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姓氏]

錢[姓氏]

錢姓,中華姓氏之一,吳越國姓,是一個源流較少但分布廣泛的姓氏,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籛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2位;截至2016年,錢姓在中國姓氏按人口排序中,排行第89位。在中國歷史上,臨安人錢鏐(liú)曾建立五代時期的吳越國,時人謂之錢氏為“東南眾望、吳越福星”。

基本信息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據《通志·氏族略》、《姓譜》等書記載,錢氏源自彭祖籛鏗。黃帝之孫顓頊在伯父少昊去世後繼為天子,掌管中原地區。據《大戴禮記》記載,顓頊的曾孫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 籛鏗,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鄶人;其五曰晏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楚之先。

泉府上士 彭城伯 籛孚 泉府上士 彭城伯 籛孚

《史記·楚世家》:“彭祖姓籛名鏗,堯封於彭城,為大彭國始祖”,他被後人尊稱為 彭祖。籛鏗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長壽者,也是民間神話中壽星的原型。

周文王時,彭祖裔孫 籛孚為周文王師,官拜泉府上士(泉府,掌管全國的稅收和錢糧;上士,周代宰夫級官階之一)。因泉通錢,而籛字恰是錢字上有個竹頭,為紀念 籛鏗氏族再次復興,籛孚的子孫便去籛字竹頭簡為錢姓。在如今的魯南蘇北地區仍有少量的籛氏以及訛音簡化的尖姓生活著。

源流二

中國錢姓血脈比較純正,較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時,錢姓開始出現與周邊民族融合的現象,今回族、苗族、壯族、傣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少量錢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為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明清雲南地區的哈尼族錢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後裔在當地都擁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當前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錢姓是通過同音轉譯等形式改姓錢的,據《中國人的姓名》等書記載,蒙古族、彝族、滿族錢姓的源流為同音轉譯。

歷史上,曾經另有一些漢族錢姓源於帝王賜姓為氏。《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俶納土歸宋,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趙光義詔令恢複本姓,所以賜姓的錢氏基本已不復存在。

如今這種賜姓的錢姓人只見於台灣高山族土著中,據《台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

人口遷徙

總體上,錢氏早期除部分分布於今山東等省外,主要是在江蘇彭城和浙江吳興繁衍發展;五代時期,錢氏發展遍布吳越全境即浙江、上海、蘇南等地區;宋元時期,錢氏發展到今河南、廣東、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明清時期,今雲南、河北、遼寧、四川、重慶、貴州、甘肅、陝西等省市均有錢氏後代的聚居點。具體各時期遷徙發展如下:

秦漢時期

錢姓族人這時的活動範圍局限於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圍地區。下邳(今江蘇睢寧)名士錢產因才能出眾、品德高尚被秦朝廷委命為御史大夫,詔令一出,錢氏聲名鵲起並進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錢產的子孫世居下邳;西漢彭城人錢林,因王莽亂政,棄官隱居長興陂門裡;錢遜也因避戰亂,徙居烏程。

魏晉時期

魏晉之際,江南烏程(今湖州吳興)、長興(今屬湖州)等地的錢姓宗族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後來中原百姓的“永嘉南渡”給原本地廣人稀、經濟落後的江南帶來了發展的契機。

江南錢姓伴隨北方錢姓的南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逐漸成為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影響日益擴大。如三國曹魏時,長興人錢盛官居廬江太守(治今安徽合肥),錢瑞歷任青、冀二州刺史、龍驤將軍。

入晉後,江南錢姓仍以 烏程 以及附近的長城 東遷等地為主要聚居區,且有不少錢氏成員出將入相。由於這些地方從三國孫吳時就隸屬於吳興郡管轄,所以吳興成為當時錢姓最為矚目的地區,進而躋身於錢姓著名郡望之列。

南北朝時,錢姓依舊以傳統的幾個聚居地為中心發展。不過,隨著錢姓宗族的日漸活躍,江南錢姓已不再拘於吳興一地,而開始向南方的其他一些地區發展,足跡漸遍於今兩湖、廣東等地。

隋唐時期

隋唐民族大融合時期,錢姓宗族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於隋唐政治文化中心仍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等北方城市,因此錢姓族人開始流向北方,出現北遷趨勢,並逐漸遍布於中原各地。

吳越王錢鏐(liú) 吳越王錢鏐(liú)

隋代,錢姓宗族尚不彰顯,僅有長城人錢秀卿與錢伯仁兩人入朝分別擔任伏波將軍與散騎常侍之職。進入唐代,錢姓不斷壯大,活動範圍相應拓展。唐初,有中原錢姓將佐奉命隨行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後在福建落戶生根。錢九隴與錢起兩個一武一文的錢姓家族,則成為唐代錢姓的代表。

唐末之際,杭州臨安人 錢鏐在剿滅地方叛臣的過程中,占有了兩浙之地,維護大唐一統。天復二年(902年),唐昭宗封錢鏐為越王。公元904年,改封吳王。朱溫建梁後,錢鏐於公元907年被晉封為吳越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錢氏王朝建立,從此開啟長達近百年的吳越國治理、發展、繁榮時期,並與後來的趙宋結下不期之緣,“趙錢孫李”由此而來。

宋元時期

經過隋唐五代的蓬勃發展,至北宋建立時,整個錢姓宗族已呈現出一種全面繁榮的態勢,影響漸廣。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繼位,南征北戰,統一了北方,而吳越國國力強盛,有抗衡之資。吳越國王錢鏐之孫錢弘俶,遵循王祖錢鏐“善事中原,維護一統”的家訓,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不受大的損失,避免生靈塗炭,做了一次偉大的放棄———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 納土歸宋,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士卒,悉數獻給宋朝,再次 促成中華統一

