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溪村

銀溪村

銀溪村地處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城東隅文筆峰下,青山聳峙於東,銀溪襟帶於西,村因溪得名。村域面積約0.5平方公里。隸屬樂成鎮。1992年,銀溪村有493戶、共1502人。村民姓氏有30多個,以周、李、徐、趙4姓居多。耕地610畝。

基本信息

人文歷史

銀溪村銀溪村一角
銀溪村得山川之秀,名文代出。李鍔明代成化八年(1472)進士,官至肇慶(今廣東惠州)知府李顯正德三年(1508)進士,官至大理寺正卿。洪式閭(1894~1955),德國柏林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寄生蟲學家,1949年後任浙江人民衛生實驗院院長、浙江省衛生廳廳長、浙江醫學院院長等職。著有《病理學總論》、《病理學各論》、《鉤蟲病及毛圓線蟲病》等書。現銀溪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授、專家、學者有4人。
名勝古蹟眾多。忠節門坐落在東橫街口,舊為紀念明代名臣章綸而建,今門廢,改建忠節亭。九牛山上有九石排列如牛,古人有“九牛山聳對荒垣,今古成群牧不收”的詩句。山上有打鐘岩,兩石相迭,擊之鏗然有聲。山麓舊有朱子講學處,故亦名文公山。

工業發展

銀溪村銀溪村生產車間
銀溪村原以農業為主,60年代開始興辦工業。1968年,村里賣掉一棵已經枯死的大樟樹,籌措6000餘元作為資金,由4人在舊祠堂里創辦了村集體企業--銀溪東風機電廠,生產皮帶扣,年產值約1萬元。1969年轉產電焊機,年產值增至1.7萬元。1974年增產閥門,年產值約5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辦工業迅速發展。1978年,機電廠改名為樂清縣自動化儀表三廠,成為石化工業配套產品的專業廠家。1978年,該廠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Z8S41型雙缸氣動帶手動木契式閘閥,1980年通過浙江省機械廳組織的鑑定。1980年,獲省科技成果四等獎。
1982年,研製成功FD-101型小鶴管定量裝車裝油裝置,其性能獨特,節能效果顯著,通過中國石化總公司生產指揮部、省機械工業廳等組織的鑑定,獲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工業局優秀項目獎,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列入國家第6批、15批節能產品。又研製成功柴油原油、化工酸鹼小鶴管,汽車輕油鶴管以及FD-201型液壓大鶴管、洗槽機械設備等。1989年,研製成功氣動球閥、氣動蝶閥、精小系薄膜調節閥以及美國閥門協會標準的API“美閥”產品。1990年,該廠生產的美閥出口美國。1987年以後,該廠連續被評為縣“重契約、守信用”單位,1990年被評為溫州市先進企業和明星企業。廠長劉加真獲“省辦廠能人”稱號。現廠址位於環城東路,占地面積1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職工132人,固定資產310萬元,流動資金480萬元。1992年,年產值1430萬元,利潤140萬元,人均創利1萬餘元。

農業發展

1982年,完善了水田、旱田、山林和經濟作物承包責任制,實現契約管理的規範化,建立和健全了收取承包款,上交提留和勞動積累工等保障集體收入的制度和規定。充分利用山場資源,開闢了90畝茶園,種植了3萬多株杉樹。增強了村集體經濟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隨著村經濟的發展,大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堅持把村辦企業利潤提留部分的20%作為支農扶農資金。1982~1992年,累計投放扶農資金80餘萬元,使銀溪村的大部分農田有機耕路相通。修築了永久性排灌水渠2000餘米。實行貼農金制度,對完成國家定購糧食的農戶,每百斤補貼7元,年終給每位種田勞力補助25元,給每個生產小組一年補助100元生產經費。1992年,建立農業生產服務隊,對銀溪村良種供應、作物布局、農田機耕、排灌、植保、穀物脫粒等實行統一服務,並由集體承擔全部服務費用。隨著農業投入的增多,糧食生產連年獲得豐收,1992年,總產量332.4噸,向國家交售定購糧8.3萬公斤,上交農業稅1.3萬元。
工農業協調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了迅速發展。1992年達1653萬元。村集體自有資金783萬元,人均擁有固定資產190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1980年的135元增長到1992年的1900元,1980年以後,銀溪村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23.5%的速度增長。

文明建設

銀溪村銀溪村拆除違規建築
1989年以來,根據樂成鎮規劃,開展街道改造,投資約12萬元修建水泥路25條,面積5000餘平方米,建花壇2座,噴水池1個,改善了村容村貌。敬老蔚然成風,村里規定:凡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病或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受100元的補助費。對於孤寡老人,給予定期補助。還開設老年宮,豐富老人們的生活。
重視智力開發和投資,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技術素質。1990年,創辦村文化夜校,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此後,並定期選送企業工人到大專院校培訓。1990年,向樂清中學獎學金基金捐資8000元;1991年來,向樂成鎮教育基金會捐資約3萬元。認真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升國中在98%以上。村里還開設黨團員活動室、民兵之家等活動場所,通過集中學習,出黑板報、宣傳欄等途徑在村民中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時事政策、法制等教育。
村里建立治保調解委員,基本上做到調解不出村,調解率達94%。曾被評為樂清縣人民調解先進集體。村民的法制觀念增強,學法、懂法、講法、守法的良好風氣初步形成。1990年以後,銀溪村未發生過刑事案件,銀溪村評選出遵紀守法戶418戶,五好家庭182戶,雙文明戶12戶。1991年被評為市級文明村,1992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生活水平

銀溪村有10多條主要街道及路巷,總長5500米,其中混凝土路面1820米,1992年銀溪村新建3層以上樓房150間,其中4層以上75間,人均居住面積近30平方米。共有汽車4輛、拖拉機4輛、機車12,程控電話機25部、傳真機10部、BP機11隻,彩電、照相機300多台(架)。大多數家庭已用上液化石油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