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砂刺客

金砂刺客,指廣東省汕頭市金砂鄉籍的刺客,該地方向來民風彪悍,自古“盛產”死士。在近代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李樹藩、李亮,擊殺對象一為漢奸省長、一為叛徒高官,這足以讓“金砂刺客”名垂青史,其對歷史進程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李樹藩擊斃汪偽粵省長陳耀祖

金砂鄉人李樹藩,1915年4月生,曾就讀於汕頭市立第一中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與同鄉組織抗日後援會,同年末,報考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軍事委員會特訓班,以優異成績被錄取,赴湖南臨澧接受嚴格特工訓練。

1939年6月,汕頭淪陷,李樹藩受命潛入潮汕與敵斡旋,隨後數年,他多次執行鋤奸任務,無一失手,槍下授首者包括日本軍官田一郎及偽汕頭政權之密探等。由於戰績卓著,李樹藩於1943年春奉命接任廣州行動組組長,並謀劃主持刺殺陳耀祖的實際工作。刺陳任務十分艱巨,畢竟刺殺一方諸侯,顯非易事,然而,李樹藩這位被軍統要員譽為“膽色過人,心細沉著”的漢子還是抱著殺身成仁的決心毅然上路。

陳耀祖是汪精衛妻弟、陳璧君的胞弟,於1938年底隨汪、陳叛國投敵。從1939年起,陳耀祖歷任汪偽政權中央政治委員會指定委員、廣東省保全司令、廣東省省長等偽職,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漢奸。

1943年5月,李樹藩化名譚淵,率領陳桂泉等數名隊員潛入廣州,在半年時間裡熟悉地形,了解環境,布置各隊員以小攤販身份布暗哨等。期間,為掩護身份及便於行動,結識了妻子何詠諭,並於當年中秋日結婚。同年冬,李樹藩得悉陳璧君來穗,住德政路陳耀祖官邸,遂擬置自製定時炸彈於官邸花園,但經多次路線檢討預演,未能萬無一失,即放棄。其後,他又嚴密部署,擬趁陳耀祖在文德路玩賞時迎面襲擊,這個暗殺計畫多次演習推敲,可惜首次實施時發生意外,有隊員臨時膽怯逃遁,千鈞一髮之際,李樹藩當機立斷取消行動,暗殺隊員遂按預案撤退,不致打草驚蛇。

至1944年4月4日,李樹藩終於覓得良機。當天下午4時40分,嗜好古董字畫的陳耀祖於文德路下車,在侍衛護衛下由南往北一路步行,側觀各古董店。李樹藩率隊員由北向南行,與陳迎面至約4米處,以20響連珠快掣手槍快速射擊,貼身侍衛及司機當場中槍,有侍衛逃進小店,或有互射者,也遭擊斃,隊員同時投擲李樹藩製造的炸彈,瞬間濃煙瀰漫,氣勢迫人,讓餘下侍衛不敢造次。混亂中,陳耀祖乘機逃至古董店博古齋巷道,李樹藩等緊追不捨,連續發射,隊員陳桂泉逼近陳耀祖,在陳耀祖下跪求饒時貼其頭上開一槍,子彈由口而出,陳耀祖倒地,後送距離約40米的博濟醫院,急救無效,計共中7槍,傷口9個。

此役李樹藩等雖然全身而退,但隊員陳桂泉翌日被偽密探抓捕,李樹藩妻子何詠諭也入獄(至1945年8月才獲釋團聚),李樹藩則輾轉撤退,歷盡驚險始抵達順德大洲村大本營。翌日晚,軍統戴笠電令,李樹藩晉中校職,並獲頒發獎金國幣20萬元,這在當時已是最高獎額了。

李亮擊斃叛徒“南委”秘書長姚鐸

金砂鄉人李亮,1919年2月生,1938年秋參加金砂青年抗敵同志會,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汕青抗游擊隊副分隊長,在與日、偽政權鬥爭中頑強奮勇,翌年,任潮澄饒敵後游擊小組組長,獨當一面。1944年,由於之前刺殺叛徒姚鐸的行動失敗,中共重新指派李亮、陳應銳組成行動小組,剷除叛徒。

姚鐸1935年參加共產黨,歷任中共南方臨時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潮梅臨時特委書記、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等職。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建立的派出機關,1941年末至1942年,國民黨中統先破壞了江西200多個地下黨組織,其後南委本身及下轄的江西省委、粵北省委、粵南省委、湘南特委、廣西工委、瓊崖特委、閩西特委等南方黨組織相繼受創,一大批中共幹部被捕及失節叛變。史稱“南委事件”。

南委事件後,姚鐸順利轉移到潮陽,1944年春節前後,被調往重慶,後叛變潛回揭陽。姚鐸身為南方黨委高層,其叛變對南委無疑有重大威脅,中共遂下必殺令,並於1944年8月組織了第一個行動小組實施暗殺行動,遺憾的是,這首次行動中,姚鐸雖中槍,卻非要害。隨後,李亮及陳應銳臨危受命,赴揭陽開展第二次鋤奸計畫。由於姚鐸已成驚弓之鳥,戒備森嚴,還經常半夜換地方,因此,李亮、陳應銳即使抱定“叛徒不除,決不生還”的決心,不惜二命換一,無奈總不得近身。

至1944年11月初,中共黨員陳德惠及其妹成功打進姚鐸身邊,取得姚信任,遂於11月12日下午約姚往外出,且巧妙讓其不帶保鏢及手槍。當姚鐸行至揭陽進賢門處,李亮及陳應銳兵分二路,一包抄一尾隨,在接近揭陽商業學校時,陳應銳拔槍擊中姚鐸左手虎口,第二槍卡殼,姚反撲奪槍,李亮隨即在約百米外射擊,前兩槍一不中一卡殼,後連續三槍皆擊中姚後背。此時鬧市人多,陳應銳陷於人群,姚鐸負傷逃進商業學校,李亮尾隨緊追,在聽見學校廚房有拉門閂聲後踹開廚房門,果見姚鐸於內,遂連發數槍,最後一槍貼其下頷直擊,子彈穿頭頂。陳應銳隨後趕至。

鑒於上一次行動姚鐸有裝死先例,這一次兩人小心確定姚鐸斃命,方才撤離現場。然而,由於時間耽擱,當兩人撤至約1500米外河口準備強渡時,不幸被圍追的民兵團包抄,為掩護李亮,陳應銳當場犧牲,李亮則深夜潛回榕城,翌日才安全抵達中共豐順地下聯絡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