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酸鹽

鋁酸鹽

鋁酸鹽水泥是以鋁礬土和石灰石為原料,經煅燒製得的以鋁酸鈣為主要成分、氧化鋁含量約50%的熟料,再磨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正文

鋁酸鹽鋁酸鹽

含鋁酸根的鹽類,鋁酸根的通式為AlO娛。鋁酸鹽可由氫氧化鋁與強鹼溶液作用製得。鹼金屬的鋁酸鹽都可溶於水;由於鋁酸是弱酸,鹼金屬鋁酸鹽的水溶液呈強鹼性。天然的二價金屬無水鋁酸鹽稱尖晶石M(AlO2)2,鈹的尖晶石Be(AlO2)2稱金綠寶石,鈣的鋁酸鹽是水泥的主要成分。

水泥

cement一詞由拉丁文caementum發展而來,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人在建築工程中使用的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一種棕色水泥,稱羅馬水泥或天然水泥。1824年英國人阿斯普丁(JosephAspdin)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成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並取得了專利權。20世紀初,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築工程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的同時,研製成功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

水泥的生產工藝,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餵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加入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全世界第一袋商業水泥是由法國企業“拉法基”所生產,在水泥、混凝土與骨料、石膏建材和屋面系統四大產品領域位居世界前列。集團成立於1833年,2004年的銷售額為144億歐元,企業分布於75個國家,員工總數超過75000名。2001年以首付38億歐元兼併了英國蘭圈水泥公司以後,立即由2000年的世界第二躍居為2001年的世界第一水泥生產商。其收購蘭圈公司年產近10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的總價為74億歐元,2004年拉法基銷售水泥13800萬噸,集料21400萬噸(含RMC),預拌混凝土3400萬立方米。2004年水泥銷量排名世界第一,預拌混凝土產量排名世界第二。

水泥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粉煤灰矽酸鹽水泥和複合矽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矽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矽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

水泥按其主要水硬性物質名稱分為:

(1)矽酸鹽水泥,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2)鋁酸鹽水泥;

(3)硫鋁酸鹽水泥;

(4)鐵鋁酸鹽水泥;

(5)氟鋁酸鹽水泥;

(6)以火山灰或潛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

主要技術特性分為:

(1)快硬性:分為快硬和特快硬兩類;

(2)水化熱:分為中熱和低熱兩類;

(3)抗硫酸鹽性:分中抗硫酸鹽腐蝕和高抗硫酸鹽腐蝕兩類;

(4)膨脹性:分為膨脹和自應力兩類;

(5)耐高溫性:鋁酸鹽水泥的耐高溫性以水泥中氧化鋁含量分級。

水泥命名的原則:
水泥的命名按不同類別分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進行,並力求簡明準確,名稱過長時,允許有簡稱。

通用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混合材料名稱或其他適當名稱命名。

專用水泥以其專門用途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

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礦物名稱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並可冠以不同型號或混合材料名稱。

以火山灰性或潛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為主要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組成成分的名稱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稱進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稱,如石膏礦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水泥類型的定義

(1)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漿體,能膠結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氣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狀水硬性膠凝材料。

(2)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爐礦渣、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矽酸鹽水泥,分P.I和P.II,即國外通稱的波特蘭水泥。

(3)普通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普通矽酸鹽水泥(簡稱普通水泥),代號:P.O。 

(4)礦渣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粒化高爐礦渣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礦渣矽酸鹽水泥,代號:P.S。

(5)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火山灰質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代號:P.P。

(6)粉煤灰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粉煤灰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粉煤灰矽酸鹽水泥,代號:P.F。

(7)複合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兩種或兩種以上規定的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複合矽酸鹽水泥(簡稱複合水泥),代號P.C。

(8)中熱矽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9)低熱礦渣矽酸鹽水泥:以適當成分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具有低水化熱的水硬性膠凝材料。

(10)快硬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早強度高的以3天抗壓強度表示標號的水泥。

(11)抗硫酸鹽矽酸鹽水泥:由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抗硫酸鹽腐蝕性能良好的水泥。

(12)白色矽酸鹽水泥:由氧化鐵含量少的矽酸鹽水泥熟料加入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白色水泥。

(13)道路矽酸鹽水泥:由道路矽酸鹽水泥熟料,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適量石膏磨細製成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稱為道路矽酸鹽水泥,(簡稱道路水泥)。 

