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森-福特

里森-福特

1942年7月13日,哈里森-福特出生在美國芝加哥市,父親是一名愛爾蘭天主教徒,母親則是俄裔猶太人。哈里森還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弟弟。

基本資料

里森-福特

姓名:哈里森-福特(HarrisonFord)
生卒:1942年7月13日
描述:
籍貫:美國 伊利諾依州 芝加哥市

個人概述

1942年7月13日,哈里森-福特出生在美國芝加哥市,父親是一名愛爾蘭 天主教徒,母親則是俄裔猶太人。哈里森還有一個比他小三歲的弟弟。少年時,福特對表演沒什麼興趣,也不很喜愛看電影,常常喜歡獨來獨往。中學畢業後,他離開芝加哥,到威斯康辛州的Ripon大學就讀,學習不進取,成績不理想,大三時(1963年)就與第一任妻子瑪麗(MaryMarquardt)結了婚。畢業前因交不出畢業論文,只得肄業。這時他開始有了一個念頭,“何不試試當個演員?”於是1964年,他帶著妻子來到了洛杉磯,開始了他的好萊塢明星夢。
一開始福特進了當地的演藝學校,因為外型不錯,被星探看上,於1966年初登銀幕,在《現金作戰》(DeadHeatonaMerry-Go-Round)中出演一個只有一句台詞的小角色。之後他陸續出演了一些可有可無的角色,一直默默無聞,但這一時期卻為他積累了豐富的演技經驗。福特在閒暇之餘竟乾起了作道具的木匠,由於手藝不錯而收入頗豐。1973年,福特與“沒啥名氣的小導演”喬治-盧卡斯首次合作,參加了《美國風情畫》(AmericanGraffiti)的演出。片子上映後的評論不錯,盧卡斯因此開始受人矚目,但是並沒有多少人注意福特,他只好繼續木匠的行當,一乾就是九年。
到了1977年,福特時來運轉了。著名導演、製片人喬治-盧卡斯推出了一部轟動全球的大製作《星球大戰》(StarWars),他大膽地啟用了毫無知名度的哈里森-福特出演主角--太空走私船船長韓索羅(HanSolo)。福特果然不失眾望,他精湛的演技和英雄的形象成為這部里程碑式的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星球大戰》是一部改變美國影史的力作,也是改變福特一生的影片,福特由此開始青雲直上。
就在福特開始走紅的時候,他的婚姻卻出現了裂痕。1978年他和妻子瑪麗離婚了。之後,福特又參加了愛情劇《漢諾瓦街》(HanoverStreet)、西部喜劇《槍手佳人流浪客》(TheFriscoKid)和柯波拉的名作《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Now)等影片的拍攝。這幾部影片拓展了他的戲路,豐富了他的演技。
1980年,福特出演了《星球大戰》續集--《帝國反擊戰》(TheEmpireStrikesBack),再次飾演韓索羅。這個太空冒險家的形象深受觀眾的喜愛,福特的巨星地位也得以進一步確立。
1981年,福特接演了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盧卡斯擔任製片的《法櫃奇兵》(RaidersoftheLostArk)。這部冒險片獲得了非比尋常的成功,不但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也得到各方好評,英雄印第安納-瓊斯這個名字和哈里森-福特再也分不開了。
此後,福特於1983年出演《星球大戰》第三集--《傑迪歸來》(ReturnoftheJedi);1984年出演“印第安納-瓊斯”系列的第二部《魔域奇兵》(IndianaJonesandtheTempleofDoom);1989年又演出了第三部《聖戰奇兵》(IndianaJonesandtheLastCrusade)。這些影片為福特贏得了巨大聲譽,他在銀幕上塑造的文武雙全、勇於向各種風險和暴力挑戰的英雄形象,使他成為一個受到交口稱讚的銀幕硬漢。而瓊斯博士的歷險故事滿足了觀眾對冒險的嚮往,印第安納-瓊斯系列成了他們最喜歡的福特電影!
1983年,福特和梅莉莎(MelissaMathison)結婚了。兩人婚後感情一直非常好。梅莉莎也是電影公司的編劇,她常常跟著福特四處拍片,而福特也保持著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孩子的良好關係。他與梅莉莎所生的兩個兒子非常喜歡“星際大戰”,“我們甚至可以說出其他角色的台詞!”
1985年,福特在影片《目擊者》(Witness)中一改往日的英雄形象,扮演了一個頗有人情味和同情心的警察形象,更多地表現出對寧靜、平淡的幸福生活的一種嚮往與追求。福特對這一角色的全新演繹使他獲得了第58屆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兩個提名。隨後,他開始嘗試出演不同的角色。1986年在《蚊子海岸》(TheMosquitoCoast)中飾演了當代美國的唐-吉訶德式的人物(該片獲得了當年金球獎提名);1988年在《打工女郎》(WorkingGirl)中塑造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銀行家喜劇角色;1990年在《假定無罪》(PresumedInnocent)中,他又成功飾演了耿直、誠實的檢察官。至此福特已是全球公認、能文能武的最佳票房保證。
1993年,福特以51歲的“高齡”再次出演了動作片《亡命天涯》(TheFugitive),這部懷舊驚險巨片火爆異常,成為當年美國票房之首,也創下了動作片男主角的年齡紀錄。該片甚至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就一部動作片來說,這是較為罕見的。福特本人也被美國電影工會封為“世紀之星”(StaroftheCentury)。在1995年愛情傳奇片《情歸巴黎》(Sabrina)中,福特充分展示了迷人的紳士風采。這兩部影片均獲得了當年的金球獎提名。
1997年,福特以《空軍一號》(AirForceOne)再次創下個人票房首映紀錄,在美國??統不再是醜聞的中心,而是臨危不亂、英勇善戰的孤膽英雄。難怪美國總統柯林頓會連看兩遍這部影片,評論界也驚呼“福特的魅力仍是有增無減!”在1998年《六天七夜》(SixDaysSevenNights)、1999年《驛動的心》(RandomHearts)兩部文藝片裡,福特大演愛情戲,激情不減當年,再度展現了影壇長青樹的風采,戲路的寬廣也讓福特成了最有觀眾緣的巨星。
福特的銀幕英雄總帶有一股書卷氣味,有一種溫文爾雅,充滿智慧的特色風格。他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敬業精神,由於經常拍攝驚險動作片,又不用替身與特技,全靠真槍實幹,因此身上多處負傷。從《星際大戰》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他長紅不衰,可以說是影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
職業生涯