所以吳越錢氏王族沒有遭受通常改朝換代時國破家亡、慘遭殺戮的厄運,在入宋後大多仍能入仕為官,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公元1127年,北宋為金所滅,中國北方人口損失嚴重,並出現了南宋與金朝長期的對峙局面,由於江南地區遠離戰火,且南宋定都臨安,因此,錢姓的發展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兩宋錢姓建立於隋唐五代的基礎之上,以吳越錢氏王族為核心,與其他支系共同發展。

南宋滅亡後,錢姓宗族雖失去了王族的顯赫,但志氣猶存。《錢氏家乘》載,元朝年間,錢氏絕大部分不從仕宦,不忘故朝,紛紛棄政隱居,潛心於文教與工商事業之中,其氣節頗為後人稱讚。也有少部分錢氏宗族隨著元朝大規模的屯田戍邊政策向西域、蒙古等邊疆地區發展,活動範圍相應擴大。

入元後,江浙地區雖因兵燹(xiǎn)紛擾,發展一度受到延滯,但很快得到恢復。錢姓宗族在這一種背景之下,立足於江浙原有各居住地並逐漸向周邊一些新興的城市和地區遷徙輻射,湧現出許多新興的家族支系,諸如松江(今屬上海)錢壁、九亭鄉(今屬上海松江)錢全袞與錢惟善,江西吉水錢好德等等。

明清時期

公元1367年10月,明太祖朱元璋為徹底掃滅元朝殘餘勢力,整軍誓師北伐。後朱元璋下令向中原地區移民屯墾,史稱洪武趕散。不久,朱元璋又詔令向湖南、湖北省份移民駐戍,規模宏大,影響深遠。

移民使大量原先居住於江浙一帶的錢姓宗族再度遷往大江南北,進而形成錢姓歷史上的又一次遷徙浪潮。但錢姓以文教工商為業,勤儉治家,所以到明代時便很快湧現出一大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棟樑之才,錢姓遍及全國各地,對社會進步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並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錢姓“自古多才俊”。

明初和明末,有不少錢姓宗族為躲避戰亂遷往今貴州、雲南、四川、廣東等地,並逐漸發展。

移居海外

吳越王錢鏐16世孫錢惟謙(1331-1411)在1351年受高麗恭愍王王妃邀請下來到了韓國,錢氏開始在聞慶地區繁衍生活。聞慶錢氏又稱關山錢氏。韓國錢氏是通過關山(聞慶市) 、知禮、樂禮等三個分支而傳下來的,知禮 、樂禮是聞慶分派,聞慶錢氏約有六千人。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特別是地處東南沿海的江、浙、閩、廣等省份,土地兼併激烈,賦役繁重,剝削峻苛,大批農民破產流亡,陷入困苦窘境,很多錢姓宗族不得不背井離鄉,流移到海外謀生。

從遷徙方向看,主要集中在台灣、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清末民初,福建錢姓分別從閩清、古田、泉州安溪、南安、同安等地渡海至馬來西亞砂拉越州。現馬來西亞錢姓華裔華僑有數千人。

台灣錢姓是在1662年抗清將領鄭成功率軍收復台灣後遷入定居的。按照《台灣省通志·人民志》等書記載,乾隆二年( 1737年),安溪人錢甫舉家移居台北泰山鄉大山科村錢厝(cuò)坑,成為台灣錢姓第一位有名有姓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有錢國珍遷居台灣縣,並在當年中武舉,成為當地移民中較有身份的人。自明末至清末近300年間,錢姓人約有8次入墾台灣,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開發與發展。

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內戰中失敗、被迫敗退台灣,大批軍政科教人員隨同遷台,其中就有不少的錢姓人,如國學大師錢穆、化學教育家錢思亮、報業巨子錢震、國民黨高級將領錢大鈞、錢懷源等等都是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今,錢姓位居台灣大姓的第92位,主要分布在台北、高雄、鳳山、苗栗、新竹等地區。

姓氏文化

錢姓圖騰

錢姓圖騰 錢姓圖騰

姓氏圖騰是原始人氏族的徽號或標誌,是他們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

錢姓是“黃帝------顓頊------吳回(中國歷史上掌管火種的火神)-------陸終------籛鏗”支系的族稱。錢姓圖騰由“天俞”和兩個“戈”組成。因為籛鏗崇尚武功,以武力征戰壯大了自己的氏族,並取得了祭天權,所以以戈為圖騰,並立天俞。右邊的“天俞”代表冶鍊金屬,是由於籛鏗祖父吳回的聲望為火正一職,所以圖騰為火。

郡望堂號

錢姓的郡望主要有彭城郡、下邳郡、吳興郡等。

彭城郡:西漢改楚國郡為彭城郡,不久復為楚國。東漢時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

下邳郡:東漢置郡,治所在下邳。轄地北至江蘇邳縣,南至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

吳興郡:三國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今浙江臨安、餘杭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主要的堂號有-----

彭城堂:以望立堂。

下邳堂:以望立堂。

吳興堂:以望立堂。

以及吳越堂、丹桂堂、萬選堂、錦樹堂等。

錢王陵

錢王陵是杭州城締造者——吳越國王錢鏐(liú)的墓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王陵,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錢王陵坐落在浙江臨安市錦城太廟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錢王陵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錢王祠

錢王祠位於浙江西湖涌金池南,與岳廟隔西湖相望。在宋代初名“表忠觀”,清代以後則通稱為錢王祠,供奉著錢氏三世五代國王,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順遺庥”等御題。人民褒揚了歷代錢王的功績,認為“有德於斯民甚厚”、“有功於朝廷甚大”。

金書鐵券

錢氏金書鐵券 錢氏金書鐵券

吳越錢氏金書鐵券又稱“錢鏐鐵券”,國家一級國寶,是唐昭宗李曄(867—904)於乾寧四年(897)八月四日賜給當時擔任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852—932)的免死金牌。這件國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券,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元宵錢王祭

元宵錢王祭活動是吳越錢氏後裔的一種祭祖形式,已成為錢氏後人紹續優良家風家訓、加強品德修養的踐行,是中華民族尚德重節優良傳統的一個縮影,2010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祭錢王