(14)砌築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適量矽酸鹽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細製成主要用於砌築砂漿的低標號水泥。

(15)油井水泥:由適當礦物組成的矽酸鹽水泥熟料、適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細製成的適用於一定井溫條件下油、氣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16)石膏礦渣水泥:以粒化高爐礦渣為主要組分材料,加入適量石膏、矽酸鹽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細製成的水泥。

水泥生產工藝

生產方法

矽酸鹽類水泥的生產工藝在水泥生產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然後餵入水泥窯中煅燒成熟料,再將熟料加適量石膏(有時還摻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劑)磨細而成。

水泥生產隨生料製備方法不同,可分為乾法(包括半乾法)與濕法(包括半濕法)兩種。

①乾法生產。將原料同時烘乾並粉磨,或先烘乾經粉磨成生料粉後餵入乾法窯內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將生料粉加入適量水製成生料球,送入立波爾窯內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之為半乾法,仍屬乾法生產之一種。

②濕法生產。將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漿後,餵入濕法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將濕法製備的生料漿脫水後,製成生料塊入窯煅燒成熟料的方法,稱為半濕法,仍屬濕法生產之一種。

乾法生產的主要優點是熱耗低(如帶有預熱器的乾法窯熟料熱耗為3140~3768焦/千克),缺點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勻,車間揚塵大,電耗較高。濕法生產具有操作簡單,生料成分容易控制,產品質量好,料漿輸送方便,車間揚塵少等優點,缺點是熱耗高(熟料熱耗通常為5234~6490焦/千克)。

生產工序

水泥的生產,一般可分生料製備、熟料煅燒和水泥製成等三個工序。

(1)生料磨製

分乾法和濕法兩種。乾法一般採用閉路作業系統,即原料經磨機磨細後,進入選粉機分選,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並且多數採用物料在磨機內同時烘乾並粉磨的工藝,所用設備有管磨、中卸磨及輥式磨等。濕法通常採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過磨機不再回流的開路系統,但也有採用帶分級機或弧形篩的閉路系統的。

(2)煅燒

煅燒熟料的設備主要有立窯和迴轉窯兩類,立窯適用於生產規模較小的工廠,大、中型廠宜採用迴轉窯。

①立窯:

窯筒體立置不轉動的稱為立窯。分普通立窯和機械化立窯。普通立窯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機械加料,人工卸料;機械立窯是機械加料和機械卸料。機械立窯是連續操作的,它的產、質量及勞動生產率都比普通立窯高。近年來,國外大多數立窯已被迴轉窯所取代,但在當前中國水泥工業中,立窯仍占有重要地位。根據建材技術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廠套用機械化立窯,逐步取代普通立窯。

②迴轉窯:

窯筒體臥置(略帶斜度,約為3%),並能作迴轉運動的稱為迴轉窯。分煅燒生料粉的乾法窯和煅燒料漿(含水量通常為35%左右)的濕法窯。

a.乾法窯

乾法窯又可分為中空式窯、餘熱鍋爐窯、懸浮預熱器窯和懸浮分解爐窯。70年代前後,發展了一種可大幅度提高迴轉窯產量的煅燒工藝──窯外分解技術。其特點是採用了預分解窯,它以懸浮預熱器窯為基礎,在預熱器與窯之間增設了分解爐。在分解爐中加入占總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燒過程與生料的預熱和碳酸鹽分解過程,從窯內傳熱效率較低的地帶移到分解爐中進行,生料在懸浮狀態或沸騰狀態下與熱氣流進行熱交換,從而提高傳熱效率,使生料在入窯前的碳酸鈣分解率達80%以上,達到減輕窯的熱負荷,延長窯襯使用壽命和窯的運轉周期,在保持窯的發熱能力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產量的目的。

b.濕法窯

用於濕法生產中的水泥窯稱濕法窯,濕法生產是將生料製成含水為32%~40%的料漿。由於製備成具有流動性的泥漿,所以各原料之間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勻,使燒成的熟料質量高,這是濕法生產的主要優點。

濕法窯可分為濕法長窯和帶料漿蒸發機的濕法短窯,長窯使用廣泛,短窯目前已很少採用。為了降低濕法長窯熱耗,窯內裝設有各種型式的熱交換器,如鏈條、料漿過濾預熱器、金屬或陶瓷熱交換器。

