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琴

其學術研究著重於川康地理、川江航運、巴蜀文化、四川金石、重慶地方史等方面。 在巴蜀史研究、西南史地研究、少數民族史研究、四川河道研究等方面,他是公認的名家。 主要著述有《益教漢隸集錄》、《重慶市博物館藏畫像磚選集》、《巴蜀史跡探索》、《巴蜀史稿》、《近代川江航運簡史》等。

鄧少琴(1897~1990)是我國老一輩德高望重的考古、文博、歷史和民族學專家。原名作楷,字紹勤,中年後以字之諧音作少琴。重慶江津市人。青年時曾供職於重慶《強國報》社、《新蜀報》社、重慶聯合中學、省立第二女子師範、江津中學等。抗戰期間,楊家駱領導的"中國學典館"遷渝,鄧、楊二人共創北泉圖書館、博物館。1943年,鄧少琴來到成都,任四川大學版本整理委員會主任。1948年,他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因其授課風趣,內容詳實而得到學生們的喜愛,他開設的《川康歷史》《西南民族史》等課程,更是引起學生們的極大興趣。1949年後,受聘為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1951年,聲名甚高的鄧少琴突然放棄了四川大學的優厚待遇,離開了他生活了8年之久的成都,去重慶與徐中舒馮漢驥等共同籌建西南博物院(重慶市博物館前身),任博物院秘書,主持日常工作。大區撤銷後,任重慶市博物館副館長,80年代任學術顧問。其學術研究著重於川康地理、川江航運、巴蜀文化、四川金石、重慶地方史等方面。在巴蜀史研究、西南史地研究、少數民族史研究、四川河道研究等方面,他是公認的名家。主要著述有《益教漢隸集錄》、《重慶市博物館藏畫像磚選集》、《巴蜀史跡探索》、《巴蜀史稿》、《近代川江航運簡史》等。主要論文有《西康木雅鄉吳王甲爾布考》、《談西南的岩棺葬制》、《涪陵新出土的巴族銅器和錯金編鐘》等。手稿有《西南歷史地圖集》、《西南交通史》、《北泉金石文徵》、《天風閣詩稿》等。
為了弘揚鄧老的學術思想和紀念這位學術前輩誕辰一百零五周年,四川省歷史學會特此召”鄧少琴教授學術思想研討會“,邀請川渝兩地專家學者參加。同時其子女出資、由巴蜀出版社出版的《鄧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論集》也面世。這部論集較全面地編選了鄧老一生所撰關於巴蜀史與文物、巴蜀民族史志以及巴蜀近現代史的代表性論著。其中巴蜀古史的研究碩果最引人注目。從這部論集中,不但可以窺見鄧老治巴蜀古史的嚴謹專致、鍥而不捨的探索腳印,同時也體現了他誠樸忠實、一絲不苟的學風。
註:右上角照片說明,民族學家鄧少琴(右一)、黃現璠(居中)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