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527)

酈道元(?~527)

《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 《水經注》40卷,全文超過《水經》20餘倍。 酈道元著,王先謙校:《水經注》,巴蜀書社,成都,1985。

酈道元(?~527)

正文

中國北魏地理學家。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年有皇興三年(469)、延興二年(472)之說,但都缺乏可靠依據;卒於孝昌三年(527)。
他生於仕宦家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書郎,以後歷任潁川太守、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孝昌三年任關右大使時,在陰盤驛(今陝西臨潼附近)為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酈道元一生勤於讀書和著述。《魏書》卷八十九說:“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但除《水經注》外,其餘著作都已亡佚。
《水經注》是酈道元為《水經》所作的注文。《水經》全書 1萬餘字,《唐六典·注》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作者不詳,其撰述年代歷來說法不盡相同。《四庫全書提要》推論:“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巳為廣魏,則決非漢時;《鍾水》條中,稱晉寧仍曰魏寧,則未及晉代。推文尋句,大概三國時。”以後多數學者同意這種說法。
《水經注》40卷,全文超過《水經》20餘倍。《唐六典》說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涉及的河流近於《水經》的10倍。《水經注》以河川為綱,記述的內容包括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農業地理等。此外,也有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資料。《水經注》描述的地域範圍,大體上是西漢王朝的轄境,部分涉及域外,例如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中南半島以及朝鮮半島。
為撰寫《水經注》,酈道元蒐集了大量資料,在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獻達470餘種,金石碑刻達350餘種,另有大量未指明來源的地圖、方誌、歌謠、諺語等。他所引用的文獻、碑刻等大部分已亡佚,由於他的引用方保存至今。酈道元十分重視實地考察,每到一處便“訪瀆搜腐”,觀察水道分布、水利設施及其流經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全書許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糾正了《水經》的許多錯誤,並指出文獻引用處的正誤。由於當時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勢,酈道元的足跡未能到達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錯誤。
《水經注》成書的年代,從注文中出現的最後一個年代是北魏延昌四年 (515),和酈道元被害於孝昌三年(527)而論,必在此十餘年之間。《隋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此書均作40卷,說明此書當時仍還完整。至北宋景祐年代(1034~1038)的《崇文總目》,著錄此書為35卷,已佚5卷。今本40卷,是後人按原卷數拆湊的。

酈道元(?~527)酈道元(?~527)
《水經注》資料豐富,語言生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時在歷史學、金石學、語言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價值。
參考書目
 酈道元著,王先謙校:《水經注》,巴蜀書社,成都,1985。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1985。
 陳橋驛:《水經注研究二集》,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1987。

配圖

酈道元(?~527)酈道元(?~527)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