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實驗技術

二、實驗方法 二、實驗方法 二、實驗方法

書名:醫學微生物實驗技術(生物實驗室系列)
ISBN:750257605
作者:管遠志/王艾琳/李堅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定價:69
頁數:0
出版日期:2006-1-1
版次:
開本:小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這是一本以醫學微生物學為核心、兼論基礎微生物學及其他相關微生物實驗技術的指南。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微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技術,與微生物相關的實驗技術,各種環境下微生物的檢測,生物戰劑及其檢測等。附錄列出了常用試劑配方。
全書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先進性與實用性。在題材的遴選上,以致病性微生物的分離、鑑定為中心內容,既包括常規實驗方法,又擴展至與微生物相關的交叉學科(如細胞培養技術、臨床免疫分析技術、動物實驗技術、電泳技術等),同時注意擷取微生物學科中發展較快和現實急需的內容,如包括晶片技術在內的分子生物學技術,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發現微生物的檢測,以及生物戰劑的檢測等。在闡述方式上,對基礎理論部分不作過多的鋪墊,而是著墨於實驗技術的操作及其套用實例,尤其對套用集中的領域,如臨床標本、醫院感染、對環境和食品的檢測等,專章予以介紹,突出重點,強調技術方法的可操作性。對於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員不失為一本良好的實驗指南型工具書。
從事微生物學的教學、科研和套用技術研究的人士,特別是臨床檢驗、微生物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監測領域的工作者,將會發現本書是他們開展相關工作的參考性與指導性書籍。
目錄:
目錄
第一篇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第一章微生物學實驗室設備及實驗器材
第一節細菌學實驗室建設
一、細菌學實驗室設定基本條件
二、基本設備和器具
三、幾種儀器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節病毒學實驗室的建設
一、病毒學實驗室的設定要求
二、幾種儀器的保護與使用
第三節常用實驗器材的準備
一、清潔法
二、消毒與滅菌法
【附11】清洗液的配製
參考文獻
第二章細菌的形態學檢查方法
第一節細菌大小的測定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器材
三、試驗方法
第二節細菌形態的檢查方法
一、檢查工具——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保護
二、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法
三、細菌不染色標本檢查法
四、細菌染色標本檢查法
第三節細菌特殊結構的檢查方法
一、莢膜染色
二、鞭毛染色法
三、芽孢染色
參考文獻
第三章細菌的培養技術
第一節培養基的種類和套用
一、培養基的種類
二、培養基的套用
第二節培養基的製備
一、調配
二、溶化
三、校正pH值
四、澄清過濾
五、分裝
六、滅菌
七、檢定
八、保存
第三節細菌培養分類及套用
一、分批培養
二、連續培養
三、套用
第四節細菌的培養
一、細菌的接種方法
二、細菌的培養方法
三、細菌L型的分離培養
【附31】Diene染色法與857培養基的製備
參考文獻
第四章細菌的生化鑑定
第一節糖(醇)類代謝試驗
一、氧化發酵試驗(OF試驗)
二、甲基紅試驗(MR試驗)
三、V??P(Voges??Proskauer)試驗
四、β?舶餚樘擒彰甘匝?
