鋋

鋋讀作chán,本意是古代一種鐵柄短矛。也泛指短矛。《史記·匈奴列傳》:“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漢字:鋋

拼音:chán 聲母:ch

部首:釒部 部首筆畫:8筆

筆畫:6劃 總筆畫數:14筆

筆順: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撇豎橫折折捺簡要解釋:

chán

刺殺:“格蝦蛤,鋋猛氏。”

鋋

音“蟬”,形似小型矛,鐵柄,屬於矛類兵器,《埤蒼》雲“鋋,小矛鐵矜(音“秦”)”。其形制較一般矛頭稍微細長,其身扁平,兩側有刃,下有鐵柄,柄下再接積竹矜,流行於西漢,刃長25~30CM,柄長120-200CM,筆者竊以為其戰鬥作用應如標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鋋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7

《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單。《說文》小矛也。《揚子·方言》五湖之閒,謂矛為鋋。《釋名》鋋,延也,達也。去此至彼之言也。《前漢·鼂錯傳》此矛鋋之地也。《注》師古曰:鋋,鐵把短矛也。音上延反。

又《司馬相如傳》鋋猛氏。《注》猛氏,獸名。

又《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鋋。《注》苗山,利金所出。

又《廣韻》以然切《集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拼音是chan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