“清明祭錢王”是浙江省臨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明恭祭錢王”典禮共分撞鐘擊鼓、敬奉供品、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祭文、頌歌錢王、樂舞敬拜、誦讀家訓、敬獻花籃等儀程。吳越錢氏納土歸宋、維護統一的典故對後世具有重大教育意義。

錢氏家訓

吳越國王錢鏐的後裔遍及海內外,千百年來人才輩出,這與良好家訓家風密不可分,據《錢氏家乘》記載,錢氏家訓分為個人篇、家庭篇、社會篇、國家篇,四個篇章,字字珠璣,飽含智慧。《錢氏家訓》成為我國歷史上影響較為廣泛的家訓之一,2014年被批准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①上聯: 馬上運槊(shuò); 下聯:國旁課讀。
上聯用典自五代吳越王錢鏐善射,能上馬運槊。下聯典出清朝錢陳群幼家貧,母陳書故工六法,課讀於紡車旁。

②上聯:射潮靖海;下聯:廬墓旌(jīng)閭(lǘ)。
上聯典自錢塘大堤,為潮水所毀。吳越王錢鏐命強弩數萬射之,潮退堤成。下聯典自宋·錢堯卿童年喪父,終日守墓,舉為孝廉。

③上聯:澤承周府;下聯:名並錢郎。

上聯典指錢氏來歷。下聯典指唐·錢起。

④上聯:彭城世澤;下聯:越國家聲。
上聯典自彭祖為錢孚之祖,堯時封於彭城(今徐州);下聯指五代吳越國王錢鏐(liú)。

五言通用聯

吳越王錢鏐(liú) 吳越王錢鏐(liú)

①上聯:“武肅功名久”,下聯是“彭城世澤長”;橫批:“鐵券家聲”

上聯指唐末五代初、統治江浙一帶40多年的吳越王錢鏐。錢鏐以 保土有民為主 ,愛護百姓,提倡養蠶種麻,發展生產和繁榮經濟,並親自帶領士民修堤、築壩、建城。在“保境安民”的國策下,當時唯有他統治下的江浙(吳越)一帶,成為生產發展、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的一個“世外桃園”。 下聯的“彭城”指郡望,橫批的“鐵券”指唐昭宗欽賜錢鏐的“金書鐵券”(俗稱免死金牌)。

②上聯:彭城居世澤;下聯:越國振家聲。

上聯典自彭祖為錢孚之祖,堯時封於彭城(今徐州);下聯指五代吳越國王錢鏐。

七言及以上

錢氏宗祠 錢氏宗祠

①上聯:“錢姓周文王欽賜”;下聯:“鐵券唐昭宗敕封”。

此聯為浙江金華錢氏宗祠“敦睦堂”門聯。上聯指出錢氏起源為周文王所賜“官姓”(錢府上士),下聯為金書鐵券的殊榮。

②上聯:啟匣尚存歸國詔;下聯:解弢(tāo)時拂射潮弓。
全聯典指五代吳越王錢鏐。

③上聯:仙鳳玉露爭飄灑;下聯:密竹疏鬆鬥志蒼。

——錢大昕(xīn)撰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用清代著名 學者、乾隆進士錢大昕撰書聯。

④上聯:名標鼎甲,門閭代代;下聯: 秀毓錢塘,兄弟怡怡。
上聯前句典自明代翰林修撰錢福,弦治中試禮部廷對皆第一;上聯後句典自明代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錢士升,萬曆殿試第一。下聯前句典自明人禮部侍郎錢謙益;萬曆進士。下聯後句典自宋代秘書監錢昆及其弟翰林學士錢易均為進士。

⑤上聯:陌上花開,鐵券王孫君獨秀; 下聯: 梁間燕語,烏衣子弟我重來。

此聯為江蘇無錫錢氏宗祠聯。上聯“鐵券”,典指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唐昭宗賜給他鐵券;下聯“烏衣子弟”,典指豪門望族的後代。“烏衣”,指烏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以南,三國時吳國曾在此駐兵,因士兵穿烏(黑)衣而得名。東晉時,因王、謝等大族住在這裡,從此聞名。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錢姓大約有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5%(宋朝時期全國人口為7700萬左右),錢姓人口排在第四十位。浙江為錢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總人口的1.5%。該時期,錢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錢姓占錢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陝西,這五省集中了33%的錢姓人口。全國形成了魯、浙、蘇密集錢姓區。

明朝初期,錢姓大約有5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據《明實錄》載,洪武十四年,全國有59873305人,約6000萬),為當時人口第三十八位的姓氏。明朝時期,浙江仍為錢姓第一大省,約居住有錢姓人口的42%;該時期,錢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這三省集中了80%的錢姓人口。

從明朝至2018年 ,錢姓 人口由53萬增加到270多萬,但是錢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卻 遠遠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2018年一千年中錢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安徽、上海、廣東、雲南等省市,大約占錢姓總人口的68%,其餘錢姓以聚落形式分布在江西、福建、山東、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陝西、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份,遍布全國。在近600年的時間裡,錢姓人口流動方向的主流是向東南和南方移民,但也存在向華中、華北回遷的情況。錢姓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九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九十二位,人口約三百萬,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2%左右。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錢姓歷代名人310名,占總名人數的0.6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六位;錢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5%,排在四十八位;錢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排在第二十一位;錢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1.05%,排在第二十一位。

古代姓氏名望

籛鏗(約公元前2250~前2105):生於帝堯二十三年夏曆三月初三,逝於帝禹二十年夏曆六月十二,享年約145歲。為 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後世便尊稱其為 彭祖。他是顓頊的六世孫(四代孫)、黃帝的九世孫(七代孫)。

錢讓(89-151):即錢遜,字德高,即下邳錢林七世孫,是為江東錢氏第一代祖。博學豪邁,豁達善謀,忠誠亮直,封富春侯,食邑五千戶。

錢樂之:中國古代律歷學家。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詔鑄造原為東漢張衡創製的渾天儀,後又作小渾天儀。