五、七葉苷水解試驗
六、澱粉水解試驗
七、甘油復紅試驗
八、石蕊牛乳試驗
第二節胺基酸和蛋白質代謝試驗
一、靛基質(吲哚)試驗
二、硫化氫試驗
三、尿素酶試驗
四、明膠液化試驗
五、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六、胺基酸脫羧酶試驗
七、精氨酸雙水解酶試驗
八、肉渣消化試驗
第三節有機酸鹽和胺鹽利用試驗
一、枸櫞酸鹽利用試驗
二、丙二酸鹽利用試驗
三、馬尿酸鈉水解試驗——三氯化鐵法
四、馬尿酸鈉水解試驗——茚三酮法
五、乙酸鹽利用試驗
六、惟一碳源試驗
七、惟一氮源試驗
八、生長因子試驗
第四節呼吸酶類試驗
一、過氧化氫酶試驗
二、氧化酶試驗
三、硝酸鹽還原試驗
四、氯化三苯四氮唑試驗
第五節毒性酶類試驗
一、血漿凝固酶試驗
二、磷酸酶試驗
三、鏈激酶試驗
四、卵磷脂酶
五、DNA酶試驗
第六節其他試驗
一、膽鹽溶菌試驗
二、CAMP試驗
三、桿菌肽抑菌試驗
四、Optochin敏感試驗
五、新生黴素抑菌試驗
六、呋喃唑酮抑菌試驗
七、0/129抑菌試驗
參考文獻
第五章病毒的觀察、培養鑑定及檢測方法
第一節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法
一、電子顯微鏡
二、電鏡負染觀察病毒方法
三、免疫電鏡觀察病毒形態
第二節病毒的分離培養與鑑定
一、雞胚培養技術
二、組織培養技術
三、動物接種
第三節血清學檢查法
一、中和試驗
二、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
三、補體結合試驗
四、凝膠免疫擴散試驗
參考文獻
第六章真菌的常規檢查法
第一節真菌的一般檢驗法
一、不染色標本直接檢驗法
二、染色標本檢查法
第二節產毒真菌的檢驗
【附61】常見黴菌特徵
第三節真菌的培養方法
一、斜面培養
二、玻片培養
三、平板培養
第四節酵母菌的檢查與鑑定
一、酵母菌直接鏡檢計數法
二、酵母菌的鑑定
三、白假絲酵母菌的鑑定
四、隱球菌的鑑定
參考文獻
第七章支原體的檢測
第一節概述
一、分離培養技術
二、支原體分型試驗
三、支原體污染細胞培養的檢測方法
第二節細胞培養中支原體污染的檢測
一、培養法檢測支原體
二、螢光染色法(DNA染色法)檢測支原體
三、PCR法檢測支原體
四、支原體的掃描電鏡檢測
參考文獻
第八章衣原體的檢測
一、衣原體特異性抗原和抗體檢測
二、特異性核酸檢測
參考文獻
第九章微生物數量的測定
第一節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二節平板培養計數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三節最大可能數計數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節光電比濁計數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節濾膜法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六節病毒計數
一、材料
二、方法
三、影響蝕斑形成的因素
參考文獻
第十章微生物毒力的測定
第一節內毒素的測定——鱟試驗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結果
第二節外毒素的毒性檢測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結果
第三節病毒毒力測定
一、材料
二、方法
三、注意事項
第四節細菌毒力的檢測
一、材料
二、方法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菌株、毒株的保存方法
第一節菌株的保存與管理
一、菌種的保存
二、菌種保管
三、常用的保存菌種的方法
第二節毒株的保存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藥物敏感試驗
第一節細菌的耐藥機制
一、細菌耐藥性的概念
二、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第二節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
一、體外藥敏試驗的抗菌藥物選擇
二、抑菌試驗
三、聯合藥物敏感試驗和殺菌試驗
四、檢測細菌耐藥性的其他方法
第三節厭氧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一、稀釋法
二、E試驗
第四節酵母樣真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一、常量(試管)肉湯稀釋法
二、微量肉湯稀釋法
第五節結核分枝桿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一、臨床實驗室進行結核分枝桿菌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的指征
二、體外藥敏試驗抗分枝桿菌的藥物選擇
三、抗分枝桿菌藥物原液的配製及保存
四、培養基
五、結核分枝桿菌體外藥敏試驗方法
六、結核分枝桿菌體外藥敏試驗的質控菌株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微生物實驗室質量控制
第一節常規儀器的質量控制
一、滅菌器的效果檢測
二、恆溫孵育箱、水浴箱及冰櫃
三、厭氧箱及厭氧罐
四、CO2培養箱
五、生物安全罩
六、細菌培養儀
七、微生物鑑定儀
八、其他儀器
第二節標準菌株的質量控制
一、質控標準菌株應具備的條件
二、質控標準菌株的來源
三、標準菌株的保存
第三節培養基的質量控制
一、建立製備培養基的記錄
二、培養基的外觀檢查
三、無菌試驗
四、培養基的一般質量控制
五、培養基的性能監測
第四節藥敏試驗的質量控制
