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炭疽病

金盞菊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初生周緣不明顯水漬狀污斑,後病部皺縮,逐漸乾枯產生近圓形斑塊,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後期漸成輪紋斑,病部常產生肉色粉狀點。花梗、莖部染病,產生灰褐色凹陷斑。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世界各地,金盞菊炭疽病會危害多種作物。

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生周緣不明顯水漬狀污斑,後病部皺縮,逐漸乾枯產生近圓形斑塊,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後期漸成輪紋斑,病部常產生肉色粉狀點。花梗、莖部染病,產生灰褐色凹陷斑。

病原

子囊殼聚生,大小 125-320X150(um)。子囊壁可消解,大小55-70X 9-16(um)。子囊孢子單胞五色,略彎曲,大小12-28X 3.5-7(um)。無性態分生孢子盤盤狀,生在寄主表皮下,成熟後裂開,有時有剛毛,有時無,有剛毛時褐色、有隔膜,向頂端漸尖。分生孢子梗多五色,基部分枝,表面光滑,產孢細胞圓柱形,無色,內壁芽生瓶體式產孢。分生孢子短圓柱形至新月形,單胞無色,有時具油球。附著孢褐色,邊緣整齊或呈瓣狀,有時產生複雜的結構,常是炭疽菌種的分類依據。

發生規律

以菌絲體在病株上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從越冬的菌絲體上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鄰近植株葉片或嫩莖上,分生孢子在氣溫 20℃左右,濕度大條件下萌發侵入,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連作時常可成片發病。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
(2)精心養護,防止高溫高濕條件出現。
(3)種子消毒,播種前把種子置人50℃溫水中浸20分鐘或在55℃溫水中浸10分鐘,撈出後儘快晾乾播種,可燙死附在種子表面的分生孢子。
(4)從二葉期開始噴灑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使百克乳油800倍液、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