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說琴諫齊王

鄒忌說琴諫齊王

典故出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鄒忌(約前385-前319),戰國時齊國大臣。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於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齊威王(前356~前320),中國戰國時期齊國國君。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君臣之間這段故事成為千古佳話。

故事背景

公元前356年,齊桓公死後,兒子齊威王即位。齊威王迷戀彈琴,經常獨自在後宮內撫琴自娛,不理朝政。一晃九年過

鄒忌說琴諫齊王鄒忌說琴諫齊王
去了,國家日趨衰敗。周邊國家看到齊威王如此荒唐,接連起兵進犯,齊國連吃敗仗。

故事發展

鄒忌說琴諫齊王鄒忌說琴諫齊王
一天, 有個名叫鄒忌的齊國人,自稱是高明的琴師,走進王宮,對侍臣說:“聽說大王愛彈琴,我特地前來拜見,為大王撫琴”。侍臣稟報齊威王,齊威王一聽很高興,立即召見鄒忌。
鄒忌走進內宮聆聽齊威王彈琴。聽完後,他連聲稱讚道:“好琴藝呀!好琴藝……”齊威王不等鄒忌稱讚聲落音,連忙問道,"我的琴藝好在哪裡"?鄒忌躬身一拜道:"我聽大王那大弦彈出來的聲音十分莊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聽大王從那小弦彈出來的聲音是那么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賢相的形象;大王運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純熟,彈出來的個個音符都十分和諧動聽,該深沉的深沉,該舒展的舒展,既靈活多變,又相互協調,就像一個國家明智的政令一樣。聽到這悅耳的琴聲,怎么不令我叫好呢!"鄒忌接著說道:"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必須專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風浩蕩,猶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澗溪水,像似臣也;應彈哪根弦就認真地去彈,不應該彈的弦就不要彈,這如同國家政令一樣,七弦配合協調,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彈琴和治國的道理一樣呀!"
齊威王說:“先生,你的樂理是說到我的心坎里,但是光知道彈琴的道理還不夠,必須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鄒忌於是離開琴位,兩手輕輕舞動,只擺出彈琴的架勢,卻並沒真的去彈。齊威王見鄒忌如此這般,惱怒地指責道:"你為何只擺空架子不去真彈琴呢?難道你欺君不成"?鄒忌答道:“臣以彈琴為生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您心情舒暢;您有國家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這個道理大王要三思。”齊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鄒忌大談治國定霸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