一、擴散法的質量控制
二、稀釋法的質量控制
三、用標準菌株對厭氧菌藥敏試驗進行質量控制
四、結核分枝桿菌藥敏試驗的質量控制
第五節其他項目的質量控制
一、試劑、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質量控制
二、處理臨床標本的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第二篇與微生物相關的實驗技術
第十四章細胞培養技術
第一節概述
一、培養細胞的生長類型
二、培養細胞的生長特點
三、培養細胞的生長條件
第二節常用的細胞培養方法
一、原代培養
【附141】培養要點
二、傳代細胞培養
三、二倍體細胞培養
四、其他培養(包括大規模培養)方法
第三節培養細胞的生長、增殖及其觀察
一、培養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二、培養細胞生長和增殖的觀察
第四節培養細胞的保存和運輸
一、組織塊保存法
二、細胞懸液保存法
三、單層細胞保存法
四、低溫凍結保存和復甦
五、細胞運輸
第五節培養細胞污染的檢測排除
一、生物污染的檢測
二、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第六節培養細胞基本設備與器具
一、基本設備
二、常用器械
三、培養器皿
第七節細胞培養液
一、生理平衡鹽溶液
二、天然培養基
三、合成培養液
四、生長液和維持液
五、無血清培養液
第八節細胞培養在病毒研究中的套用
一、細胞培養的套用
二、判斷病毒生長複製的方法
三、細胞培養在病毒研究工作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抗體的製備
第一節普通診斷血清的製備
一、免疫原的製備
二、免疫動物的選擇
三、免疫方法
四、免疫血清的收穫
五、免疫血清的保存
第二節單克隆抗體技術
一、概述
二、B細胞雜交瘤的製備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免疫血清學檢查方法
第一節凝集試驗
一、直接凝集反應
二、間接凝集反應
第二節沉澱反應
一、液體內沉澱反應
二、凝膠內沉澱反應
第三節補體結合試驗
第四節免疫螢光技術
一、螢光標記物的製備
二、螢光免疫顯微技術
三、流式螢光免疫技術
四、時間分辨螢光免疫測定
五、螢光偏振免疫測定
第五節酶免疫技術
一、酶的選擇與試劑的製備
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三、細胞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四、液相酶免疫測定
五、均相酶免疫測定
第六節放射免疫測定技術
一、放射免疫測定
二、免疫放射測定
三、放射受體分析
第七節免疫金標記技術
一、基本原理
二、膠體金的製備
三、膠體金標記蛋白的製備
四、膠體金標記技術在免疫學試驗中的套用
第八節化學發游標記及發光免疫測定
一、發光現象
二、化學發光
三、生物發光
四、發游標記物
五、發光免疫標記技術
六、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七、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
第九節免疫電鏡技術
一、免疫標記方法
二、鐵蛋白標記免疫電鏡技術
三、酶標記免疫電鏡技術
四、膠體金標記免疫電鏡技術
五、凝集素標記免疫電鏡技術
六、免疫電鏡技術的不標記抗體法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分子生物學技術
第一節細菌質粒指紋圖譜分析
一、瓊脂糖凝膠電泳
二、質粒的限制性內切酶分析
第二節細菌DNA(G+C)含量測定
一、細菌DNA的提取
二、細菌DNA(G+C)含量測定
三、(G+C)含量在細菌分類鑑定中的套用
第三節核酸雜交技術
一、膜上印跡雜交
二、核酸原位雜交
第四節PCR技術
一、PCR技術的原理
二、PCR技術在病原體診斷方面的套用
三、PCR檢測病原微生物套用實例
第五節生物晶片技術
一、概述
二、生物晶片在醫學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其他微生物學檢測技術
第一節細菌編碼鑑定技術
第二節細菌自動化鑑定系統
一、微生物數碼分析鑑定系統
二、自動化設備
三、血培養檢測和分析系統
第三節氣相色譜技術在細菌學研究中的套用
一、氣相色譜儀
二、氣相色譜法的特點
三、細菌分析套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電泳技術
第一節概論
一、電泳法分類
二、電泳的基本原理
三、影響被分離物質遷移率的因素
第二節瓊脂糖凝膠電泳
一、瓊脂糖凝膠的性質
二、電泳裝置
三、電泳緩衝液
四、凝膠濃度的選擇
五、常規瓊脂糖凝膠電泳
六、鹼性瓊脂糖凝膠電泳
七、瓊脂糖電泳分離血清脂蛋白
第三節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一、非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二、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
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離血清蛋白質
第四節等電聚焦電泳
一、試劑及器材
二、操作步驟
三、注意事項
四、評價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
第一節實驗動物學
一、實驗動物學的基本概念
二、實驗動物學的研究對象
三、實驗動物學的研究範圍
四、實驗用動物
第二節實驗動物
一、實驗動物分類
二、實驗動物對環境因素的要求
第三節動物實驗技術
