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秉仁先生與澳門教育

《鄺秉仁先生與澳門教育》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振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鄺秉仁先生與澳門教育鄺秉仁先生與澳門教育

《鄺秉仁先生與澳門教育》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鄺秉仁先生的專訪,共六篇,下篇為鄺秉仁先生的著述。其分四輯,另附錄鄺先生生平大事記一篇。

鄺秉仁先生,廣東台山人,1915年出生,在培正服務長逾五十年,先後出任該校教導主任、事務主任、副校長、校長等職,至1985年9月1日榮休。鄺秉仁先生於1981年獲葡萄牙總統頒授“公共教育文職功績司令級勳章”,-為第一位獲得該項殊榮的華人。澳門華務廳在《澳門政府公報》有如下的簡介:“鑒於鄺秉仁獻身於教育事業達四十多年,對連續多代的青少年的培養,貢獻良多。其中有些青年更以他為榜樣,接續其偉大使命而從事於高尚的教師職業。承認這位傑出的教師具有竿有的高潔的公民品德,從而在其所屬社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公民,備受愛戴和尊重。”

培正在澳門興學育才逾七十年,鄺秉仁先生是名副其實的“培正人”。文集中的文字資料,都是從培正的校刊和通訊錄等一手資料輯錄出來的,至於六篇訪問稿,更是難得的口述史料。從這些文字和口述的文獻中,讀者不但可以看到澳門培正的茁壯成長,還可以從培正的發展透視近百年來中國教育的發展。

作者簡介

鄭振偉(Chun Wai CHENG),男,1963年生於香港,原籍廣東普寧。香港大學文學士(1986)、哲學碩士(1992)、哲學博士(1999),澳洲南昆士蘭大學教育學碩士(2004)。大學畢業後曾任中學教員,1 990年轉職香港嶺南學院,從事行政及研究工作,期間曾任《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現代中文文學學報》《嶺南學報》(新)等學報執行編輯,2001年應聘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現職稱為副教授,並出任副院長。編有《當代作家專論》《女性與文學一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合編有《方法論與中國小說研究》《柏楊的思想與文學》《香港八十年代文學現象》《宋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漢唐文學與文化研究》等專論。個人論著有《中文文學拾論》《鄭振鐸前期文學思想》《意識·神話·詩學一文本批評的尋索》和《道家詩學》。另有單篇論文發表於學報及雜誌。

目錄

上篇 鄺秉仁先生專訪

鄺秉仁先生專訪(一)

鄺秉仁先生專訪(二)

鄺秉仁先生專訪(三)

鄺秉仁先生專訪(四)

鄺秉仁先生專訪(五)

鄺秉仁先生專訪(六)

下篇 鄺秉仁先生文輯

第一輯 回憶及雜錄

坪石培聯憶舊

九月十二日早會鄺秉仁先生勉同學克服缺點

一九六八年級仁社成立紀念會講詞

偶拾篇

一九六七年度澳校畢業典禮紀盛

美加之行——在港同學會月會報告

澳門培正中學近況

問題學生

加強中文教學

我對“紅藍精神”的體會

與澳門培正中學英社同學談“紅藍精神”

緬懷東山

衷心的感謝

澳門培正五十年

培正中學一百一十年

第二輯 贈言

我要說的幾句話(1951匡社同學錄)

贈言(1961年善社)

贈言(1965年耀社)

贈言(1966年皓社)

贈言(1966年恆社)

贈言(1967年仁社)

贈言(1968年升社)

贈言(1969年謙社)

贈言(1970年剛社)

贈言(1971年賢社)

贈言(1972年勤社)

贈言(1973年基社)

贈言(1974年昕社)

贈言(1975年捷社)

敏社同學錄序(1976年)

贈言(1977年傑社)

贈言(1978年英社)

贈言(1979年榮社)

贈言(1982年駿社)

贈言(1983年凱社)

贈言(1985年博社)

第三輯 往來書信

陳恩美致林署理校長、鄺主任、各位老師、

各位同學(1962年12月24日)