錢道戢(508~570):字子韜,吳興長城人,南朝陳朝時大將;以孝行著聞,以功拜直閣將軍等職。

錢九隴(573-645):晉陵(今浙江長興)人。大唐開國功臣,善騎射。後官累至左武衛大將軍、潭州都督、巢國公。謚曰勇,陪葬獻陵。

錢起:字仲文,唐代大詩人,浙江吳興人,天寶年間考中進士,為"大曆十才子"之冠,與朗士元齊名,世稱"錢朗"。有《錢考功集》。

錢鏐(liú):五代十國政治家,吳越國的創建者,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時被封為吳越王。在位期間,曾徵發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並建立水網區的維修制度,有利於吳越地區的經濟發展。

五代吳越國國王世系圖 
廟號諡號姓名生卒年在位時間
太祖 武肅王 錢鏐(liú) 公元852-932年 公元907-932年
世宗文穆王錢元瓘(guàn)公元887-941年公元932-941年
成宗忠獻王錢弘佐公元928-947年公元941-947年
忠遜王錢弘倧(cóng)公元929-975年公元947年
忠懿王錢弘俶(chù)公元929-988年公元948-978年

錢惟演:北宋文人,累官至崇信軍節度使。博學能文,辭藻清麗。所著今存《西崑酬唱集》、《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錢易:北宋時錢姓成名最早的文人,出生於浙江,十七歲時考取進士,時人稱他有“李白才”。

錢遹(yù):浦江迪塘(今屬蘭溪)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歷任洪、信、常、真等州地方官,興利除害,嚴正不阿。

錢時(1175~1244):幼年即奇偉不群,成年絕意科舉,究明理學,著有《周易釋傳》等。

錢乙: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學家,曾任太醫丞。他廣博醫學,精《本草》,有《傷寒指微》、《嬰孩論》、《小兒藥證直訣》傳世。

錢聞禮:南宋醫家,通曉醫術,尤精傷寒。他撰有《傷寒百問歌》四卷,共九十三首。

錢選(1239~1299):浙江省吳興人,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他是著名畫家,擅長人物、花鳥、蔬果和山水。筆致柔勁,著色清麗,自成風格。

錢皇后:明英宗原配,海州人,正統七年(1442年)立為皇后。謚“孝莊獻穆弘惠顯仁恭天欽聖睿皇后”。

錢福(1461~1504):明代狀元,字與謙,號鶴灘,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弘治三年進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歸。詩文以敏捷見長,著有《鶴灘集》。

錢泮(1493-1555):明代抗倭英雄,常熟人,曾任刑部主事、員外郎中等職,秉公斷案,執法嚴明。後錢泮回鄉組織族人自發抗倭。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來犯,錢泮壯烈犧牲;文徵明為錢泮做墓志銘。

錢德洪(1496~1574):明朝中後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

錢龍錫(1579~1645):松江華亭(今上海)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明末大臣,次輔。審理魏忠賢逆案多半由他主持,一代忠臣,極力舉薦袁崇煥為東北關寧(今山海關,寧遠)軍統帥,鞏固邊防。

錢謙益(1582~1664):江蘇常熟人,明萬曆進士,在明清均任高職,博學工詞章,主東南文壇數十年,主張詩要有本,反對嚴羽妙語說。著有《初學集》、《有學集》。

錢士升(1574~1652):字抑之,號御冷,晚號塞庵,浙江嘉善人。萬曆四十四年殿試第一(即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同鄉、同榜進士魏大中被魏忠賢迫害入獄,同榜進士萬燝被打死。錢士升出於正義,盪盡全部家產竭力營救,受到東林黨人的特別推重。

錢象坤(1569~1640):字弘載,號麟武,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天啟六年(1626),朝廷推舉他為南京禮部尚書,但因為他不依附魏忠賢,落職閒住。

錢一本(1546~1617):字國瑞,號啟新,明朝易學家,江蘇常州武進人,潛心六經及濂洛諸書,尤精於《易》,學者稱啟新先生。其學忌談本體,以工夫為主。與顧憲成分主東林書院講席,為“東林八君子”之一。

錢世楨(約1561~1641):他是明代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不但文思敏捷,詩文操筆立就,而且精於騎射,尤善用刀,驍勇絕倫。萬曆十年(1582)中舉人,十七年成進士。次年,授蘇州衛前所鎮撫,擢浙江運糧把總。萬曆二十年,以游擊將軍赴朝鮮抗倭。回朝後,曾任江西總兵。

錢肅樂(1606-1648):浙江鄞縣人,字希聲,一字虞孫,號正亭;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進士,為官清正,執法嚴正,不畏權貴,愛民如子,使地方惡勢力不敢胡作非為,南明大臣;曾率義軍堅持抗清至病逝。

錢曾(1629~1701):清代藏書家、版本學家。錢氏抄書以其紙墨精良、校勘仔細而著稱,世稱“錢抄 ,與毛晉抄本媲美。

錢陳群(1686 ~1774):浙江嘉興人,清代大臣,累官至右通政史。善詩,為乾隆賞識,時相唱和,與沈德潛合稱江浙兩大老,有《香樹齋集》。

錢載(1708 ~ 1793):清朝官吏、詩人、書畫家,《四庫全書》總纂,山東學政。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後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上書房行走,官至二品,而為官清正,晚年賣畫為生。工詩文精畫,善水墨。

錢維城(1720~1772):江蘇武進人,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科舉考試的一甲一名進士,以 狀元的身份被授翰林院修撰。擅長丹青,其書畫作品多被清宮收藏,並大量著錄於內府清冊。官至刑部侍郎,諡文敏。

