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管理

配送管理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活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全書編寫具體分工如下: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冷志傑擬訂全書提綱、撰寫前言,並編寫第1章、第10章的第三個案例;第2章、第4章、第7章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艷編寫;第3章、第5章和第6章由東北林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楊學春編寫;第8章和第9章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楊延嬌編寫;第10章的第一、第二個案例由長春稅務學院鄭秀戀編寫。

基本信息

定義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區域範圍內,根據用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並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流程圖

配送管理配送管理

一、貨物入庫

1.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入庫指令視倉儲情況做相應的入庫受理。

2.按所簽的契約進行貨物受理並根據給貨物分配的庫區庫位列印出入庫單。

3.在貨物正式入庫前進行貨物驗收,主要是對要入庫的貨物進行核對處理,並對所入庫貨物進行統一編號(包括契約號、批號、入庫日期等)。

4.然後進行庫位分配,主要是對事先沒有預分配的貨物進行庫位自動或人工安排處理,並產生貨物庫位清單。

5.庫存管理主要是對貨物在倉庫中的一些動態變化信息的統計查詢等工作。

6.對貨物在倉庫中,物流公司還將進行批號管理、盤存處理、內駁處理和庫存的最佳化等工作,做到更有效的管理倉庫。

二、運輸配送

1.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發貨指令視庫存情況做相應的配送處理。

2.根據配送計畫系統將自動地進行車輛、人員、應的出庫處理。

3.根據選好的因素由專人負責貨物的調配處理,可分自動配貨和人工配貨,目的是為了更高效的利用物流公司手頭的資源。

4.根據系統的安排結果按實際情況進行人工調整。

5.在安排好後,系統將根據貨物所放地點(庫位)情況按物流公司自己設定的最佳化原則列印出揀貨清單。

6.承運人憑揀貨清單到倉庫提貨,倉庫那頭做相應的出庫處理。

7.裝車完畢後,根據所送客戶數列印出相應的送貨單。

8.車輛運輸途中可通過gps車輛定位系統隨時監控,並做到信息及時溝通。

9.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後,經受貨方確認後,憑回單向物流配送中心確認。

10.產生所有需要的統計分析數據和財務結算,並產生應收款與應付款。

基本形式

(1)按配送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分類

①少品種或單品種、大批量配送

②多品種、少批量、多批次配送

③設備成套、配套配送

(2)接配送時間和數量分類

①定量配送

是指每次按固定的數量(包括商品的品種)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進行配送。

②定時配送

是指按規定的間隔時間進行配送。定時配送有以下兩種具體形式:

A.當日配送。

B.準時方式。

③定時定量配送

是指按規定時間和規定的商品品種及數量進行配送。

④定時定量定點配送

是指按照確定的周期、確定的商品品種和數量、確定的客戶進行配送。

⑤定時定線配送

是指在規定的運行路線上制定到達時間表,按運行時間表進行配送,客戶可按規定路線及規定時間接貨。

⑥即時配送

即隨要隨送,按照客戶提出的時間和商品品種、數量的要求,隨即進行配送。

(3)按配送組織者分類

①商店配送

是指配送組織者是商業零售網點的配送。商店配送有如下兩種形式。

A.兼營配送形式。

B.專營配送形式。

②配送中心配送

是指配送組織者是專職從事配送的配送中心。

③倉庫配送

倉庫配送是以一般倉庫為結點進行配送的形式。

④生產企業配送

這種配送的組織者是生產企業,尤其是進行多品種生產的生產企業,直接由本企業開始進行配送而無需將產品發運到配送中心再進行配送。

(4)按經營形式分類

①銷售配送

是指配送企業是銷售性企業,或銷售企業進行的促銷型配送。

②供應配送

是指企業為了自己的供應需要所採取的配送形式,往往由企業或企業集團組建配送結點,集中組織大批量進貨,然後向本企業配送或向本企業集團若干企業配送。

③銷售——供應一體化配送

銷售企業對於基本固定的客戶和基本確定的配送產品在自己銷售的同時承擔對客戶執行有計畫供應的職能,它既是銷售者又是客戶的供應代理人。

④代存代供配送

是指客戶將屬於自己的貨物委託配送企業代存、代供,有時還委託代訂,然後組織對本身的配送。

(5)按配送專業化程度分類

①綜合配送

是指配送商品種類較多,不同專業領域的產品在一個配送結點中組織對客戶的配送。

②專業配送

是指按產品性狀不同適當劃分專業領域的配送方式。

③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

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業者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

A.發貨貨主主體型共同配送。包括:

a.與客戶的共同配送。

b.不同行業貨主的共同配送。

c.集團系統內部的共同配送。

d.同行業貨主的共同配送。

②以物流業者為主體的共同配送

產生背景

二戰後,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界發生了下列變化。首先,新型的生產方式被普遍採用。“即時生產方式”逐步取代了傳統的作業方式,“彈性生產系統”得到了推廣。其次,生產者和需求者對後勤服務的要求日趨提高,不但要求減少後勤服務的支出,而且要求提高服務質量。

物流合理化包含以下內容:

(1)物流結構合理化。

(2)物流過程(或物流運動)優質化。

(3)物流體制科學化。

發展及現狀

形態

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尤其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剩,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必然採取各種各樣推銷手段,送貨最初便是作為一種不得已的推銷手段出現的。僅將其做為推銷手段而不認識到做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手段,在有些國家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出現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業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將送貨看?quot;無法迴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活動,甚至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盈利

許多國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達一點。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主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創造出更多盈利,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段,這種認識的轉變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可以為經濟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與技術裝備方式,將"無法迴避、令人討厭,且費力低效的活動轉變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動。

第二,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發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過程中的潛力,不少實踐證明,包括配送在內的物流領域開發,可以取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礙於企業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分工,服務性生產大大發展,服務性社會出現,使人們增強了配送的主動服務性質,成為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

序言

配送作為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物流活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化信息網路和全球化市場網路的逐漸形成,新產品占領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從而要求企業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快速反應,不斷地滿足客戶對產品“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因此,配送活動對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具有關鍵作用,在市場中也被賦予了越來越豐富的內涵。

本書的核心是對物流配送各功能環節的管理,本書主體結構是以物流配送相關理論為基礎,以物流配送各功能環節管理為特色,輔以經典案例介紹相關知識和實踐經驗。物流配送管理的研究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本書力求涵蓋物流配送管理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建立一個簡明、實用而又不失“現代性”的物流配送管理體系是本書編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書編寫具體分工如下: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冷志傑擬訂全書提綱、撰寫前言,並編寫第1章、第10章的第三個案例;第2章、第4章、第7章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艷編寫;第3章、第5章和第6章由東北林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楊學春編寫;第8章和第9章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楊延嬌編寫;第10章的第一、第二個案例由長春稅務學院鄭秀戀編寫。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教學和實際使用中效果較好的資料,作者已經儘可能詳細地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對這些作者表示感謝,有些文獻也可能被引用了,但由於作者的疏忽沒有指出資料出處,在此表示萬分歉意。

在編書過程中,編者多方查證,小心謹慎,但由於這個領域發展較快,尤其實踐中的發展情況比較複雜,選擇正確而實用的理論和技術介紹給學生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因此在編寫過程中難免出現不足,真心希望讀者提出批評指正意見。

本書可用於普通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40學時的專業課教學和30學時的選修課教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