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和尚

金山和尚

金山和尚(1919~1993年)俗家姓陳,山西五台人。八歲時剃度,成為一名“驅烏沙彌”,十五歲時,於金閣寺含空長老座下求受三壇大戒,圓戒後往北平城西正覺寺,親近輝光長老。一九三七年七月蘆溝橋事變爆發,未幾北京淪陷,金山返回五台山尊勝寺,依師靜修,如是又數年。一九四三年,金山和尚二十五歲,稟明師父,出外行腳參訪。曾到包頭、托克托、歸綏、集寧、平地泉、卓資山、張家口、大同、陽高、天鎮等地。他於一九四九年抵達香港,在香港弘法四十年,是香港佛教教育家洗塵法師的弘法夥伴,二人患難與共,合作無間,在香港並肩弘化,創辦佛教事業。一九九三年五月,洗塵法師以積勞成疾而病逝,金山和尚痛失同參,悲傷逾恆。他本來抱病在身,至此病情急劇惡化,延至十一月病逝,與洗塵法師成為“生死同參”。

(圖)金山和尚金山和尚

出家受戒

(圖)尊勝寺尊勝寺

金山和尚,俗家姓陳,山西省五台縣人,一九一九年歲次己未八月十五日,出生於五台縣鄉下農村。他家世代務農,耕讀傳家。父親樂善好施,在桑梓有陳善人之名。母親張氏,育有三子,金山最幼。張氏信佛虔誠,日常持齋誦經,金山受慈母影響,自幼禮佛甚勤。金山八歲之年,慈母病逝,他幼小的心靈中有了出家之想,父親亦以父兼母職,八歲的孩子難以照應,乃送他到五台山尊勝寺,依靈禎和尚剃度出家,法名慈森,號金山。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屬五台縣境,群山起伏,五峰高聳;五峰之頂,各有三至五、六平方公里的面積,林木稀少,如積土所成的平台,故名“五台”。蔣維喬居士撰“五台山小記”有曰:

五台山在山西五台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亦名清涼山,相傳為文殊菩薩道場;五峰環抱,頂無林木,有如疊土之台,故名。夏時積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叢林大剎,皆在中台之下。僧侶分為青衣僧、黃衣僧,青衣僧即尋常之僧侶,皆著青衣;黃衣僧則喇嘛也。各有著名十大寺,如顯通、塔院、圓照、廣宗、殊像、碧山、南山、風林、金閣、靈境等寺,青衣所住持也;菩薩頂、玉花池、金剛窟、鎮海、羅瞬、普安、三泉、七佛、壽寧、台麓等寺,喇嘛所住持也。

五台山最盛時,在明代有寺廟三百餘所,民國年間尚存百餘所(文化大革命後遺留若干,不得而知)。其中百分之七十屬臨濟宗派下。尊勝寺不在十大名寺之列,但也是臨濟宗有名的寺院。

金山八歲剃度,成為一名“驅烏沙彌”,在寺中撞鐘擊犍之餘,讀書認字,學習誦經。一九三三年,金山年十五歲,於金閣寺含空長老座下求受三壇大戒,圓戒後往北平城西正覺寺,親近輝光長老。輝光長老學問淵博,施教有方,金山在輝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下,誦讀經律,如是三年有餘,學力頗有進益。一九三七年七月蘆溝橋事變爆發,未幾北京淪陷,金山返回五台山尊勝寺,依師靜修,如是又數年。一九四三年,金山和尚二十五歲,稟明師父,出外行腳參訪。曾到包頭、托克托、歸綏、集寧、平地泉、卓資山、張家口、大同、陽高、天鎮等地。金山和尚性情隨和,態度和藹,笑口常開,所到之處,信眾爭相供養。唯尚在戰時,烽煙遍地,曾數度受困,艱苦備嘗,金山和尚以此為修行的增上緣,以平常心處之,念佛如常,往往逢凶化吉,度過危難。

赴港傳法

抗戰勝利後,金山和尚往青島湛山寺,入湛山佛學院,親近倓虛老和尚。在湛山佛學院期間,結識了東北遼寧籍的同學洗塵法師。金山和尚長洗塵一歲,二人意氣相投,一見如故,自此結下了以後四十餘年生死不渝的交情。一九四八年,內戰日熾,青島外圍發生戰事,淡虛老人受息影香港的葉恭綽居士之請,有南下創辦佛學院之議,湛山佛學院師生紛紛南下,金山和尚與洗塵法師亦南下上海,曾到杭州彌陀寺掛單。未幾戰事迫近江南,復由杭州轉往華南,初抵廣州,繼而於一九四九年抵達香港。

二師抵港之初,無處落腳,當時香港寺院不多,市區內道場房舍狹小,根本無掛單之餘地。唯有荃灣東普陀寺住持茂峰老和尚,大開方便之門,接受大陸逃難僧侶掛單居留。

金山、洗塵二師,亦投依於東普陀寺,未幾金山和尚受請擔任僧值之職。年余之後,金、洗二師,有感於香港中區尚沒有禮佛道場,新界僧侶到香港辦事或看病,沒有落腳之地,食宿均感困難,因此二師發願,在港島中區創辦道場,以利同道。乃於一九五〇年在港島樓梯台,賃屋創辦妙法精舍,演天台教觀,修淨土行,並留單接眾,結夏安居。

開創之初,人地生疏,經濟困難,二師以堅強毅力,克服困境,信眾日漸增加,經濟好轉,同時也感到場地不敷使用。一九五六年,妙法精舍遷至半山卡衛城道自置之新址,法務日隆,復於一九六〇年,在新界藍地開闢十方四眾道場,命名曰妙法寺,且在寺內開創安養院、內明書院。至此,金山和尚常駐妙法精舍,住持弘化,而洗塵法師則住持妙法寺,繼續開拓弘法事業。

弘化利生

(圖)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聯合會

一九五九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金山和尚當選董事。一九七二年,金、洗二師創辦《內明月刊》雜誌,金山和尚擔任督印人,禮聘敏智長老擔任社長,發行數十年來,譽滿海內外佛教界。一九七七年冬,二師受紐約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之聘,赴紐約弘化,駐錫大覺寺,曾在大覺寺及其他道場做多次演講,同時也參與紐約世界佛教中心的創立工作,於翌年春季返回香港。

自一九六〇年新界妙法寺成立後,在金山和尚與洗塵法師的合作下,先後創辦了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香港佛教書院(後來改組為能仁書院,為政府承認的大學機構)、劉金龍中學等教育機構,對社會有相當大的貢獻。

一九九三年五月,洗塵法師積勞成疾逝世,金山和尚抱病在身,哀傷過度,病勢日增,於十一月十三日舍報往生,享年七十五歲,僧臘六十七春,戒臘六十年。

金山和尚生平以誦《法華經》為日課,余時念佛不輟,生性樂善好施,凡佛教事業,率多隨喜參加。晚年曾捐資倡議重修祖庭五台山尊勝寺,以報法乳之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