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

鉤弋夫人(前113年-前88年),名不詳,西漢武垣縣人。漢武帝寵妃,漢昭帝生母,戾太子、諸邑公主、石邑公主、衛長公主後母。是漢武帝朝的大美人,姿色美艷,因她總是握拳,被稱為“拳夫人”。漢武帝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見她,她才將手展開。傳說因為手開後掌中握有一玉鉤,因此被稱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後被封為婕妤,居住在鉤弋宮。班固在《漢書》里稱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隨侍的鉤弋夫人犯了過錯,武帝斥責鉤弋,後來鉤弋夫人憂死於雲陽宮,就地下葬。現在更流行的說法是褚少孫在《史記》里的補記:武帝為防患女主亂政,立子殺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鉤弋夫人名趙氏,河間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史記·外戚世家》

鉤弋夫人(?--前89年),西漢武垣縣(今河間縣行別營村)人。

人物生平

奇女鉤弋

漢武帝劉徹巡狩,路過河間國(今屬河北)時,觀天相、占卜吉凶的“望氣者”對漢武帝說此地有奇女,漢武帝立即下詔派人尋找。

鉤弋夫人趙氏石像鉤弋夫人趙氏石像

果然如望氣者所言,一會兒的工夫,隨行官員就找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據說此女天生雙手握成拳狀,雖年已十多歲,但依然不能伸開。漢武帝喚此女過來,見其雙手果真是緊握拳狀,漢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在手掌心裡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隨後,漢武帝命人將此女扶入隨行的軺車,將其帶回皇宮,由此而得到漢武帝的寵愛,號稱拳夫人

,此女便是趙氏。

趙氏的父親當時已經去世,他曾犯法被處以宮刑,做了宦官,擔任中黃門,死於長安,死後葬於雍門。

有人認為趙氏是小兒麻痹才會雙手握拳,但這無法解釋漢武帝能展開她的手並且手裡有玉鉤,也有人認為握拳藏鉤就是當地官員和隨行人員取悅漢武帝的一齣好戲,趙父的宦官生涯使得趙氏的美貌被一些官員得知,於是趁著這個機會將趙氏送給漢武帝。

堯母傳說

後來,趙氏晉升為婕妤,居住在甘泉宮中,她的宮殿被命名為鉤弋宮,所以也稱鉤弋夫人。太始三年(前94年),趙氏為漢武帝生下一子,取名為劉弗陵,號稱鉤弋子。據說劉弗陵和上古的堯帝一樣都是懷胎十四月而生,於是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

巫蠱遺音

征和二年(前91年),發生著名的巫蠱之禍。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因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敗後自殺。之後漢武帝一直沒有再立太子。

漢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長子即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

,巫蠱之禍後,可以繼承皇位的只有四人: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和趙氏之子劉弗陵。

百家講壇中的鉤弋夫人百家講壇中的鉤弋夫人

劉旦在劉據死後上書漢武帝,自願回到都城長安進皇宮擔任保衛,希望得以立為太子,漢武帝大怒,立即在北闕殺死劉旦派來的使者,並削其封國三縣。

劉胥為人奢侈,喜好遊樂,而且行為沒有法度,所以最終沒能成為皇位繼承人。

劉髆是漢武帝與寵妃李夫人所生,是貳師將軍李廣利的外甥。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是兒女親家,征和三年(前90年),二人一起策劃謀立劉髆為太子,事發後李廣利投降匈奴,劉屈氂被腰斬。後元元年(前88年)正月,即漢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劉髆去世。

劉弗陵是漢武帝最為年幼的兒子,征和三年至征和四年(前90年―前89年)之間,漢武帝認為年僅五六歲的劉弗陵身體好而且智商高,很像他少年之時,所以就特別的寵愛劉弗陵。漢武帝有心立他為太子,但因其年幼母少,恐怕女主垂簾禍害國家,猶豫不決。

立子殺母

關於趙氏的死亡時間,史料沒有確切的記載,大約是在後元元年至後元二年(前88年―前87年)之間。而且死因的記載《漢書》和褚少孫在《史記》補記中記載的稍有不同。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武帝在甘泉宮修養期間,趙氏隨侍在旁,因犯有過錯,受到漢武帝的斥責,致使趙氏憂鬱而死,趙氏死後就近葬於雲陽。

褚少孫在《史記》里補記道:漢武帝住在甘泉宮時,命內廷畫工描繪一張周公抱著周成王接受諸侯朝拜的圖畫,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

,於是左右群臣都知道漢武帝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數日之後,漢武帝斥責趙氏,趙氏摘下髮簪、耳環,叩頭請罪。漢武帝命人將趙氏拉走,送到宮廷的監獄中,趙氏回頭看著漢武帝,漢武帝說:“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趙氏死於雲陽宮。當時暴風颳起滿天灰塵,老百姓都感嘆哀傷。宮中使者連夜抬著棺材出去埋葬她,並在墳墓上作有標記。

