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細菌性芽枯病

金盞菊細菌性芽枯病

金盞菊細菌性芽枯病,植物學病毒之一,在通風不良、生長茂盛的栽培地發病重;尤其是秋季多雨時發病重。

症狀

,特別是新芽上發病。新芽變暗褐色枯死,病株呈萎縮狀。表呈淡綠色,火灼狀。受害莖向一方彎曲。葉面上病斑暗綠或暗黑色圓斑。葉脈發病,葉片多畸形。
病原物為假單胞細菌Pseudomonascalendulae(Takimoto)Dowsom。病原細菌圓形,桿狀,尺度為1.0-2.0×0.5微米。
發病條件:通風不良、生長茂盛的栽培地發病重;尤其是秋季多雨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栽培地面通風降濕。
2、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50%玻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0%琥·乙磷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或硫酸鏈黴素及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每7天噴1次,連續噴藥至控制發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