六元狀元-----錢棨qǐ 六元狀元-----錢棨qǐ

錢大昕(1728~1804):江蘇嘉定人,清代考據學家,尤長於史,以考證方法治史。著有《唐石經考異》、《經典文字考異》、《元史藝文志》、《潛研堂文集》等。

錢棨(1734~1799):字湘舲,號振威,清代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的門第。錢棨自幼飽讀詩書,勤學不輟,以才華過人遠近聞名。他是中國科舉歷史上兩個 “六元狀元”(即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

錢灃(fēng)(1740-1795):字東注,號南園,是清代官吏、書畫家,官至御史。一生高風亮節,剛正不阿,敢於諫議彈劾貪官污吏,扳倒和珅的真正功臣,被譽為清代知識分子的泰山北斗。

錢坫(diàn)(1744-1806):清代篆書名家,江蘇嘉定人,字獻之,一字靜子,號小蘭、篆秋、十蘭,晚年署名泉坫。亦善畫蘭竹、樹石、墨梅,清秀古逸。晚年右體偏枯,用左手作篆尤精絕。

錢泳(1759~1844):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存世的著作有《履園叢話》等。錢泳的《記事珠》手稿抄錄了沈復的《浮生六記》之第五記《海國記》,這是 釣魚台(島)在中國的領域內的鐵證。

近現代名人

科學界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2009):中國飛彈之父、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錢偉長(1912~2010):中國近代力學、套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著有《穿甲力學》、《廣義變分原理》等,著名教育家。他的成名之作——《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中提出的關於扁殼的非線性方程組被國際上稱為“錢偉長方程”。

錢三強(1913~1992):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他作為原子能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和科技計畫地制定者,對中國原子能事業、“兩彈一星”計畫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中國核工業事業的發展居功至偉,與錢學森、錢偉長並稱“三錢”。

錢崇澍(1883~1965) 植物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植物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之一,中國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地植物學、植物區系學的創始人之一。

錢寶琮(1892~1974):數學史家、天文史家,曾任教浙江大學。他篤好科學,翻譯《九章算術》,考據宋元數學,探究節氣變化,拯救和系統闡釋了中國古代數學的主要問題。

錢昌祚(1901~1988):中國最早學習航空工程的留學生之一,著名航空工程專家,1924年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曾任中國航空工程學會會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長、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理事長等。

錢臨照(1906~1999):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金屬晶體範性形變和晶體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學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抗日戰爭時期對我國儀器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

錢寶鈞(1907 ~1996):化學工程、化學纖維工程專家;我國化學纖維工程學科的奠基人、開拓者,參與籌建華東紡織工學院、帶領團隊攻堅克難貢獻新中國百姓穿衣問題。

錢志道(1910~1989):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他是陝甘寧邊區基本化學工業和我國現代國防工業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火炸藥和彈藥的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對我國兵器工業及飛彈推進劑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錢鍾韓(1911 ~2002):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生前任東南大學名譽校長、教授。他為推廣自動化技術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錢俊瑞(1908~1985):中國經濟學家,曾任教育部副部長、文化部副部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並任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以及北京大學教授等職。

錢思亮(1908~1983):曾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台灣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他長期在大學執教並擔任教學行政工作,對北京大學化學系的發展,尤其對台灣地區高等教育制度產生過重要影響。

錢保功(1916~1992):高分子化學和高分子物理學家,他開創為我國高分子科學研究新領域,開發中國自行研究的合成橡膠和輻射高分子材料付出全部心血,培養了諸多科技人才。1982年他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文極(1916~2006):我國第一代地空飛彈總設計師。他對我國通信技術、電子技術、飛彈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驥(1917~1983):中國空間技術的開拓者之一,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曾組織編寫《我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綱要構想》,是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總體負責人,並為返回型衛星的研製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錢驥於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錢人元(1917~2003):我國著名高分子物理學家。生前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高分子物理化學及高分子物理學研究及教學的 開創者。他在高聚物分子量等方面作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為我國聚丙烯纖維工業的開發奠定了基礎。

錢洪昌:高級工程師,曾設計、製造出我國第一台廢渦輪增壓260馬力6260ZCD型船用柴油機。

錢令希(1921 ~ 2009 ):著名工程力學專家、力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是我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最佳化設計的開拓者。1938年在比利時自由大學獲得“最優等工程師”稱號後,回國參加敘昆鐵路建設。

錢寧(1922~1986):當代泥沙運動及河床演變專家,國家為紀念錢寧先生在泥沙研究領域所作的貢獻和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及鼓勵從事泥沙工作的人才,經水電部批准於1987年設立“錢寧泥沙科學技術獎”。

錢正英(1923~)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女士在治理淮河及密雲水庫、劉家峽水電站、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中,處理了出現的重大技術難題,做出了突出貢獻,主編有《中國水利》等;2000年6月獲中國工程科技獎,2004年3月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錢皋韻(1927~):核燃料工程、同位素分離專家。先後在中子物理、聚變物理和鈾同位素分離的科學研究及其組織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我國分離膜研製的創始人之一。在我國鈾濃縮技術向離心法過渡的決策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錢伯海(1928~2004):生前任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統計學會第1~3屆理事會副會長、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等職, 被美國傳記協會選定列入《世界500名有影響的領導或學術帶頭人》名錄。

錢鳴高(1932~) 我國著名採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為我國礦山壓力及其控制學科作了大量的開拓與奠基工作。結合中國煤礦生產地質條件,卓有成效地開展採礦工程科技研究與實踐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及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

錢伯初(1933 ~2014):他是被稱為中國量子物理界“四劍客”之一的物理學家,他在量子力學的講台上一站就是57年,他把一生的精力放在了把量子力學的教學與研究中。

錢清泉(1936~ ):鐵道電氣化自動化專家,他主持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套電氣化鐵道多微機遠動監控系統,在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工程中推廣套用,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高速鐵路SCADA系統裝備我國所有的高鐵線路。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七虎(1937~):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在國內首次套用動力有限元法對防護門進行應力分析,開創了我國國防與人防工程的軟科學研究。

錢逸泰(194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獲獎:納米材料的溶劑熱合成獲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00年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錢煦(Shu Chien):國際著名的華裔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藝術和自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 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