鄺秉仁致周公諒、高雁雲——鄺副校長飛抵美加

備受各地同學歡迎(1971年10月12日

鄺秉仁致周公諒、高雁雲——鄺校長訪問渥太華

滿地可備受歡迎(1971年11月1目)

蘇元濟致鄺秉仁——升學香港中大或浸院較為

上算(1973年2月9日)

1934年蔭社港社友致澳社友書

1976年6月26日

陳繼明致鄺秉仁(1977年7月11日

李紀麟致鄺秉仁(1978年10月17日)

林思顯致鄺秉仁(1979年11月21日

鄺秉仁致趙利民(1981年4月29日)

趙利民致鄺秉仁——憶坪石培聯

1981年11月1日

鄺秉仁致同、康、薛、黃諸弟——鄺校長游美加

1981年11月16日

李鶴齡致鄺秉仁——蔭社同學近況

(1982年10月1日)

高惠珠致鄺秉仁——母校溫情難以斗量

(1983年)

第四輯 校務報告

第一段 考教導會議——教導處報告本段教導概況(1959年)

教導會議(1960年)

舉行第二段考教導會議(1960年)

學期終結舉行教導會議(1960年)

鄺主任在末次周會報告:“一學期來的教導工作概況”(1961年)

鄺秉仁主任在學期終結教導會議作半年來教導處

工作報告(1962年)

校務報告(1979年)

校務報告(1980年)

校務報告(1981年)

附錄鄺秉仁先生生平大事記截至(1985年榮休)

原文出處

編後記

前言

《澳門教育史研究叢書》是澳門大學重點研究領域(University Key Research Areas)之一的“澳門教育史研究”項下“澳門教育史資料庫五年(2008-2012)計畫研究課題組”(RG-UL/07.08S/Y1/SWJ/FED)研究成果的發表園地之一。

這套叢書不論以史料選集、論文選集、校史選集、人物專書、研討實錄等形式出版,亦不論以中文、外文等文字呈現,率皆經過認真的撰稿或選稿、公開的發表與研討、嚴謹的審查與修改、仔細的編輯與校讎等程式,方才付梓。

作為該課題組的主持者,本人特撰成此一序文,將該課題組自研究重點的確認、論壇平台的建立、課題組的正式成立、研究工作的展開等事項作成簡要記載,以為備忘。

精彩書摘

教:澳大還是東亞大學的時候,不需要交稅。

鄺:大概我覺得這幾個提案特別重要,對教育界的影響比較大。另外,我覺得澳門培正有幾項措施值得一提,楊秀玲也有份參與這些措施的制定。當時培正有很多規章,其中一期校慶的特刊,我忘記了是哪一期,當中有提及教職員福利。當時教職員有福利條例,又有退休權條例,退休條例後來改為公積金條例。

退休條例大概是這樣的,工作到65歲就可以申請退休。但我到了65歲的時候,因為校董會要求我繼續留任,所以續任了三年,到68歲的時候,我再次申請退休,校董會又不批,到了70歲申請退休方才成功。所以我一退休便移民美國。

學校退休金條例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如果申請退休的人在校服務年期很長,學校將無法支付巨額的退休金,故後來把條例改了,當時只餘下五個人能夠享有舊制的福利,其餘都改用公積金制度。我覺得改革後的制度好一點,教員一入職,學校和教員各付百分之五,五年之後學校加百分之一,最後加至百分之十。到退休的時候,便可以全數拿到一筆公積金。

教:退休的條例源自五六十年代,抑或是70年代?

鄺:我當校長的時代已有。

教:我指的是退休金這一條規章。

鄺:在廣州的時候已有。澳門培正只是把這些條例“搬”過來。

教:我曾經看到一些資料,顯示培正給予教職員的待遇是相當好的。例如:當初培正興建大樓的時候,騰空了若干房間,以低廉的價錢供教員租住。

鄺:對。培正九十周年紀念大樓。

教:沒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