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表演藝術家]

金山[表演藝術家]

金山(1911年-1982年),原名趙默,男,表演藝術家、編導、事業家,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湖南沅陵,建國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電視劇藝委會主任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金山與張瑞芳金山與張瑞芳

金山(1911年-1982年),原名趙默,男,表演藝術家、編導、事業家,生於江蘇蘇州,祖籍湖南沅陵,清光緒父趙錦文定居蘇州城區三多橋堍,金山即生於此地。7歲入私塾,課餘對文明戲、蘇州戲曲發生興趣,並模擬表演。民國10年(1921年)送入上海徐匯公學,民國16年春因得罪神父而被校方開除。回到蘇州後,因生父早逝,受到繼父的虐待,而浪跡街頭,至盤門古廟請求削髮為僧,不久,投奔駐紮於西園寺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教導團當兵。21年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主辦《遠東時報》,並與章泯等組織東方劇社,後加入左翼戲曲家聯盟,30年代中期從事電影活動,抗戰期間,受周恩來委託率中國救亡劇團赴南洋群島、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進行抗日募捐義演,後在重慶主演話劇《屈原》,曾參加旅港劇人的領導工作,籌辦中國藝術劇社,後主持長春電影製片廠工作。建國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電視劇藝委會主任等職。1950年在排練《保爾·柯察金》中與時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導演孫維世相戀,後結婚。1982年7月7日猝然病逝,主演《狂歡之夜》、《夜半歌聲》和導演《松花江上》、《文成公主》電影等格5部;創作、改編話劇、電影劇本15部。

藝術經歷

金山的電影生涯早在1935年就開始了。他的扮相宜古宜今。他的處女作是明月影片公司拍攝的《昏狂》。1936年轉入新華影業公司,參加拍攝了史東山導演的《長恨歌》,他在片中扮演一個玩弄女性的壞蛋。同年又主演了根據果戈理名著《欽差大臣》改編成電影的《狂歡之夜》,他仍扮演他在舞台上演的那個假欽差,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從而奠定了他在電影界小生的地位。

1937年,他主演影片《夜半歌聲》中的男主角孫小歐,具有獨特的色彩,他富於激情的表演引起了觀眾的共鳴。這一年他還主演了古裝片《貂蟬》中的男主角呂布。在這些影片中塑造了具有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度、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形象。

金山不僅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也是一位傑出的電影編導。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在電影創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1947年,他在“長制”編導了《松花江上》。在這部影片中,他以飽滿的激情,歌頌了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影片公映後,金山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張瑞芳的精湛演技,使這部影片贏得了巨大聲譽。電影評論界紛紛發表文章評價和推薦這部作品,一致認為它是國產影片中“極珍貴的收穫”,深受觀眾的讚賞。

1959年金山編導的影片《風暴》是他繼《松花江上》之後的又一部成功之作。這部影片以磅礴的氣勢、動人的力量、高超的技巧生動地表現了1923年“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歷史風貌。同時,金山還在影片中出色地扮演了大律師施洋這一角色。他以精湛的演技、真實地塑造了這個革命知識分子的英雄形象,把這個人物真摯、樸素、博識、機敏而有時不免帶有激動、急躁的性格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生動感人。

新中國成立後,他集中精力從事藝術創作活動,曾在話劇《保爾-柯察金》中飾保爾,在《萬尼亞舅舅》中飾萬尼亞。他還親自編導、主演了反映“二-七”大罷工的話劇《紅色風暴》。

1978年,劫後餘生的金山又導演了話劇《於無聲處》,受到觀眾和輿論界的一致好評。1978年,金山擔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晚年的金山,把主要精力投向了新興的電視藝術事業,做出了寶貴的開拓性的貢獻。1982年7月7日,這位天才的人民藝術家因突患腦溢血而與世長辭,終年71歲。金山先生77年至82年部分手稿、筆跡、遺物等由四川藏書家個人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