錢永佑(1945-):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生理學和神經生物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創立了史丹福大學的分子和細胞生理系並任主任。

錢澤南(1949~):著名生物化學家,主要成就為發現調節基因表達的關鍵轉錄因子。

錢永健(1952~2016.8.24 ):1952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20歲獲得化學物理學士學位並從哈佛畢業,1977年獲得生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度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錢永健生前為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教授,錢永健一生獲獎無數,幾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學領域大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錢穎一(1961-):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他獲得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16年中國經濟學獎。

文史界

錢玄同(1887~1939):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字學家、著名文學理論家、語言學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錢玄同一生在新文學運動、新文化運動、國語運動、古史辨運動以及音韻學諸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著有《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古音無邪紐證》等論文。

錢基博(1887~1957) 字子泉,別號潛廬,我國近代著名古文學家、文史專家、教育家。

錢穆(mù) 錢穆(mù)

錢穆(1895.7~1990.8):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1966年,錢穆移居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錢歌川(1903~1990):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原名慕祖,筆名歌川、味橄等。病逝於美國紐約,享年88歲,著作等身,並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教育系統任教,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錢仲聯(1908~2003):國學大師、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曾任《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總編輯委員會委員兼《詩詞集》主編等職,出版有《夢苕庵詩存》、《劍南詩稿校注》等著作。

錢鍾書(1910~1998):字默存,號槐聚,著名作家、文學史家、學者,長期致力於中國和西方文學的比較。著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集《談藝錄》等。

錢海岳(1901~1968):以研究“南明史”著稱的史學家,“9.18”事變後,他立志通過研究南明史總結出歷史經驗教訓,激發民眾救亡圖存的精神。他耗費35年心血編撰完成了史學著作紀傳體《南明史》,彌補了《明史》與《清史稿》忽略、迴避的諸多史實。

錢穀融(1919~ ):原名錢國榮,著名文藝理論家。他長期從事文藝理論和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1987年獲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終身成就獎。

錢春綺(1921~2010):德語翻譯家,曾翻譯歌德詩劇《浮士德》、《海涅詩集》、《尼采散文選》,曾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錢明鏘(1935.6~2012.2.25):著名辭賦家、詩人,詩壇上盛傳“詩俠”之名。生前任世界漢詩協會常務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理事等職。

錢理群(1939~):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學會理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

錢治安(1950~ ):曾任法國巴黎七大孔子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專業教授。著有《法漢專有名詞詞典》等著作。

錢軍:捷克共和國外交部揚·馬薩里克銅質獎章獲得者,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學教程》(修訂版)編委之一。他著有《結構與功能語言學—布拉格學派》等著作。

錢文忠: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政法界

錢能訓(1869~1924):曾任中國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內務總長。參與浙江18名士紳聯名呈請北洋政府減免田賦,經核准,嘉興六縣減賦,有恩於百姓。1920年8月,應聘為外交部顧問。1921年夏與熊希齡等發起組織華盛頓會議中國後援會,任主席,主張山東應無條件歸還中國。

錢壯飛(1895~1935):中共烈士。中共隱蔽戰線的"龍潭三傑"之一;1931年4月25日,及時將顧順章叛變的絕密訊息告知中央,為保衛中共中央機關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拯救中共於危難之際;1935年4於長征途中月犧牲。

錢端升 錢端升

錢昌照(1899~1988):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我國重工業建設的早期奠基人。

錢端升(1900~1990):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社會活動家。後任北京大學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首任院長 1954年參與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起草工作,是該憲法的主要起草者。現設有部級獎項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紀念其學術貢獻。他學貫中西,著述頗豐,為中國培育了大批人才,不少海內外知名人士都曾受過他的教益。

錢之光(1900~1994):新中國現代紡織工業的主要奠基人,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曾紡織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1年任國務院顧問。他指導建立了新中國的紡織機械製造業體系,使我國棉、毛、麻、絲等紡織業得到全面發展。

錢瑛(1903~1973):新中國首任監察部部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是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的主人公韓英的原形之一,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努力糾正“左”的過失,給黨內同志和黨外人士帶來了溫暖。《人民日報》還多次刊文緬懷錢瑛剛正不阿、主持正義的品格。錢瑛同志被譽為黨內的“女包公”。

錢信忠(1911~2009):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曾負責我國避孕藥物的研究,1988年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預防性病、愛滋病的基金會。他撰寫了《中國衛生事業發展與決策》等著作,並主編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

錢敏(1915~2016):曾任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青年時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曾任重慶市委書記,主持建設了重慶第一座長江大橋;1953年3月,他負責“一五”計畫中重型機械項目,為新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創建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襟懷坦白,作風正派,堅持原則,清正廉潔,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錢永昌(1933~):原交通部部長,中國航海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第二屆副會長,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

錢運錄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兼秘書長,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秘書長。  

中國外長--錢其琛 中國外長--錢其琛

錢其琛:曾任國務委員兼 外交部部長、黨委書記。1942年10月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 國務院副總理。2005年11月被授予蒙古國最高勳章——“北極星”勳章,以表彰他長期以來為發展蒙中關係所做的貢獻。通曉俄語、英語,略通法語。他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軍界

錢大鈞(1893-1982):國民革命軍上將,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在黃埔軍校創建時期有過重要作用和影響。1938年4月29日參與指揮著名的武漢空中保衛戰,極大激勵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信心。錢大鈞酷愛書法,擅長鐘鼎篆體,蒼勁挺秀,頗有名氣。

錢抵千(1919~1989):歷任總政治部宣傳部處長、副部長,昆明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國防大學副校長等職;1988年被授予 中將軍銜,被譽為“軍中一支筆”,終年70歲。

錢鈞(1905~1990):原名錢運彬,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中將。曾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錢鈞將軍率隊作戰幾無敗績,人稱“常勝將軍”。他身懷“硃砂掌”絕技,20厘米厚的石頭一掌就能劈碎,61歲時還能單手托起老戰友陶勇將軍,離職後又總結出《硃砂掌功法》,豐富了我國武術寶庫。

