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治療髖部疾病

針刀治療髖部疾病

《針刀治療髖部疾病》是200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照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張照慶 主編

出 版 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1
版 次:1
頁 數:240
字 數:394000
印刷時間:2008-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673794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篇、下篇及附篇。上篇總論部分介紹了髖部的生長發育、解剖、生物力學、疾病診斷等基礎知識,以及針刀治療疾病的原理、目的、手術操作、術後康復等。下篇各論部分詳細介紹了髖部疾病的針刀療法,每種病症按概述、局部解剖、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治療分別論述,重點介紹疾病的針刀治療。附篇介紹了髖部針刀術後康復體操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清晰直觀,針對性和實用性強,適合於廣大針刀臨床醫生及高等醫學院校針刀、骨傷、中醫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髖部的生長發育
第一節 髖部的胚胎髮育
一、胚胎期髖部的發育
二、胎兒期髖部的發育
第二節 出生後髖部的生長發育
一、骨的發育與生長
二、髖骨的生長發育
三、股骨近端的生長發育
四、髖臼的生長與發育
五、髖部血管的發育
第二章 髖部的臨床套用解剖
第一節 表面解剖
一、骨性標誌
二、對比關係
三、體表投影
第二節 髖部的軟組織結構
一、髖前區與腹股溝區
二、髖後區
三、髖外側區
四、髖部肌肉與運動的關係
第三節 髖部的骨骼
一、髖部骨骼的正常形態
二、髖部的骨骼構造
第四節 髖關節 的穩定裝置
一、髖關節 的韌帶裝置
二、髖關節 囊
三、髖關節 周圍的肌肉
第五節 臀區滑膜囊
第六節 髖部的血液供應
一、髖關節 的血供系統
二、成人股骨頭、頸區的血供系統
第七節 髖部的神經分布
一、髖前區與腹股溝區的神經分布
二、髖外側區的神經分布
三、臀區的神經分布
四、髖關節 的神經支配
第三章 髖關節 的生物力學
第一節 力的基本知識
一、力的概念
二、力的三要素
三、幾種常見的力
第二節 髖關節 的解剖結構與生物力學的關係
一、髖關節 的結構
二、運動髖關節 的肌肉
第三節 髖關節 的運動學
一、髖關節 的運動範圍
二、髖關節 的力
第四節 髖關節 的靜力學
第五節 髖關節 的動力學
第六節 髖關節 生物力學在臨床上的套用
第四章 髖關節 疾病的診斷
第一節 病史的採集
第二節 髖部體格檢查
一、望診
二、觸診
三、叩診
四、肢體劃線及測量
五、髖關節 運動功能的檢查
六、髖部皮膚感覺檢查
七、髖部特殊試驗檢查
第三節 影像學檢查
一、X線檢查
二、CT檢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
第四節 其他檢查
一、超聲檢查
二、化驗室檢查
三、髖關節 滑膜液檢查
第五章 針刀治療疾病的理論基礎 
第六章 針刀治療疾病的原理
第七章 針刀閉合性手術操作
第八章 針刀術後康復 
下篇 各論
第九章 髖部慢性軟組織損傷
第十章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第十一章 股骨頭骨軟骨炎
第十二章 強直性脊柱——髖部病變
第十三章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髖關節畸形
第十四章 髖關節強直
第十五章 髖關節開放性手術後關節功能障礙
第十六章 髖部神經卡壓綜合徵
第十七章 股癬
附篇 髖部針刀術後康復操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髖部的生長發育
第一節 髖部的胚胎髮育
人類胚胎學將胚胎髮育分為3個時期,即受精卵期、胚胎期、胎兒期。胚胎期和胎兒早期是形成主要器官最旺盛的時期,也是決定人體器官發育的關鍵階段。在此時期,相同胎齡的個體差異較大。
髖部上起於髂棘,下止於臀股皺褶,是人體負重、行走的重要部位。很多髖部疾病的發生與髖關節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因此,對髖部胚胎髮育的正確認識是對髖部疾病的進行正確診斷和臨床治療的重要基礎。
一、胚胎期髖部的發育 
胚胎期系指受精後的第2~8周,此期內胚胎成長迅速,胎盤形成,枝芽萌發,主要器官形成,是決定胎兒命運的重要時期。此期內構成髖部的各原基相繼出現,並進一步分化成軟骨雛形。受精卵著床後第l3天,內、中、外三胚層逐漸形成,此時,外胚層細胞增生迅速,形成決定頭尾的原條。中胚層是構成骨骼、關節的基礎,骨關節來自中胚層,具有3個主要細胞團:即體節、生腎節及側中胚層。其中與骨關節發育有關的是體節。髖關節發生於相對應的下方體節側壁的間充質組織,這部分的間充質細胞先增殖變成圓形或卵圓形,細胞核變大,原始的間充質細胞可單獨移動,包於膠狀蛋白質基質里,部分問充質細胞可形成軟骨母細胞;部分可形成骨細胞。它們可以密集濃聚為細胞群,一部分可轉變為纖維母細胞並可直接化骨。在頂臀長4—5mm以後出現下肢芽;頂臀長6.5—8.5mm以後發生問充質濃聚。
在排卵後28~30日,頂臀長約4—7mm,下肢芽逐漸出現,呈褶狀,由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緻密細胞組成,其間充質細胞均勻排列。此期,枝芽相應的髖關節部位尚未分化。
在排卵後31~32日,頂臀長約6.5—8.5mm,在下肢芽尖端的外胚葉明顯增厚形成外胚葉嵴。此為以後下肢形態分化的重要部分。這時期間充質組織多為排列均勻的未分化細胞,濃聚者與未濃聚者各占50%。
在排卵後33±1日,頂臀長約8—11mm,下肢芽開始分化。在未來髖關節區域,有間充質濃縮,形成細胞團塊,成為胚基。胚基一部分分化成髖關節關節囊、滑膜、韌帶,另一部分分化為股骨頭和髖臼的透明軟骨。但尚不能識別未來的髖骨和股骨,坐骨神經乾逐漸明顯。
在排卵後35±1日,頂臀長約l0~14.5mm,可見將要形成髖關節的部位問充質組織細胞明顯濃聚,細胞問出現基質而逐漸演化為前軟骨。前軟骨內細胞繼續分泌基質,使細胞分離、包埋、濃縮,在枝芽內逐漸被一層緻密的血管間充質所包繞,間充質是形成周圍軟骨的基礎,通過軟骨內化骨和間充質伸延增長,形成髖骨和股骨的軟骨雛形,即軟骨原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