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教程

金融監管教程

《金融監管教程》,作者:丁建臣、李言賦、趙霜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融監管教程

《金融監管教程》分別從金融監管的概論與基本理論、金融運營監管、金融市場監管、國際協調合作和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五個方面對金融監管理論與相關實務進行闡述,注重與相關法律相結合併穿插以金融監管的最新經典案例,便於學生和廣大讀者對金融監管的相關理論和實務進行深入理解,增強了教材的生動性、可讀性和實用性。同時,本教程從制度變遷的角度對金融監管問題展開分析和熱點討論,對相關學者和研究人員也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金融監管概論

第一節 金融監管的含義

第二節 金融監管體制

第三節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第二章 金融監管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政府管制與金融監管

第二節 政府管制相關理論

第三節 金融監管理論分析

第三章 利率監管

第一節 利率監管的歷史和發展

第二節 利率監管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我國利率監管的現狀與改革

第四節 匯率監管

第四章 業務範圍監管

第一節 我國金融業經營體制歷史演進

試讀章節

第一章 金融監管概論

本章學習目的和要求

1.掌握金融監管的概念、目標、原則、內容和模式。

2.了解不同國家金融監管體制的特徵和法律依據、不同監管體制的主客體差異和效率差異。

3.了解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內在聯繫,初步構建金融監管的研究架構。

第一節 金融監管的含義

一、金融監管的概念,

國外有關金融監管的專業文章和著作中,通常使用Supervision和Regulation兩個英文單詞來表示監管和管理。在以公共企業為監管對象的情況下,人們使用“管制”一詞,Regulation就是規範與管制的意思。

金融監管是指監管當局對經濟失衡的監督和管理,金融監管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金融監管指金融監管當局依法對整體金融業實施的監督和管理;廣義金融監管還包括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監管、中介機構監管以及大眾的監督。在具體實踐中,狹義概念運用較廣。金融監管的主體是政府監管當局;金融監管的客體是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監管的依據主要是與監管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

二、金融監管的目標

金融監管的目標是金融監管當局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金融監管目標包括維護金融體系安全、提高金融體系整體效益、保證金融市場健康發展、促進經濟和金融發展等。

(一)金融監管目標的演變

金融監管的目標是隨著經濟金融實踐活動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20世紀30年代以前,金融監管的目標主要是穩定貨幣供給,防止擠提,規避銀行流動性風險。大蕭條之後,金融監管目標轉變為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避免金融危機對巨觀經濟的衝擊。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金融監管的難度越來越大,金融危機頻發,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成為最重要的金融監管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