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墨

金墨,一種由銅合金粉為顏料所製成的,用於特製連結料和金粉配製而成的印刷金色的油墨,廣泛用於包裝裝璜印刷工藝上。

油墨術語

金墨gold ink;bronze ink)印刷後呈黃金光澤的油墨,系由銅合金粉為顏料所製成。

簡介

一種用特製連結料和金粉配製而成的印刷金色的油墨。按金光分可以作成青光青紅光紅光三個花色的金墨;按版型分有膠版金墨、凸版金墨、凹版金墨、絲印金墨。製作類型有油墨生產廠製作的金墨和印刷廠用調金油加金粉調配製成的金墨。

印刷金墨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金色能給人以華麗高貴的感覺,金光閃爍的金屬色彩,也是光譜色彩所無法表現的。所以,金墨印刷廣泛用於包裝裝璜印刷工藝上,為提高商品的形象發揮較好的作用。但是由於金墨的主要原料是黃銅粉末,在化學上它屬於活性金屬,容易產生變色情況,因而,我們在印刷金墨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①金墨容易與空氣、水蒸氣接觸而發生化學反應引起變色,因此要做好對金粉的保管環節,不讓它隨便暴露於空氣中,沒有用完的金粉應包緊蓋嚴;
②由於金粉的化學性質不夠穩定,若與酸、鹼、碳和硫化物接觸時,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化學變化。降低了金屬光澤性,金墨就會發黑。而且金墨應避免用於印刷大面積的國產銅版紙、膠版紙,因為採用酸法造紙工藝生產的紙張呈酸性,印刷後金墨不僅變色,還會失去光澤性;
③調配金屬墨的輔助材料,也不應使用含酸的輔助料,而應採用中性物質調配;
④金墨的使用應掌握隨調隨印的原則,即一次調配量宜適用於連續印刷3小時左右,以免量調過多使金粉在油脂中時間過長,與空氣接觸氧化變質而失去金色光澤;
⑤金墨印刷的機速不宜開過快,因為機器轉速快墨輥的摩擦熱量相應加大,以致容易使金墨氧化變黑。所以,印金的機速宜控制在3000張/h左右;
⑥膠印印金的潤版液,應採用含有酸類或樹膠類的潤版液,以免因酸性潤版液與金粉反應,使印品墨色變得深暗而失去光澤;
⑦印金時應調好膠輥,各膠輥的位置要調準確,以免因傳墨不良造成印刷過程中堆墨情況出現,使金粉滯留在膠輥上長時間的摩擦,引起金墨氧化變色;
⑧印刷金墨的半成品不宜堆疊過多,否則金墨在紙面乾燥過程中所釋放出的熱量不能儘快散發出,也會使金墨氧化變色;
⑨當機器墨斗、墨輥用煤油、汽油剛剛清洗,滯留於其表面上的有機溶劑還沒有完全揮發掉,即馬上進行金墨印刷,以致金墨與溶劑發生反應引起變色;
⑩若在底色上印金應注意在底色中適當加燥油,以免因底墨不乾就疊印金墨,將影響金墨的光澤色彩。
[編輯本段]
金墨印刷注意事項
(1)紙張的性質
紙張的性質對金墨印刷質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紙張平滑度越高、緊度越好,印刷的金屬效果越好;相反,在表面多孔、質地粗糙的紙張上印刷,其效果就會較差。另外,紙張表面pH值最好大於5.5,否則在印品堆疊存放時,紙張內含有的硫酸根就會導致金粉變色發黑,甚至會造成金粉被腐蝕而消失的現象。
(2)金墨印刷圖文
金墨印刷版面的圖文不宜太細,否則容易造成糊版,而且其反射效果也會變差。
(3)耐磨性
印刷後金墨層的耐磨性是衡量金墨印刷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解決金墨耐磨性的措施有兩種:一種是採用黏度稍高一點的調金油調配金墨,另一種是印刷結束後,採用亮光漿上光。
(4)金墨變色
金墨印刷產品放置一段時間後,金粉會受到空氣中硫、氧、水分等的侵入,使印跡表面光澤變暗,甚至發黑,影響產品質量。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金墨變色問題,在印品儲存過程中要注意。
(5)金墨與其他彩色油墨疊印
應儘可能將金墨印刷在深色實地上,如在紅色、藍色、黑色上印金,效果較好,特別是在紫、黑、深藍等顏色上印刷金墨時,效果更佳。
另外,還應儘量避免在金墨上印刷普通彩色油墨。如果一定要在大面積的金墨上印刷普通彩色油墨,應先降低普通油墨的黏度,並且一定要待金墨完全乾燥後才能進行印刷,否則就會導致金墨圖文發花。