錢貴(1929~2014):生前歷任第二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88年被授予 中將軍銜。

錢國梁: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集團軍軍長,濟南軍區參謀長,濟南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等職。

錢樹根(1939~):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上將軍銜。重慶炮兵學校畢業。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85年,他奉命率部參加雲南邊境防禦作戰,英勇善戰,用兵如神,戰功卓著,彰顯了不凡的指揮謀略,集團軍受到中央軍委通令嘉獎。

 

藝術界

錢金福(1862~1942):北京近代著名表演藝術家,滿族,曾為清朝“內廷供奉”。錢金福對淨角的臉譜精研細究,他勾的臉譜既有寫意也有工筆,獨具風格。他在臉譜上的革新創造很多。從臉譜的改革創舉上,錢金福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  

錢化佛(1884-1964):字玉齋,室名萬佛樓。錢化佛繪佛像近萬幅,然每幅佛像均認真創繪,每繪前必先焚香淨手,先草稿勾勒再復繪渲染。所繪佛像,無不神情逼真。錢化佛在抗日戰爭時期專門收集日寇在租界張貼的告示,為收集日寇侵華提供了重要證據。

錢君陶 錢君陶

錢松岩(1899~1985):曾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顧問,並提出了“新國畫”的概念。

錢君陶(1907~1998):他是裝幀藝術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他是一位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藝術家,創作有《長征印譜》、《君長跋巨卯選》等。

錢鏡塘(1907~1983)中國書畫收藏大家,原名錢德鑫,字鏡塘,晚號菊隱老人。他善畫,能治印,解放後,錢鏡塘對所藏文物仔細進行考證、鑑定,精心修復、裝裱,多次將所藏曆代名家書畫捐獻給國家。

錢仁康(1914~2013):著名音樂學教育家,歷任中央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音樂系教授;生前任《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學科編輯委員會委員及音樂體裁分支主編等。其著《外國音樂欣賞》、《歐洲音樂簡史》被評為2003年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

錢家駿(1916-2011):中國美術電影的泰斗級人物,為中國美術電影作出巨大的功勳。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專科學校教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美術設計、導演、總技師。

錢筱璋(1918-1991):新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開拓者、奠基者和指導者,延安紀錄電影學派的領軍人物。他編輯的紀錄片有《南泥灣》、《百萬雄師下江南》等。

錢灶煌(1952~):世界華人美術學會副主席、中國文化藝術協會終身副會長;2011年度感動中國藝術人物;國學一級作家;“德藝雙馨”世界桂冠國學家;世界傑出華人詩詞著作家;國家一級書畫師。

體育界

錢家祥(1920~1990):著名排球教練、體育活動家。1980年任中國排球協會秘書長,創建漳州、郴州排球基地。1983年榮獲國家體育榮譽獎章,1985年任亞洲排球聯合會競賽委員會主席,1986年任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

中國籃球教父-----錢澄海 中國籃球教父-----錢澄海

錢澄海(1934~2008):籃球運動員、高級教練員,中國籃球教父。他對當今世界籃球發展也做出了傑出貢獻,最早在場上引入了“全場緊逼”等概念。錢澄海曾帶領中國男籃連續5次獲得亞洲錦標賽冠軍。在1986年的第10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上,他指揮中國男籃獲得第九名,取得歷史性突破。  

錢紅(1971~ ) 中國泳壇90年代“五朵金花”輝煌時代成員之一。她一共獲得51個世界冠軍被譽為“水蝴蝶”。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錢紅獲女子100米蝶泳奧運金牌。

錢吉成:中國第一個世界健美冠軍。在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錢吉成又為中國健美創造了歷史,奪得了首枚亞運會健美金牌。

錢薇娟(1971~ ):亞洲女子籃壇公認的最佳後衛之一,在台灣被稱為“女喬丹”的她曾代表北京首鋼女籃,參加內地的WCBA比賽。

錢震華(1979~ ):中國現代五項領軍人物,2005年現代五項世界錦標賽男子個人 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現代五項賽第四名。

商界

錢新之(1885~1958):1902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攻讀財政經濟,翌年以優異的成績得官費入日本神戶高等商業學校,續習財經並專心於銀行學,民國時期著名金融銀行家。

錢成錫:1950年生,漢族,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包裝·印刷城董事長、上海金光大道紙業網交所董事長。

錢金波:1964 年生,漢族,大學學歷。紅蜻蜓企業及品牌創始人,紅蜻蜓集團現任董事長。

錢盤生:1967年出生,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南京大學EMBA碩士;江蘇 金山環保工程集團董事長,環保達人,江蘇省環境保護產業十大傑出貢獻企業家,江蘇省首屆十佳環保人物,2012江蘇巔峰經濟人物。

錢峰雷:1976年出生,環球國際(香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在2013年浙江寧波遭受百年不遇重大颱風“菲特”災害時,錢峰雷向受災最嚴重的餘姚捐款500萬元、鄞州區300萬元、奉化200萬元。曾入圍2014胡潤慈善榜,名列第98位。

影視界

錢雁秋:中國內地 導演、編劇及演員。 2002年開始錢雁秋創作了三部《神探狄仁傑》作品 ,並與梁冠華、張子健合作拍攝了古裝推理懸疑劇《神探狄仁傑》系列,風靡一時。

錢[姓氏] 錢[姓氏]

錢小豪(Siu-ho Chin):本名錢嘉華,1963年1月26日出生於香港,影視演員。主要作品《少林與武當》《叉手》《沖宵樓》等。

錢嘉樂( Ka Lok Chin):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節目主持、武術指導及導演,錢小豪胞弟。2013年11月24日,憑藉《車手》獲第四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

