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的形成

銅由於其優異的導電性而被廣泛套用於電力、電子、家電等行業。2005年全球電解銅消費量約1500萬噸,其中我國消費500萬噸左右,是全球最大銅消費國。

簡介

有業內專家介紹,電解銅在銅產品產業鏈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全球銅產品價格的形成都是以電解銅價格為基礎的,其上游的銅精礦價格和下游的銅板、銅管等銅材價格都是當期電解銅價格加上相應的加工費後得出。
與石油價格一樣,電解銅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也是在期貨市場上形成的,具有指標意義的是倫敦期交所LME期銅價格。
2003年前後,受國際遊資炒作和市場預期中國需求增長迅速雙重因素的影響,LME期銅價格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攀升,從1500美元/噸直至目前的8000美元/噸,而且目前仍看不到有大幅回落的跡象。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進口國,2006年我國電解銅消費量390萬噸,對外依存度達70%以上(含銅精礦進口)。
為了應對高漲的國際銅價,2005年以來我國取消了銅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開始大幅提升廢銅的利用率,並嚴格了廢銅等級制度。

最近數據

由於機構擔憂全球需求放緩、銅產品供應過剩且油價暴跌擴大化,大舉做空銅期貨,銅價連續三個交易日呈現大幅下挫走勢。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本周三盤中大跌超8%,創2011年9月以來的最大跌幅,一度觸及5353.25美元/噸,刷新了2009年7月以來的新低。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滬銅期貨產品,全線跌停,主力契約1503跌挺報價為41190元/噸,一周跌幅近10%,半年跌幅超過20%。

在銅價走跌影響下,鋁、鐵、鋅、鉛等有色金屬價格全線走跌。A股市場,有色金屬指數慘跌2.70%,雲南銅業大跌4.39%,雲鋁股份大跌4.19%,銅陵有色暴跌6.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