趙氏死後,漢武帝在清閒無事時詢問身邊的人,人們對趙氏之死有什麼看法。左右回答說:“人們說將要立她的兒子,為什麼除去他的母親?”漢武帝說:“對。這不是一般兒輩愚人所能懂得的。從古到今國家起內亂的原因,是因為人主年小而母親年壯。女主人獨斷驕橫,淫蕩放肆,沒有人能阻止她。你們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

後元二年(前87年)春天,漢武帝在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任命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佐劉弗陵。

四天后,漢武帝去世,年僅八歲的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追封太后

鉤弋夫人鉤弋夫人

漢昭帝即位後,追封母親趙氏為皇太后,徵發役徒二萬人修建雲陵(位於甘泉宮南,後稱女陵

)以安葬趙氏,並設定園邑三千戶。追贈趙氏的父親為順成侯,下詔在扶風設定園邑二百家,派長丞按規定奉守。順成侯的姐姐趙君姁,賞錢二百萬,並充實其奴婢與房宅。對其兄弟各按親疏進行賞賜。趙氏家族中沒有一人在朝為官,只對趙父進行追封。

歷史評價

《史記正義》引《括地誌》:①“少好清靜”

;②“姿色甚佳。”

《列仙傳》:“鉤翼夫人姓趙,少好學沉靜”

徐鈞:“名門堯母將傳嗣,取鑒呂皇預殺身。燕翼貽謀宜有道,如何知義不知仁。”

史籍記載

史記記載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褚少孫補註,作者非司馬遷)鉤弋夫人名趙氏,河間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

上居甘泉宮,召畫工圖畫周公負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

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

漢書記載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

孝武鉤弋趙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間。武帝巡狩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時伸。由是得幸,號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宮刑,為中黃門,死長安,葬雍門。

拳夫人進為婕妤,居鉤弋宮。大有寵,太始三年生昭帝,號鉤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後衛太子敗,而燕王旦、廣陵王胥多過失,寵姬王夫人男齊懷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蚤薨,鉤弋子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又感其生與眾異,甚奇愛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顓恣亂國家,猶與久之。

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雲陽。後上疾病,乃立鉤弋子為皇太子。拜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少主。明日,帝崩。昭帝即位,追尊鉤弋婕妤為皇太后,發卒二萬人起雲陵,邑三千戶。追尊外祖趙父為順成侯,詔右扶風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如法。順成侯有姊君姁,賜錢二百萬,奴婢第宅以充實焉。諸昆弟各以親疏受賞賜。趙氏無在位者,唯趙父追封。

魏書記載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后列傳》:

史臣曰:鉤弋年稚子幼,漢武所以行權,魏世遂以為常制。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

後世影響

立子殺母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成為慣例。北魏慣例,後宮產子將立為繼承人,其母皆賜死。史官認為,漢武帝立子殺母是出於權衡,北魏當成制度是矯枉過正。

趣聞軼事

掘棺無屍

當初,鉤弋夫人被漢武帝賜死,出殯以後,屍體不發臭,而有香氣飄到十多里外。於是把她安葬在雲陵,漢武帝哀悼她。又懷疑她不是普通的人,就掘墓開棺來看,結果棺里是空的,沒有屍體,只留下一雙鞋子。另一種說法,漢昭帝即位後,重新安葬鉤弋夫人,發現棺是空的,沒有屍體,僅留下一雙絲織的鞋子。

藏鉤

由於鉤弋夫人雙手藏鉤,後來有一種藏鉤遊戲,即源於此。在唐代詩人李白的《宮中行樂詞》中,就有一句“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這說明這種藏鉤遊戲曾盛行於唐朝皇宮。遊戲的方法是:人分為猜、藏兩撥,參與藏的一撥人將鉤藏於某人的一隻手中,讓另一撥人猜,猜中一藏者得一籌,連得三籌者勝。

今象棋比賽有以棋子藏於手中,猜有無以決先後者,即由藏鉤遊戲發展演變而來。

娘娘廟

鉤弋夫人死後,家鄉的父老兄弟為紀念她,在今河北省阜城縣娘娘廟村,曾建有拳夫人娘娘廟,並廟中供奉鉤弋夫人塑像,香菸縹緲,求拜者不斷。

根據清代乾隆年間(1736年-1796年)編撰的《河間府志》記載:明代嘉靖年間(1522年—1567年),兵部侍郎竇章志路過娘娘廟時,曾寫作七言絕句一首:“遠上土山望天涯,趙河畔上有人家。漢武停車選蓮花,順城楓樹映朝霞。”詩中提到的順城。即今阜城土山,而漢武帝停車選取美如蓮花的拳夫人,就居住在趙河(即今洚河)沿岸。

影視形象

《大漢天子3》中的鉤弋夫人《大漢天子3》中的鉤弋夫人

1996年電視劇《漢武帝》:高麗飾演鉤弋夫人。

2005年電視劇《大漢天子3》:柏妍安飾演鉤弋夫人。

2005年電視劇《漢武大帝》:趙婉亦飾演鉤弋夫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