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道

酒道

《酒道:喝酒那些事兒》分為上篇酒之史、中篇酒之魂、尾篇酒之趣三篇。上篇主要從中國人說:“人類最早的酒是我們釀造的”、歷史長河酒飄香這兩章闡述酒的發展歷史。中篇主要從酒造乾坤、酒釀傳奇、酒里藏情、酒能養生、酒在中國這五章講述了酒在歷史長河中發揮的作用以及關於酒的美好傳說和酒對人自身的作用等。尾篇從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杯酒釋前嫌,杯酒成知己;美酒群英薈萃展風姿;文人墨客多尚酒這四章講述了酒文化和酒的種類。《酒道:喝酒那些事兒》內容豐富,事例生動而典型,語言通俗易懂,讓讀者在閱讀中不會感到乏味枯燥。

基本信息

酒道
拼音:
解釋: 1.指有關酒和飲酒的事理。

所謂酒道,即對酒的品鑑之道,是以酒為媒,增進感情,抒發情懷的渠道,也是通過品酒、賞酒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飲酒藝術。
酒道是酒文化與精神的結合,需要飲者用心去學習、體驗及欣賞,明白品嘗酒的意義在酒之外,那就是文化,是生活與人生的意義。

酒道由來

中國的酒道是中國上萬年曆史文化和酒文化沉積的表現,是中國哲學美學長期浸潤的結果。早在中國封建社會之初的夏殷時代就有極為嚴肅的祭祀酒禮,便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酒道。《詩經》中有:“飲酒孔嘉,維其令儀”;“人之齊聖,飲酒溫克”,這是中國早期酒道的詩化語言。表示飲酒要有禮儀,要有風範;人要做到高雅聖潔,在飲酒上就應表現出溫文爾雅,恭謹得體。這也是古時酒禮的最好寫照。在古代酒禮與酒道基本上是統一的或兼而有之。孔子“唯酒無量不及亂”也是對酒道的最早注釋。全國酒道師職業考評管理辦公室的專家說:中國的酒道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是酒道之名是近幾年才真正從口頭轉向書面,並開始被人們所接受。

酒道核心

酒道的核心是品酒論文化。不同的人格修養必定產生不同的酒道形式和不同的飲酒過程。鑑賞、品嘗、寫詩、作畫是中國歷代酒道中的最高境界而划拳賭酒則是市井漢子的豪飲之舉。中國獨特的飲酒“行令”,是含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的酒道之一。
品酒不僅僅是對酒的品嘗,而是通過酒這一特殊的媒體,發揮人的不同潛能。有人品酒,神定氣清,品出才思泉涌,力作遺世;有人品酒,虛懷若谷,談古論今,與世無爭;有人品酒,以器為美,考古研今,怡然自得;也有人品酒,以酒解煩悶,以酒釋愁情,以酒松身心。

酒道發展

酒道的精華——品鑑是酒類行業未來消費教育和市場推廣的核心環節,我國有著數千年不間斷傳承的飲酒文化,因此決定了中國的“酒道”應當具備歷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深度。“酒道”應當是有著鮮活生命的文化形態。酒的物質形態,必須具有上乘的品質,而作為精神形態,則應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既要有西方文明的飲酒風尚,更要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讓消費者在飲酒中獲得文化消費的樂趣或者收穫。
由全國酒道師職業考評管理辦公室所開設的酒道師職業認證培訓專項課程中包含了全面的酒道文化和酒道表演內容,將極大的促進中國酒道文化的發展。

酒道意境

飲酒的意境,因個體而異,各人去心領神會,直至從中悟出生活與人生的道理,如政務、商務之用酒,如紅白事之用酒,如友人、情人、親人之用酒等意境各有不同。
有位韓國近代詩人趙芝薰,把酒道分成17段,如今仍被不少飲酒之人津津樂道。
去酒:根本不會喝;
畏酒:雖能喝但怕酒;
憫酒:會喝也不怕喝,但羞於喝醉;
隱酒:會喝也愛喝,卻吝嗇,暗中自己喝;
商酒:會喝又愛喝,卻只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喝;
色酒:並不是指烈酒或葡萄酒,而是指為了雲雨增趣而喝;
睡酒:因為睡不著才喝;
飲酒:為了要引起食慾而喝;
學酒:謂之酒卒,學習酒之真境者;
愛酒:謂之酒徒,著重於追求酒的情趣者;
嗜酒:謂之酒客,沉迷於酒的真味者;
暴酒:謂之酒狂,只求修煉酒道者;
長酒:謂之酒仙,諳熟酒道已得三昧者;
惜酒:謂之酒賢,珍惜酒又珍惜人情者;
樂酒:謂之酒聖,已經達到喝酒也罷,不喝也罷,對酒當前,悠然自得者;
觀酒:謂之酒宗,見酒即樂,不必再喝;
廢酒:謂之涅酒,這個境界,可以因酒而抵達另個境界者也。

酒道特性

全國酒道師職業考評管理辦公室的專家認為,首先,酒道體現的是一種高層次物質需求或精神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只有當生存需要得到保證以後才會去追求酒類消費,所以酒類消費所蘊含的是一種高級物質享受或精神享受,是一種文化價值為基礎的“感性商品”。其次,酒道內容的廣泛性和表現的多層面性。就釀酒而言,酒道表現在釀酒技術和工藝的探索改進上;在飲酒器具上,五花八門的酒器反映了人們在陶瓷工藝、燒制技術及美術鑑賞等方面的歷史進程;民間飲酒,敬神祭祀禮制,長幼尊卑有法度等酒禮酒俗,莫不是酒道的最直接表現;中國文學史上歷代墨客騷人的酒文、酒賦、酒詩、酒詞、酒歌、酒麴等,也給後世留下了令人擊節讚嘆的文學精品。再次,酒道的含蓄性和約束性。由於中國酒文化受儒家倫理道德的影響,形成了以“酒禮”、“酒德”為主要內容的儒家型酒文化思想,把酒當作是禮儀的象徵,飲酒活動是人們學禮、施禮,進而達到人、天合一的一個重要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