(3)粉磨

水泥熟料的細磨通常採用圈流粉磨工藝(即閉路作業系統)。為了防止生產中的粉塵飛揚,水泥廠均裝有收塵設備。電收塵器、袋式收塵器和鏇風收塵器等是水泥廠常用的收塵設備。

近年來,由於在原料預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輸送和收塵等方面採用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尤其是窯外分解技術的出現,一種乾法生產新工藝隨之產生。採用這種新工藝使乾法生產的熟料質量不亞於濕法生產,電耗也有所降低,已成為各國水泥工業發展的趨勢。

生產工藝流程舉例

原料和燃料進廠後,由化驗室採樣分析檢驗,同時按質量進行搭配均化,存放於原料堆棚。粘土、煤、硫鐵礦粉由烘乾機烘乾水分至工藝指標值,通過提升機提升到相應原料貯庫中。石灰石、螢石、石膏經過兩級破碎後,由提升機送入各自貯庫。化驗室根據石灰石、粘土、無煙煤、螢石、硫鐵礦粉的質量情況,計算工藝配方,通過生料微機配料系統進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機進行粉磨,每小時採樣化驗一次生料的氧化鈣、三氧化二鐵和細度的百分含量,及時進行調整,使各項數據符合工藝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經過斗式提升機提入生料庫,化驗室依據出磨生料質量情況,通過多庫搭配和機械倒庫方法進行生料的均化,經提升機提入兩個生料均化庫,生料經兩個均化庫進行搭配,將料提至成球盤料倉,由設在立窯面上的預加水成球控制裝置進行料、水的配比,通過成球盤進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窯布料器將生料球布於窯內不同位置進行煅燒,燒出的熟料經卸料管、鱗板機送至熟料破碎機進行破碎,由化驗室每小時採樣一次進行熟料的化學、物理分析。根據熟料質量情況由提升機放入相應的熟料庫,同時根據生產經營要求及建材市場情況,化驗室將熟料、石膏、礦渣通過熟料微機配料系統進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機分別進行425號、525號普通矽酸鹽水泥的粉磨,每小時採樣一次進行分析檢驗。磨出的水泥經斗式提升機提入3個水泥庫,化驗室依據出磨水泥質量情況,通過多庫搭配和機械倒庫方法進行水泥的均化。經提升機送入2個水泥均化庫,再經兩個水泥均化庫搭配,由微機控制包裝機進行水泥的包裝,包裝出來的袋裝水泥存放於成品倉庫,再經化驗採樣檢驗合格後簽發水泥出廠通知單。

性能指標

水泥主要技術指標

(1)比重與容重:普通水泥比重為3.1,容重通常採用1300公斤/立方米。

(2)細度:指水泥顆粒的粗細程度。顆粒越細,硬化得越快,早期強度也越高。

(3)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從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矽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鐘,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實際上初凝時間在1~3h,而終凝為4~6小時。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由專門凝結時間測定儀進行

(4)強度:水泥強度應符合國家標準。

(5)體積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能。水泥中含雜質較多,會產生不均勻變形

(6)水化熱:水泥與水作用會產生放熱反應,在水泥硬化過程中,不斷放出的熱量稱為水化熱。

(7)標準稠度:指水泥淨漿對標準試桿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時的稠度。

水泥標準的修訂

我國水泥新標準與老標準相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採用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代替現行GB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二是以ISO強度為基礎修訂了我國六大通用水泥標準。

(1)GB/T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標準制訂

GB/T17671—1999是我國等同採用國際標準ISO679—1989制定的,於1999年2月8日發布,1999年5月1日起生效。

GB/T17671—1999與GB177—85同屬檢驗水泥膠砂強度的“軟練法”,即採用塑膠砂,4X4X160cm稜柱試體,將試體先進行抗折強度試驗,折斷後的兩個半截試體再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兩者的核心差別在於膠砂組成不同,ISO方法採用的水灰比適中,灰砂比適中,特別是採用了級配標準砂,因而ISO方法檢驗得到的強度數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於水泥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

a.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改為GB/T17671—1999方法六大水泥產品標準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作為水泥膠砂的強度檢驗方法,不再採用GB177—85方法。因此GB/T17671—1999方法上升為強制性方法,而GB177—85方法下降為推薦性方法。

b.水泥標號改為強度等級

六大水泥老標準實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標號,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新標準實行以Mpa表示的強度等級,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使強度等級的數值與水泥28天抗壓強度指標的最低值相同。