金墨印刷常見故障分析
在印刷過程中,經常用到金墨,金色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金墨的吸附性和轉移性較一般的油墨差。因此,在印刷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問D,產生各種質量不穩定的因素。使用金墨時,首先要對金墨的印刷適性進行適當的調節,印刷過程中密切注意金墨的轉移效果,印刷機的運轉速度不宜過快,傳墨輥應經常處於最佳狀態,以利於油墨完好而均勻地轉移到印版、承印物表面。獲得較理想的效果。
金墨印刷過程中遇到的質量故障較多,主要表現在印跡無光澤,印跡擴大、糊版,印跡發虛露底等。

印跡無光澤

①化學性質不穩定。金墨受潮、受熱、與酸鹼接觸或露在空氣中,就容易發生化學反應,使光澤度受損變暗而缺乏亮度。因此,金墨在保管過程中應防止受熱、受潮、外露,避免與酸鹼物質接觸。

②印刷機械不清潔。金墨在印刷過程中,由於墨輥高速運轉,長時間摩擦受熱,加快了金墨的氧化速度,而導致油墨變質發暗。一般情況下,印刷機每連續運轉4小時,必須將膠輥(膠印包括水輥)徹底清洗一次,然後重新換上新墨,保持油墨新鮮而有光澤。

③調配油墨存放時間過長。金墨調配時,應儘量少調,一般保持在3~4小時的用量為好,配備的金墨時間與使用相隔時間過久容易氧化變質,色澤發暗,從而影響產品的光澤度。

④承印材料平滑度較差。承印材料平滑度較差,表面粗糙,金墨轉移到表面後立即被滲透到纖維中間,使墨層表面失去光澤。

⑤機器的速度過快。機器運轉速度過快,摩擦產生的熱量過高,加快了金墨的氧化,而失去光澤,因此,印金墨時,機器速度較印其他色墨要慢。

印跡擴大、糊版

①輸墨量過大。墨斗輸出的油墨量過多,導致墨輥表面墨層過厚。轉移到印版表面,圖文部位承受不了過量的油墨,在印刷壓力的作用下,必然向印跡邊緣部位擴展,或發生拉墨、糊版現象,發現墨量過大或油墨過粘,應及時控制輸墨量,要將墨輥表面多餘的墨層清除掉,然後勻墨印刷。

②印刷壓力過重。機器壓力調節不當或由於墊版方法錯誤等原因都會造成機械壓力過重,壓力過重,圖文上的油墨印跡就會向邊緣部位擴展,甚至糊版。必須重新調整壓力。

③乾燥過慢或成品堆積過厚。由於乾燥過慢的油墨在成品堆積過厚、重力作用下造成印跡擴大、糊版甚至粘髒;操作時,應在油墨中加入適量的乾燥劑,堆放時不要堆得過厚。

印跡發虛、露底

①承印材料平滑度較差。承印材料平滑度較差,表面粗糙不平,容易使圖文墨層露底、印跡無光潔。墨色不均勻。適當進行底色D理,加大印刷壓力和輸墨量,可以提高金墨的印跡質量。

②印刷壓力不理想。印刷壓力過輕或不均勻,導致圖文墨層不平服:墨層浮在承印材料表面。金墨的顆粒比較粗,要使其能順利、均勻地轉移到承印物表面,必須壓實壓平,適當提高壓力、並使之均勻結實,可以避免發生印跡發虛、露底等質量故障:印實地或粗線條版時,通常採用疊印或分兩次印刷的方法來解決發虛露底現象。

③墨輥適性較差。墨輥的圓度不勻,柔軟性、粘性和彈性較差,使金墨在傳遞過程中不能完好地轉移到印版及承印物表面。使圖文的墨層不飽滿,影響印刷質量,存印刷之前,所有的墨輥都要妥善保養,並保持良好的印刷適性,為提高金墨印刷質量創造條件。

④墨層不均勻。金墨調得過稀,稠度差,傳遞效果差,墨量供應不均勻,造成墨層過薄,影響質量,印刷過程中,金墨的稀稠度要與印刷適性相適應。使墨層保持均勻狀態,防止印跡發虛、露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