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鄉春

添春色·醉鄉春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作品,哲宗時“新黨”執政,秦觀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鬱郁不得志的秦觀與祝書生以酒消愁。酒醒後有感而發寫下這首詞。

基本信息

原文

添春色·醉鄉春
作者·宋·秦觀
醉鄉春
喚起一聲人悄。
衾冷夢寒窗曉。
瘴雨過,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釀成微笑。
半缺癭瓢共舀。
覺健倒,急投床,醉鄉廣大人間小。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少游,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 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

寫作地點

寫作地點也即醉鄉春的“鄉”字,乃是廣西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橫州,據地方志《 橫州志》記載,橫縣建置始於西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10多年的歷史, 比南寧市建置還早400多年(南寧建制始於東晉大興元年,即公元318年)。千百年來,橫縣人民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蹟。有為紀念 漢代名將伏波將軍——馬援而修築的伏波廟,有傳說明代建文帝避難達15年的應天寺,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徐霞客也在橫縣駐足,更有明代傳奇人物甘喬嵩……重訪古蹟,溫故歷史,讓人在感嘆過去之餘,激勵自己奮勇前行。唐雨晨自幼在橫州,一直以這裡的悠久的文 化而驕傲和自豪,而宋朝的秦觀是橫州古代名人中最出名的一個。

寫作背景

隨著政治風向的逆轉,元祐舊黨遭到了徹底的清洗,蘇軾一派的人馬被紛紛外放,越貶越遠。——別看政治鬥爭如火如荼,但宋朝的確稱得上是整箇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知識分子的天堂。宋朝重文輕武,對知識分子有一些很具優惠性的基本國策,諸如不殺士大夫、不因言論殺人等等,所以,別看總有處心積慮的迫害、總有紛紛擾擾的禁書,但終兩宋之世,因此而被殺的士大夫大約只有宋高宗時代的兩人而已。
黃庭堅去廣西看風景,秦觀也看:橫州城西有一座橋,橋南橋北海棠叢生,嬌艷動人。有一位姓祝的書生,家就在這海棠橋邊的海棠叢中,秦觀一天醉宿其家,醒來後便在柱子上題了一首小詞,就是這首《醉鄉春》。詞中夢覺、雨過、花發、春來,感覺竟也有一些溫暖和晴朗,詞眼卻在最後一句“醉鄉廣大人間小”,容若說這一句道盡了千古失意之人的醉態,人間本是天大地大,卻沒有立足之地,醉鄉本是太虛幻境,卻只有幻境之中才可容身,這種反差與逼仄有多少人能夠承受得起呢? 人是謫人,地是異鄉,敵人還在虎視眈眈,朋友早已心生罅隙,何況歲數也大了,身體也差了,就算心還能堅持,眼睛怕也看不到轉機了。初遭貶謫的時候還念念佛、抄抄經排解鬱悶,現在連念佛都不敢念了,除了醉鄉,還有哪裡可去呢?
性格並不能決定命運,卻能夠影響到生活質量。蘇軾這時候處境更慘,被貶到海南島上,秦觀好歹還沒有渡海。但在蘇軾,“此心安處是吾鄉”,不必青燈古卷,也不必醇醪佳釀,天大地大,我心更大,總有一分豁達。
但秦觀不是蘇軾,“醉鄉廣大人間小”,理想找不到出路,現實又無處容身,“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已經算是好的,真混到甘作丫鬟而沒人肯要的地步,這時候除了醉鄉,還有哪裡可以歇腳呢?
醉鄉廣大之後,受益的只有那座橋,一經名人題詠便身價百倍,因“瘴雨過,海棠晴”一句而得名海棠橋,直到現在仍是當地名勝。秦觀還在那位祝先生的幫助下,在海棠橋邊開館教學,人們常說秦觀為了向文化落後的廣西地區傳播知識作了多大多大的貢獻,這在客觀上倒也勉強成立,但從秦觀當時的處境來看,已經窮到快揭不開鍋、要靠乾粗活兒掙飯吃了,所以開館教學,恐怕更多的只是為生計考慮。到了明代正德年間,地方官在海棠橋邊修建書院,於是,在聖天子的光輝指引下,橫州人民為了永遠紀念秦觀精神、深刻發揚秦觀遺志,便把這座書院命名為淮海書院。現在淮海書院又被翻修,但不再是書院了,而是博物館,二層小樓,飛檐斗拱,也是當地名勝之一。秦觀當時如果能在這棟樓里教書,一家人維持溫飽應該總不成問題吧?

賞析

“喚起”是一種鳥,有稱為“春喚”或“報春鳥”。少游酒醒之後被報春鳥叫醒,這時看到海棠花開的春色,心情自然大好。
瘴雨過,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是本詩的名句。瘴雨指的是當時橫州古八景之一的“海棠暮雨”。當年鬱江邊長滿海棠花,暮春盛夏,溪水潺潺,每當夕陽西下,雲霧驟集,細雨綿綿,不一時雲開霧散,雨停日出,好一派詩情畫意。瘴雨在這又比喻秦少游仕途上的坎坷與不幸。但當少游看到海棠花開後,完全沉醉與橫州美麗的風景,一切煩惱都炮到了九霄雲外。這樣婉麗和豁達的詞文,表達了少游由憂鬱到喜興的心情,再沒有落在異鄉為異客的苦感了。次句一經傳唱,便廣為流傳。祝書生家旁的稻香橋更因此更名為海棠橋,這就是橫州鎮海棠橋的來歷(海棠橋已經成為橫縣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少游從此和橫州融為一體,宋代橫州郡守劉受祖在遊記《海棠橋記》中寫道:“今之言寧浦(橫州)者,必曰海棠橋,言海棠必曰秦淮海。是州以海棠橋重,橋以秦淮海重矣。橋名海棠,未可更也。”
社瓮是釀酒的瓮子,因為心情好,這酒在詞人眼中也釀成微笑,可愛至極。少游喝酒,沒有酒杯,只有椰瓢,而且已經半破,眾人一起舀酒暢飲,是何等的歡樂。結局方面,充滿人生哲理,少游晚年,倍感認識間、官場上充滿坎坷,荊棘載途,而唯有醉鄉海棠花開,春意融融,相形之下,人間未免太小了,於是一聲嘆息:“醉鄉廣大人間小”。
後來橫州有人稱讚這首詞:
一脈香溪水自東,橋邊無復海棠紅。
秦郎跨鶴千年去,留得豪吟拌晚風。
海棠暮雨碧沉沉,觸動騷人一片心。
當日少游曾戾止,祝生最契訂知音。
槎江古蹟海棠橋,秦觀風流歷四朝。
祝氏芳鄰今在否,幸餘明月掛香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