影史上最賣座的前三十部電影中,福特一人包辦了7部,包括《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傑迪歸來》、《法櫃奇兵》、《聖戰奇兵》、《魔域奇兵》和《亡命天涯》,《空軍一號》也進入了全美賣座五十強,僅《星戰》

個人榮譽

主要作品:《星球大戰》《法櫃奇兵》《亡命天涯》《空軍一號》《銀翼殺手》《目擊者》
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影片

1999 《驛動的心》(Random Hearts)
1998 《六天七夜》(Six Days Seven Nights)
1997 《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
1997 《與魔鬼同行》(The Devil"s Own)
1995 《情歸巴黎》(Sabrina)
1994 《燃眉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1993 《亡命天涯》(The Fugitive)
1992 《愛國者遊戲》(Patriot Games)
1991 《意外的人生》(Regarding Henry)
1990 《假定無罪》(Presumed Innocent)
1989 《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8 《驚狂記》(Frantic)
1986 《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
1985 《目擊者》(Witness)
1984 《魔域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3 《傑迪歸來》(Return of the Jedi)
1982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1 《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0 《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79 《美國風情畫續集》(More American Graffiti)
1978 《六壯士續集》(Force 10 From Navarone)
1977 《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3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1967 《歸鄉路遙》(A Time For Killing)
1966 《現金作戰》(Dead Heat on a Merry-Go-Round)
個人影響

永遠的銀幕英雄哈里森·福特

人物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