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藥野木瓜

鈍藥野木瓜

鈍藥野木瓜(學名:Stauntonia leucantha)為木通科野木瓜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江西、江蘇、浙江、廣東、廣西、貴州、安徽、福建、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94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山谷溪邊、密林中、山地疏林和丘陵林緣,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鈍藥野木瓜 鈍藥野木瓜

木質藤本,全體無毛。小枝幹時灰褐色,有線紋,直徑3-4毫米。掌狀複葉有小葉5-7片;葉柄長4-6厘米;小葉近革質,嫩時膜質,長圓狀倒卵形、近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7(9)厘米,寬2-3厘米;頂端急尖或有時漸尖,基部近圓或鈍,上面深綠色,乾時灰欖綠色,下麵粉綠色,乾時黃綠色,基部葉脈近三出,側脈每邊5-7條,與中脈及纖細的網脈均在上面凹陷,下面微凸起;小葉柄長7-20毫米,中間一枚最長。花雌雄同株,白色,數朵組成總狀花序;花序長3.5-7厘米,2至多個簇生,與葉同自芽鱗片中抽出;總花梗纖細;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雄花:萼片近肉質,外輪3片狹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2毫米,寬2.5-4毫米;內輪3片狹線性,長8.5-9毫米,寬0.8-1毫米;雄蕊長5.5-6毫米,花葯不等長,分離,直,頂端完全無凸頭,花絲長3.5-4毫米,上部稍分離,下部合生為細圓筒狀;退化心皮絲狀。雌花:萼與雄花的相似;心皮3,卵狀圓柱形,長約4毫米,柱頭近頭狀;退化雄蕊鱗片狀,直徑約0.2毫米。果長圓形,長可達7厘米,寬4厘米,厚3厘米,兩段略狹,果皮熟時黃色,乾後變黑色,平滑或有不明顯的小疣點。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吳印禪(1936)發表本種時將其置於鈍藥群Gruppe III Obtusa Wu,並在描述中說明它的雄蕊藥隔完全不突出,花葯鈍頭,無附屬體,花絲下部合生為細圓筒狀,上部分離。有作者(覃海寧1997)將本種歸於倒卵葉野木瓜S. obovata Hemsl.中,經研究解剖這兩個種的許多份標本,發現S. leucantha的雄蕊特徵與原始描述所寫的一致,它的雄蕊長5.5-6毫米,花絲遠較鈍頭的花葯長,而S. obovata的雄蕊較短(長3.5-4毫米),具小凸頭的花葯與合生達頂部的花絲管近等長或花葯稍長。這一性狀較為穩定。雖然S. obovata的小葉形狀和大小變化較大,且與S. leucantha的小葉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兩個種仍然是有區別的,不宜將它們歸併。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94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山谷溪邊或丘陵林緣。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江蘇、安徽、四川、貴州、湖南。

繁殖方法

野木瓜育苗一般用扦插。在冬末春初選擇土壤肥沃、土層疏鬆深厚、向陽、灌溉和排水條件方便的地塊做苗床,做成1.5-2×3-5米的標準廂。在扦插前10天左右,按每標準廂施入10公斤腐熟平整細。在實生幼樹上選擇長勢健壯、高產的野木瓜樹枝為插條。按15厘米×15厘米株行距進行扦插。扦插枝長33-66厘米。插後澆足水,用稻草覆蓋於行間。

栽培技術

選地定植

野木瓜適應性強,對土壤不苛求,在一般土壤上都能生長。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徽酸性至中性沙壤土和壤土上栽培最好。也適合於荒山和庭院種植,喜生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土壤環境。在初春氣候轉暖後進行栽植。一般畝栽80-110株,株行距2米×3-4米。0.7米×0.7米×0.7的穴窩,每窩施入有機肥10-15公斤填一層土,再施入野木瓜專用復混肥1-2公斤再回填土。經半月左右後按每窩一株進行移栽或扦插,栽後澆透水。

田間管理

施肥(1)施肥量:移栽第一年根據苗情每株淋糞水0.5-1.5公斤。成年樹每年施農家肥10-15公斤/株,木瓜專用肥2-5公斤。(2)施肥時期一般分三次。第一次基肥占年總施有量的50%於秋末冬初施下。第二次於開花前施用,占年總施肥時的30%,第三次於果實生長後期施用,占年總施肥量的20%;(3)施肥方法:一般在離果樹33-66厘米開環形溝把肥料施入溝內,覆土。也可在開花後期和果實膨大期葉面噴施葉面肥,如硼肥、葉面寶、尿素等。

整形修剪野木瓜如果不進行整形修剪,樹高可達10米並長成灌叢形,不利管理和果實採收。(1)整形:主桿高40-80厘米,留中心乾。分直立和彎曲兩種類型。在中心幹上直接培養大、中、小枝組。樹高可控制在2.5米左右,冠徑2米左右。(2)修剪:從幼樹結果開始,應適當重剪去基部萌薜、枯枝、病蟲枝、中心枝、纖弱枝、衰老枝、生長內堂橫穿枝、徒長枝。為了保證每年有一定的生長量,以保持健壯的生長,應掌握未衰先更新的原則。利用健壯的發育枝更新樹冠,穩定骨架,維持骨幹枝的生長優勢。

中耕除草野木瓜栽培地可以間作矮稈作物,如蔬菜、綠肥、薯類等。結合種植作物和施肥進行除草翻地,每年翻地1-2次。

病蟲防治

野木瓜抗病蟲害能力極強,只要加強整枝修剪和合理施肥,一般不易發生。常見的病害有葉枯病、皮枯病、乾腐病等。葉枯病、乾腐病可用1:2:200波爾多液噴霧;皮枯病用力颳去病部熏以硫磺或塗上石硫合劑。早害有天牛、蚜蟲,用氧化樂果等殺蟲劑均能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