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舊院

金陵舊院是由清代時期的詩人蔣超寫的是一首七言絕句 。

基本信息

【名稱】金陵舊院

【年代】清

【作者】蔣超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金陵舊院

錦繡歌殘翠黛塵②,樓台已盡曲池湮③。

荒園一種瓢兒菜④,獨占秦淮舊日春⑤。

作品注釋

①舊院:明末金陵(南京)妓院所在地。《板橋雜記》:“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武定橋,後門對沙庫街。妓家鱗次比屋而居,屋宇清潔,花木蕭疏,迥非塵境”。

②翠黛:翠色的畫眉,指代美人。塵:用如動詞,謂化為灰塵。

③曲池:園林中曲折圍繞的水池。湮(yan):填塞填沒。

④瓢兒菜:舊時南京春初的著名蔬菜,菜葉如瓢。

⑤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西北流貫南京城,又西北入大江。秦時所鑿,故名。

作品賞析

金陵本是六朝古都,明朝初年和南明福王也曾建都於此。秦淮河畔的金陵舊院,當年曾是歌舞繁華之地,溫柔旖旎之鄉。多少達官貴人車馬喧闐,曾到這裡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白日裡沉溺於歌妓舞女的歡歌醉舞中,晚上則倚翠偎紅,眠花宿柳。可是當詩人如今來到此地,見到的卻是另一番境況:當年衣錦著繡的青樓美女,如今已化為塵土,那通宵達旦的喧鬧歌吹,如今已杳無聲息,園林中雕樑畫棟的樓台,如今已成為廢墟,曲折圍繞的水池,也已被填塞埋沒了。

頭兩句詩以“殘”、“塵”、“盡”、“湮”四字,突現出一幅人去樓毀、荒涼敗落的景象。按說懷古詩寫到此處,下面該抒發兩句感慨了。詩人卻出人意料地繼續寫景,他把筆觸轉向南京特產的一種蔬菜——瓢兒菜,藉此深寓了歷史滄桑之慨。當年滿園春色、奼紫嫣紅的秦淮河畔,如今竟讓一種普普通通的青菜“獨占秦淮舊日春”,可見往昔的一切都風流雲散,這一帶只剩下種菜人家了。撫今追昔,怎不發人深思?秦淮的衰敗乃是南明王朝覆滅所致,而南明王朝的覆滅不正是由於當年統治階級在秦淮一帶荒淫奢靡、醉生夢死所致么?詩人將深沉的感慨藏而不露,讓歷史的教訓化作引人遐想的藝術形象,以小見大,富有情韻,從而使全詩更顯出蘊藉含蓄之美。本詩實寫現狀,虛寫往昔,但讀者透過字裡行間還是不難想像當年秦淮河一帶清歌陣陣、舞影翩翩的繁華熱鬧情景,並與荒殘冷落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故沈德潛評此詩曰:“極濃麗地偏寫得荒涼如許,感慨系之”。

作者簡介

蔣超(1624~1673)字虎臣,號綏庵、華陽山人,江南鎮江府金壇(今屬江蘇省)人。清初學者、官員、書法家,佛教居士。官至順天提督學政,後出家為僧。著有《綏庵詩稿》、《綏庵集》、《池此偶祭》、《蔣境》二卷。《峨嵋山志》十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