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枝藤

鉤枝藤

鉤枝藤,攀援灌木,長達4-10米,幼時常呈直立灌木狀;枝具環形內彎的鉤,無毛。葉常聚集於莖頂;葉片革質,長圓形、倒卵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7厘米,先端圓或圓鈍。僅產海南各地。生於山坡、山谷密林中或山地森林中,海拔500-700米。分布中南半島至印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鉤枝

鉤枝藤鉤枝藤
種拉丁名:Ancistrocladus tectorius (Lour.) Merr.
科中文名:鉤枝藤科
科拉丁名:Ancistrocladaceae
屬中文名:鉤枝藤屬
屬拉丁名:Ancistrocladus
命名來源:(海南植物志) 木蓬藤 、本葉藤(海南)[]
中國植物志:52(1):270

植物形態

鉤枝藤鉤枝藤
攀援灌木,長達4-10米,幼時常呈直立灌木狀;枝具環形內彎的鉤,無毛。葉常聚集於莖頂;葉片革質,長圓形、倒卵長圓形至倒披針形,長7-10厘米,寬3-7厘米,先端圓或圓鈍,稀急尖,基部漸窄而下延,全緣,兩面無毛,均被白色圓形的小鱗秕和小點,中脈在上面下陷,在下面明顯凸起,側脈和網脈纖細,在下面稍突起;通常無葉柄,在小枝上留下馬鞍狀的痕跡;托葉小,早落。花幾朵或多數,頂生或側生,二歧狀分枝而排成圓錐狀的穗狀花序;小苞片卵形,先端急尖,邊緣薄,流蘇狀,內面基部增厚呈褐色;花小,直徑7-8毫米;無梗;萼片5,基部合生呈短筒,裂片長橢圓形,略不等大,長4-5毫米,頂端圓,邊有小緣毛,其餘無毛,內面近基部有白色圓形的小鱗秕,外面在中部以下常有1-3淺杯狀下凹的腺體;花瓣基部合生,質厚,斜橢圓形,先端急尖,常內卷;雄蕊10,5長5短,花絲基部較寬;子房大半下位,3心皮,1室;花柱短,直立,柱頭3。堅果紅色,倒圓錐形,和萼筒合生,直徑6-9毫米;萼裂片增大成翅狀,翅倒卵狀匙形,不等大,最大的長達4.5厘米,寬1.6厘米,頂端圓,有較明顯的脈紋,最小的長1.5-2厘米,寬5-7毫米,亦有脈紋。種子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6月開始。

產地生境

僅產海南各地。生於山坡、山谷密林中或山地森林中,海拔500-700米。分布中南半島至印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