新標準還統一規劃了我國水泥的強度等級,矽酸鹽水泥分為三個等級6個類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個等級6個類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c.強度齡期與各齡期強度指標設定

六大水泥新標準規定的水泥強度齡期均為3天、28天兩個齡期,每個齡期均有抗折與抗壓強度指標要求。

水泥簡史

cement一詞由拉丁文caementum發展而來,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水泥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人在建築中使用的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套用於建築工程。

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這個重要的發現為近代水泥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1813年,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國建築工人阿斯普丁(JosephAspdin)取得了波特蘭水泥的專利權。他用石灰石和粘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煅燒成熟料,再經磨細製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後的顏色與英格蘭島上波特蘭地方用於建築的石頭相似,被命名為波特蘭水泥。它具有優良的建築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1907年,法國比埃利用鋁礦石的鐵礬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燒製成了水泥。由於這種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鋁,所以叫做“礬土水泥”。1871年,日本開始建造水泥廠。

1877年,英國的克蘭普頓發明了迴轉爐,並於1885年經蘭薩姆改革成更好的迴轉爐。

1889年,中國河北唐山開平煤礦附近,設立了用立窯生產的唐山“細綿土”廠。1906年在該廠的基礎上建立了啟新洋灰公司,年產水泥4萬噸。

1893年,日本遠藤秀行和內海三貞二人發明了不怕海水的矽酸鹽水泥。

20世紀,人們在不斷改進波特蘭水泥性能的同時,研製成功了一批適用於特殊建築工程的水泥,如高鋁水泥,特種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2007年水泥年產量約20億噸。

中國在1952年制訂了第一個全國統一標準,確定水泥生產以多品種多標號為原則,並將波特蘭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礦物組成改稱為矽酸鹽水泥,後又改稱為矽酸鹽水泥至今。

2009年,中國水泥產量達到16.3億噸。

裝飾水泥選購與使用

裝飾水泥品種

裝飾水泥常用於裝飾建築物的表層,施工簡單,造型方便,容易維修,價格便宜。品種有如下幾種:

(1)白色矽酸鹽水泥:以矽酸鈣為主要成分,加少量鐵質熟料及適量石膏磨細而成。

(2)彩色矽酸鹽水泥:以白色矽酸鹽水泥熟料和優質白色石膏,摻入顏料、外加劑共同磨細而成。常用的彩色摻加顏料有氧化鐵(紅、黃、褐、黑),二氧化錳(褐、黑),氧化鉻(綠),鈷藍(藍),群青藍(靛藍),孔雀藍(海藍)、炭黑(黑)等。

裝飾水泥與矽酸鹽水泥相似,施工及養護相同,但比較容易污染,器械工具必須乾淨。

運用與選購

在家庭裝修中,地磚、牆磚貼上以及砌築等都要用到水泥砂漿,它不僅可以增強面材與基層的吸附能力,而且還能保護內部結構,同時可以作為建築毛面的找平層,所以在裝修工程中,水泥砂漿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許多客戶認為,水泥占整個砂漿的比例越大,其粘接性就越強,因此往往在水泥使用的多少上與裝修公司產生分歧。其實不然,以貼上瓷磚為例,如果水泥標號過大,當水泥砂漿凝結時,水泥大量吸收水分,這時面層的瓷磚水分被過分吸收就容易拉裂,縮短使用壽命。水泥砂漿一般應按水泥:砂=1:2(體積比)的比例來攪拌。

目前市場上水泥的品種很多,有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複合矽酸鹽水泥、礦渣矽酸鹽水泥等等,家庭裝修常用的是普通矽酸鹽水泥或複合矽酸鹽水泥。

使用水泥的八忌

(1)忌受潮結硬

受潮結硬的水泥會降低甚至喪失原有強度,所以規範規定,出廠超過3個月的水泥應複查試驗,按試驗結果使用。對已受潮成團或結硬的水泥,須過篩後使用,篩出的團塊搓細或碾細後一般用於次要工程的砌築砂漿或抹灰砂漿。對一觸或一捏即粉的水泥團塊,可適當降低強度等級使用。

