。當Fr=1時,流場處於臨界狀態;當Fr略大於1時,出現弱涌潮波;Fr遠大於1時,則出現強涌潮波。對具體的河口來說,涌潮發生的條件有二:①潮差大,②有平緩的河床和寬闊漏斗形狀的河口。錢塘江河口正具備這兩個條件。
參考書目
 中國古潮汐史料整理研究組:《中國古代潮汐論著選譯》,科學出版社,北京,1980。
 (富永政英著,關孟儒譯:《海洋波動》,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
 (富永政英著:《海洋波動》,共立出版株式會社,東京,1976。)
 王桂芝、周潮生、章紹英:錢塘江潮區的主要水文特徵,《水文》,No.4,pp.55~57,1982。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