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平原

位於江蘇省中部,西起裏運河,東至串場河,北自蘇北灌溉總渠,南抵通揚運河,總面積13500餘平方公里。因裏運河簡稱里河,串場河俗稱下河,故稱里下河平原。里下河平原主要包括淮安(淮安區、洪澤、金湖2縣)、揚州(現轄廣陵、邗江、揚州郊區、江都4區,高郵、儀征2市和寶應縣)、泰州(下轄泰興市、姜堰區、靖江市、興化市和海陵區、高港區)和鹽城(東台、大豐、阜寧)、南通(海安)的部分地區。

位於江蘇省中部,西起 裏運河,東至 串場河,北自蘇北灌溉總渠,南抵 通揚運河,總面積13500餘平方公里。因裏運河簡稱里河,串場河俗稱下河,故稱里下河平原。里下河平原主要包括 揚州(現轄 廣陵邗江、江都3區, 高郵儀征2市和 寶應縣)、 泰州(下轄 泰興市 、 姜堰區、 靖江市、 興化市和海陵區、高港區)和 鹽城東台市、大豐市和阜寧縣、建湖縣)、 南通(海安縣)、淮安(楚州區、洪澤縣東部)的部分地區。
地勢東高西低,整個裡下河地區是一個大的碟形窪地,但窪中有高,內有若干小的碟形窪地。鹽阜人民在漢代以前已能利用沼澤灘地種植水稻了。處於范公堤西側的小"海灘",明代時是一處瀉湖區鹽灘,叢生蒲葦,可通鹽船。春冬季節灘露出,經開墾後成為農田。清康熙年間,鞍湖曾是一片汪洋,如今是沃壤平衍,良田阡陌。勤勞的鹽阜人民為防止洪澇災害,在地勢相對高起的部位,就地取土培高,修成四周環水的小塊高地,種植莊稼,可以旱澇保收。今天的里下河地區,物產豐饒,為著名的商品糧、油料和水產品基地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