一、實驗動物的固定、編號和分組
二、實驗動物的麻醉
三、實驗動物的去毛、給藥、採血和處死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微生物遺傳變異及相關技術
第一節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細菌染色體
二、質粒
三、轉位因子
第二節細菌轉化實驗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結果
第三節細菌總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四節細菌質粒DNA的提取
一、材料
二、方法
第五節細菌誘發突變的實驗
一、經紫外線誘變篩選營養缺陷型突變株
二、經亞硝酸誘變篩選乳糖發酵突變株
三、轉座子引起的插入突變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各種臨床標本的微生物學檢查
第一節血液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二節糞便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三節尿液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四節泌尿生殖道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五節痰液及呼吸道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六節膿液及創傷感染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七節無菌體液(腦脊液、穿刺液)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第八節組織標本
一、實驗材料
二、實驗方法
三、實驗結果
四、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第三篇各種環境中微生物的檢測
第二十三章生活環境中致病菌的檢測
第一節水環境中致病菌的檢測
一、水樣的採集與處理
二、水中沙門菌的分離
三、水中志賀菌的分離
四、水中霍亂弧菌的分離
五、水中銅綠假單胞菌的分離
第二節空氣環境中致病菌的檢測
一、固體撞擊法檢測空氣中溶血性鏈球菌
二、自然沉降法檢測空氣中溶血鏈球菌
第三節食品中常見致病菌的檢測
一、食品中沙門菌的檢測
二、食品中志賀菌屬的檢測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醫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監測
第一節醫院感染的特點
一、醫院感染的流行特點
二、醫院感染的微生物學特點
第二節醫院感染的微生物學監測
一、空氣中細菌學監測
二、物體表面的微生物學監測
三、手微生物學污染監測
四、敷料、紗布微生物學監測
五、生物製品微生物學監測
六、金屬、玻璃器械微生物學監測
七、消毒液的細菌學檢測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五章新發現微生物的檢測
第一節SARS病毒的實驗室檢測
一、病原生物學特性
二、流行病學
三、發病機制
四、實驗室診斷
五、小結——SARS診斷依據
附屬檔案251非典型肺炎病例實驗室檢測標本採集技術指南
附屬檔案252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實驗室暫行管理辦法
第二節禽流感病毒的實驗室檢測
一、病原生物學特性
二、流行病學
三、臨床表現
四、診斷方法
五、實驗室診斷
六、禽流感與人的關係
附屬檔案25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流行性感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
附錄A病原學診斷方法
附錄B血清學診斷方法
附錄C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
附錄D神經氨酸酶活性抑制試驗
附錄E對流免疫電泳及瓊脂凝膠沉澱試驗
附錄F流感快速診斷方法
附屬檔案254禽流感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技術方案
附屬檔案255WHO甲5型(H5)流感病毒鑑定試劑盒的使用方法
參考文獻
第四篇生?物?戰?劑
第二十六章生物戰劑
第一節病原微生物危險度等級
一、一級危險度微生物
二、二級危險度微生物
三、三級危險度微生物
四、四級危險度微生物
第二節生物戰劑概況
一、生物戰劑的標準
二、攻擊人的生物戰劑實驗室危險度
第三節常用的病毒性生物戰劑
一、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
二、漢坦病毒
三、天花病毒
四、馬爾堡病毒
五、伊波拉病毒
六、森林腦炎病毒
七、黃熱病毒
第四節常用的細菌性生物戰劑
一、炭疽芽孢桿菌
二、鼠疫耶爾森菌
三、布魯菌
四、鸚鵡熱衣原體
第五節常用的毒素性生物戰劑
一、葡萄球菌腸毒素
二、肉毒毒素
三、志賀毒素
四、破傷風毒素
第六節常用的立克次體生物戰劑
一、普氏立克次體
二、立氏立克次體
第七節常用的真菌生物戰劑
一、莢膜組織胞漿菌
二、球孢子菌
參考文獻
附錄一培養細菌的常用培養基
附錄二幾種常用的支原體培養基
附錄三分子生物學試驗常用培養基及試劑
附錄四常用染色液
附錄五組織培養常用試劑
附錄六最大可能數表(MPN表)
附錄七免疫學實驗常用試劑及配製方法
英漢對照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