(2)忌曝曬速乾

混凝土或抹灰如操作後便遭曝曬,隨著水分的迅速蒸發,其強度會有所降低,甚至完全喪失。因此,施工前必須嚴格清掃並充分濕潤基層;施工後應嚴加覆蓋,並按規範規定澆水養護。

(3)忌負溫受凍

混凝土或砂漿拌成後,如果受凍,其水泥不能進行水化,兼之水分結冰膨脹,則混凝土或砂漿就會遭到由表及里逐漸加深的粉酥破壞,因此應嚴格遵照《建築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97)進行施工。

(4)忌高溫酷熱

凝固後的砂漿層或混凝土構件,如經常處於高溫酷熱條件下,會有強度損失,這是由於高溫條件下,水泥石中的氫氧化鈣會分解;另外,某些骨料在高溫條件下也會分解或體積膨脹。

對於長期處於較高溫度的場合,可以使用耐火磚對普通砂漿或混凝土進行隔離防護。遇到更高的溫度,應採用特製的耐熱混凝土澆築,也可在不泥中摻入一定數量的磨細耐熱材料。

(5)忌基層髒軟

水泥能與堅硬、潔淨的基層牢固地粘結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結握裹強度與基層面部的光潔程度有關。在光滑的基層上施工,必須預先鑿毛砸麻刷淨,方能使水泥與基層牢固粘結。

基層上的塵垢、油膩、酸鹼等物質,都會起隔離作用,必須認真清除洗淨,之後先刷一道素水泥漿,再抹砂漿或澆築混凝土。

水泥在凝固過程中要產生收縮,且在乾濕、冷熱變化過程中,它與鬆散、軟弱基層的體積變化極不適應,必然發生空鼓或出現裂縫,從而難以牢固粘結。因此,木材、爐渣墊層和灰土墊層等都不能與砂漿或混凝土牢固粘結。

(6)忌骨料不純 

作為混凝土或水泥砂漿骨料的砂石,如果有塵土、粘土或其他有機雜質,都會影響水泥與砂、石之間的粘結握裹強度,因而最終會降低抗壓強度。所以,如果雜質含量超過標準規定,必須經過清洗後方可使用。

(7)忌水多灰稠

人們常常忽視用水量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施工中為便於澆搗,有時不認真執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由於水化所需要的水分僅為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餘的水分蒸發後便會在混凝土中留下很多孔隙,這些孔隙會使混凝土強度降低。因此在保障澆築密實的前提下,應最大限度地減少拌合用水。

許多人認為抹灰所用的水泥,其用量越多抹灰層就越堅固。其實,水泥用量越多,砂漿越稠,抹灰層體積的收縮量就越大,從而產生的裂縫就越多。一般情況下,抹灰時應先用1:(3—5)的粗砂漿抹找平層,再用1:(1.5—2.5)的水泥砂漿抹很薄的面層,切忌使用過多的水泥。

(8)忌受酸腐蝕

酸性物質與水泥中的氫氧化鈣會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物體積鬆散、膨脹,遇水後極易水解粉化。致使混凝土或抹灰層逐漸被腐蝕解體,所以水泥忌受酸腐蝕。

在接觸酸性物質的場合或容器中,應使用耐酸砂漿和耐酸混凝土。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均有較好耐酸性能,應優先選用這三種水泥配製耐酸砂漿和混凝土。嚴格要求耐酸腐蝕的工程不允許使用普通水泥。

水泥使用注意“四點”

在完成了選購水泥之後,並不意味著已經大功告成!拉法基專家特提醒消費者,正確選用合格的水泥,同時還要配合正確的使用方法。對此,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注意砂漿的合理配比。例如,要按照使用的部位例如抹牆,貼地磚,貼牆磚等選擇合適的砂漿比例,每次攪拌好的砂漿以在兩個小時使用完畢為宜。

二、選用建材市場上專用的砂漿用砂,尤其要控制沙子質量的含泥,泥含量高將降低粘結程度。

三、瓷磚使用前應充分浸泡後(兩小時以上)陰乾,避免砂漿因失水降低強度;地磚宜用乾鋪,牆磚宜濕鋪

四、砂漿攪拌要均勻,拌制砂漿後建議在2小時30分鐘內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