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柏輝

鄺柏輝

鄺柏輝,廣州從化江埔村人,家貧,小時候給人當過放牛娃、要過飯、當過長工。上世紀50年代,他中學畢業分配到公安系統。從內勤、警衛、教導員直到從化市公安局政委、一級警督。就是上世紀50—80年代,他為一些國家領導人擔任警衛任務。親自擔任警衛的就有劉少奇、周恩來、鄧穎超、朱德、鄧小平、彭真、董必武、陳毅、徐向前、粟裕、李富春等20多人;還有胡志明、西哈努克、武元甲、蘇發努馮等等外國領導人。退休後在家裡開辦家庭博物館。

基本信息

鄺柏輝與他的家庭博物館

鄺柏輝老人,廣州從化江埔村人,上世紀50年代,他中學畢業分配到公安系統。從內勤、警衛、教導員直到從化市公安局政委、一級警督。 現已退休。
40年來,除日常公安任務,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紀50—80年代,他為一些國家領導人擔任警衛任務。親自擔任警衛的就有劉少奇周恩來鄧穎超、朱德、鄧小平、彭真、董必武、陳毅、徐向前、粟裕、李富春等20多人;還有胡志明、西哈努克、武元甲、蘇發努馮等等外國領導人。

給偉人當警衛

“最讓我敬佩的是周總理和鄧大姐。”1958年到1959年,鄧大姐來溫泉,他剛20齣頭,擔任近身警衛。第一次見面,她和藹地說,叫大姐就行了,不要叫首長;又問起工作和家裡的情況。第二年來,一見面就說:“小鄺,你父母身體還好嗎?你哥哥鄺柏洲還在縣委當新聞秘書嗎?”鄺柏輝驚奇得瞪大了眼睛。周總理到從化視察,與民眾吃的是一樣米飯,一次不慎掉下一小塊饅頭,也撿起來洗乾淨再吃。1959年1月12日下午,周總理回北京,上路時,他一眼瞥見鄺柏輝和同事在外圍警戒,他繞過汽車、橫過公路、跨過草地,專門走到竹林邊與他們握手道別:“再見啦,你們辛苦了。”鄺柏輝回憶起來仍非常感動:總理專門走這么遠過來道別,自己竟沒想起說一聲謝謝。
鄧穎超和鄺柏輝等在溫泉香粉瀑木橋上合影鄧穎超和鄺柏輝等在溫泉香粉瀑木橋上合影

在溫泉村,周總理髮現民眾沒洗澡的地方,幼稚園阿姨要到很遠地方取溫泉水給小朋友洗澡,當地民眾每天也是這樣去挑,就建議建溫泉水沖涼房。他和鄧大姐率先每人捐出100元。不久,有冷熱水管的浴室建起來了,按總理意見,特地為兒童設計了兩間浴室。
鄺柏輝警衛生涯是他人生難忘的經歷。1996年,他從崗位上退下來。廣州市政協任命他為文史委專員,除了寫回憶錄,還能做點什麼呢?一天,他看到鄧大姐送給他的明信片、相盒等,眼前一亮———把自己經歷展示出來,讓偉人們的高風亮節更真切長遠地影響社會。

集藏品費心力

老人天天騎上腳踏車,從5公里外的宿舍跑回江埔村祖屋,把5室1廳及走廊近200平方米整理出來。剛開始分類有些凌亂,他請教了廣州檔案館等,終於理順檔案,這樣堅持了3年。1999年,家庭博物館開張,免費向社會開放,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博物館分歷史文物室、警物史料室、歷史文獻室、國家領導人紀念廳、圖書資料室、書畫展覽室以及民俗風物走廊。一進大廳,就可以看到鄧大姐贈的瓦枕、相盒、明信片等;何香凝老人看了他畫的鉛筆畫後所贈的兩幅自繪工筆畫;還有大量歷史照片。為不斷豐富展品,鄺柏輝省吃儉用,兩件侵華日軍的指揮刀記錄屠殺中國人歷史,一下就花去他上千元。數百元一套的文史書籍一買五六套。
許多藏品還得靠“鐵關係”。他的岳父是抗日東縱手槍連長,行軍背包“順理成章”拿過來。最難收齊的要算當年志願軍幾件必備品:“中國人民志願軍”胸章、“獻給最可愛的人”搪瓷杯、圍巾、和平紀念章。他從一位老朋友那裡軟磨硬泡,總算得到搪瓷杯,還不滿足,天天去“看”老友。見他鍥而不捨,老友將全部珍藏送給了他。“雖然實物已超過了1000件,文字資料4000多份,但我還在不斷努力。”他說。

受歡迎很滿足

這些珍貴史料的獨特價值,讓廣州檔案館和從化檔案館專門給他的家庭博物館掛上了“鄺柏輝家庭檔案館”的牌子。他欣慰,參觀者從市領導到普通市民各階層,其中青少年就有4000多人次,有的專程從增城、東莞、河源等地趕來,從化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為博物館掛上了“從化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的牌子。
老政委為博物館花了幾乎全部積蓄、心血和時間,費心費力令鄺柏輝老人罹患了嚴重老年病。但他是從化市關工委委員、少工委顧問,中、國小、幼稚園和單位只要有需要,他從不推辭,馬上去給後一代講課。當他在留言簿上看到師生們熱情洋溢的留言,他感到“很滿足,人生雖短,夕陽無限啊”!

鄺柏輝與亞運火炬

2010年11月7日15時,廣州亞運火炬來到亞運馬術項目比賽的舉辦地從化市,在近萬市民沿途助威之下,16名火炬手在金甌廣場展開傳遞“潮流”

75歲的火炬手鄺柏輝75歲的火炬手鄺柏輝

火炬的激情之旅。而在16個火炬手之中,年紀最大的,就是曾任周恩來、鄧小平領導人警衛、自辦家庭博物館為青少年進行關懷教育的,今年75歲的鄺柏輝老人。同時,鄺柏輝老人在亞運火炬傳遞過後把火炬放進他的博物館珍藏,讓前來參觀的人觀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