錢韋杉:中國台灣影視女演員、時尚模特、節目主持人。參與《流星花園》的演出,飾演“藤堂靜”,被譽為一代女神,頗獲觀眾喜愛。

錢勇夫:原名錢永福,1943年5月出生於山東,演員,代表作品《永不瞑目》《雷霆出擊》《一雙繡花鞋》《刀鋒1937》。

錢泳辰: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2007年在勵志奮鬥劇《雙城變奏》中飾演章樂,評為2008年最受歡迎的螢屏黑馬。

錢楓:1983年出生,中國內地主持人、演員。2008年成為湖南衛視《天天向上》主持人。

錢蓓婷 :1995年出生,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SNH48 TEAM SII成員。

其他

錢秀玲:反法西斯女英雄,早年就讀於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化學博士學位。二戰期間,比利時被德國侵占,錢秀玲曾營救過近百名反納粹的比利時人。二戰後,比國王為表彰其義舉,授予她“國家勳章”。曾有多名市民為她所救的埃克興市將市中心一條大道命名為“錢夫人”路。

中國網際網路之父——錢天白 中國網際網路之父——錢天白

錢昌淦(gàn):抗戰期間,他曾主持著名的滇緬路功果新橋的設計建造。1940年10月29日,在日寇轟炸後奔赴橋樑搶修現場時,錢昌淦不幸犧牲。這座“功果新橋”就被命名為“昌淦橋”。

錢天白(1945~1998.5):中國Internet之父,1990年11用28日,錢天白代表中國在SRT(Internet的前身)首次登記頂級域名CN,並在國外建立了CN域名伺服器。錢天白的有識之舉,為國人保住了在Internet上的一席之地。錢天白生前一直致力於實現中國Internet的大發展。由於長期勞累成疾,錢天白心臟病突發,不幸於1998年去世,享年53歲。

研究考證

(宋)鄭樵《通志 · 氏族略》將錢氏列入 “以官為氏”類,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 彭祖,裔孫孚,周泉府上士(古時“泉”通“錢”),因官命氏焉。

(清)王相《百家姓考略》:“〔錢〕徵音。彭城郡。系出籛氏。彭祖姓籛名鏗。支子去竹而為錢氏。籛,音尖。鏗,音坑。”

(明)朱國楨:“今《百家姓》,以為出於宋,故首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

字輩排行

吳越百字派

聖神功德厚,光盛武林春,勅劵傳家寶,文章貫日清,

詩書忠孝遠,蘭桂冕尊旒,溫良恭儉讓,奕葉立尼門,

王侯從古有,英烈正今新,物華天象應,人傑地靈生,

蛟騰連鳳起,電紫與霞橫,海闊波濤大,枝繁根蒂深,

仰觀星斗近,俯視泰嵩輕,皇圖期鞏固,終始襲駢臻。

部分支派

雲南昆明錢氏字輩鑄本廣濟遠 宏以宜泰人
安徽懷寧錢氏字輩正中大齊光 普壽新安近
安徽巢湖柘皋萬選堂錢氏太澤開昌運 先恩裕厚祥 , 傳家惟孝友 禮義振倫常
浙江寧波鎮海錢氏字輩應國士舜 文學上大 孝為忠本 功德韋昭 萬世相承 天人佑啟
浙江海寧錢氏字輩興邦保國 崇德志道 通經博古 明體達用
浙江浦江、蘭溪五都錢氏字輩載熙泰淳崇,仁義禮智信;賢良方正, 祿位名壽……
浙江樂清白石錢氏宗泰懷載動愛起節昭忠,士元存嘉寵修明啟彥師……
廣東潮汕錢氏字輩伯思孝友仲懷敬恭忠信立德禮義衍芳
湖南湘潭錢氏字輩廣詒彰世序永錫茂宗支 繩武昭垂曰 人文蔚起 ……
江蘇泰州錢氏“八訓堂”字輩 普存忠厚承先澤,兆啟科名展俊才
貴州甕安錢氏字輩 國正天興順 貞元世道昌 儒學敦詩禮 英華大文章
安徽明光紫陽錢氏字輩宗福啟成國 寶善永昌家 文明先從學 廣兆必榮華
錢[姓氏] 錢[姓氏]

家乘譜牒

錢氏家乘 錢氏家乘

錢氏家譜部分:

江蘇溧(lì)陽、 安徽廣德錢氏家譜不分卷,(民國) 錢文選撰(即《錢氏家乘》,此書為吳越錢氏大宗譜),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湖南湘潭錢氏六修族譜十五卷,首四卷,(民國)錢錫主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彭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保陽錢氏宗譜,(清)錢漱泉修,清鹹豐八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浙江杭州錢武肅王集附錄四卷,(清)錢槐等編輯,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無錫吳越錢氏清芬志十種,首一卷、末一卷,(清)錢日煦纂,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擷雲閣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新余錢氏分房支譜,(清)錢戟門等修,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錢氏家譜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善的家譜之一。

拼音是qian的漢字

質量單位

編制具體單位
國際單位制 | 公擔 | 公衡 | 千克 | 公兩 | 公錢 | | 毫克 | 微克 | 納克
台制 |
市制 | | |
英制 | 英擔 | 英石 | | 盎司
東亞古制 | | | |
專屬單位克拉 | 原子量
常用重量換算公式1 grain 格令 =0.065 gram 克
1 dram 打蘭 =1.772 grams 克
1 ounce 盎司 =16 drams 打蘭 =28.35 grams 克
1 pound 磅 =16 ounces 盎司 =7000 grains 谷 =0.4536 kilogram 千克
1 stone 英石 =14 pounds 磅 =6.35 kilograms 千克
1 quarter 四分之一英擔 =2 stones 英石 =12.70 kilograms 千克
1 hundredweight 英擔 =4 quarters 四分之一英擔 =50.80 kilograms 千克
1 short ton 短噸 ( 美噸 )=2000 pounds 磅 =0.907 tonne 公噸
1 (long) ton 長噸 ( 英噸 )=20 hundredweight 英擔 =1.016 tonnes 公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