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跑跑

介紹

2011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醉酒駕駛作為危險駕駛罪被追究駕駛人刑事責任。“五一”期間,發現醉酒駕駛者,將對其進行刑事拘役,醉駕者一旦被查實,將面臨最高半年拘役的處罰。而一些司機在酒後駕車發生事故以後或者遇到檢查酒駕的路段,選擇了逃跑,幾天之後又去交通部門“自首”,通過這種方式以減少處罰,被戲稱為“醉跑跑”。

背景知識

近日,網上流傳著關於醉駕肇事後如何逃避“入刑”處罰的規避圖。這份由網民總結的“醉駕肇事規避圖”,規避線路大致如下:醉駕—肇事後逃逸—酒醒後隱瞞飲酒情節投案—舉證不能—以自首論—從輕處罰。
坊間,還有人將網上規避圖略作修改:醉駕—遇到查車就跑—酒醒後投案—治安拘留。

“醉跑跑”會否越來越多?

醉駕肇事規避圖”由何而來,這不能不提到發生在深圳市的“5·13”孔某遠交通肇事逃逸案。
今年5月13日晚,司機孔某遠在南山區桂廟新村撞傷一對母女後逃逸,讓朋友孔某志留在現場頂包。隨後,事件被深大學生王某在微博曝光,輿論譁然。此後,深圳交警迅速立案,在一周內成功告破案件,肇事司機孔某遠被移交檢察機關,相關頂包人員、提供虛假證詞人員均被警方拘留。但事件卻沒有就此畫上圓滿的句號。案件引發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
市民在關注,孔某遠酒後駕車傷人逃逸,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在孔某遠肇事逃逸後,警方還能否取得其醉駕證據,其會不會因逃逸而使得罪責變輕?也正是因為這種關注,在網上和坊間催生了“醉駕肇事規避圖”。
交警在關注,根據孔某遠供述,事發前,其在餐桌上飲了11小杯白酒、2杯紅酒,根據常識判斷,警方認為,事發時孔某遠應該處於醉駕狀態,並最終提請檢察院以危險駕駛罪對孔某遠予以公訴。但法院會怎么判?
人們不無憂慮,“醉駕入刑”後,醉駕者遇到查車就逃逸(坊間俗稱“醉跑跑”)的現象會不會越來越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