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經濟開發區

鄆城經濟開發區

鄆城經濟開發區,山東鄆城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9年11月,2006年3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近年來,山東鄆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目前入園企業達到143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5.6億元。先後有勝利油田、中糧集團、雲龍集團、清華紫光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園區。

概況:

山東鄆城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9年11月,2006年3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近年來,山東鄆城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目前入園企業達到143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5.6億元。先後有勝利油田、中糧集團、雲龍集團、清華紫光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園區。2006年園區共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出口交貨值3500萬美元,上交稅金1.1億元,就業人員達2.2萬人。2006年12月17日被山東財富論壇評為“最具投資價值的地方”。

地理位置

經濟開發區位於水滸故里、山東鄆城縣城東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220國道和018省道交貫其中,西距京九鐵路6公里,東距濟寧機場50公里,日照港320公里,日東高速和正在興建的濟菏高速、菏蘭高速、菏徐高速、德商高速進一步拉近了鄆城與大中城市的距離。

文化底蘊

鄆城文化底蘊深厚。鄆城歷史悠久,是千年古縣,早在春秋時期築城名鄆。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水滸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水滸好漢宋江、晁蓋、吳用都是鄆城人,與水滸故事有關的遺址遺蹟較多,有智取生辰綱的黃泥崗,宋江殺惜的烏龍院,夢得天書的九天玄女廟,宋江故里的宋宅、宋坑、宋井等。優秀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是聞名全國的“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書畫之鄉”。鄆城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湧現出著名歌唱家彭麗媛等一批名人。宋江武術院列全國十大名武館(校)榜首,其組建的“狗娃藝術團”以獨特的魅力享譽海內外。

資源和規劃

資源

鄆城自然資源豐富。黃河流經鄆城28公里,年均引水量2.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4.32億立方米。光熱充足,雨熱同季,土層深厚,物產豐富。地方名產較多,小尾寒羊被譽為“中華國寶”、“世界明珠”,魯西黃牛馳名中外,鄆半夏明代曾作為貢品。鄆城農業基礎好,是全國商品糧、優質棉、魯西黃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生產基地縣和平原綠化先進縣,農業增加值和糧食、棉花、油料、肉類總產量五項指標曾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鄆城煤炭資源豐富,巨野煤田是華東地區最後一塊儲量最大、煤質最優的煤田,是中國規劃的十三個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總儲量55.7億噸,設計7對礦井,在鄆城境內煤炭儲量28.15億噸,占巨野煤田總儲量的50%以上,設計4對礦井,年設計生產能力825萬噸。趙樓、郭屯、彭莊、鄆城四對礦井全面開工建設,彭莊礦井已正式投產運營,趙樓礦井年內試生產,郭屯礦井320萬千瓦坑口電廠和鄆城煤礦2×100萬千瓦天然焦發電示範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已報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核准,煤電化開發潛力巨大。

規劃

園區規劃面積16.61平方公里,由全國知名的青島規劃設計院進行了高起點、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園區以工業為主導,按項目性質規劃為木材加工工業區、紡織工業區、食品加工工業區、機械電子工業區、醫藥化工工業區等板塊,並配套規劃了行政、商貿、文、教、衛和生活區及廣場綠地,較好地體現了“現代化、生態化、功能化”的要求,並委託山東大學環境科學院做了區域環評,繪製了一個現代化新城區的宏偉目標。
基礎設施完善 園區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多方籌集資金,千方百計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億元,建成四橫四縱八條主道路,總長度28公里,硬化路面70萬平方米。電力供應充足,為降低企業成本,園區正在建設自備熱電廠。電廠規劃總投資7.5億元,總裝機容量12.5萬千瓦,一期工程已竣工投產,入園企業可享受優惠電價。供排水、電訊、有線電視和路燈、綠化同時配套,工業園區3.5平方公里區域已具備了“七通一平”的條件。
2006年6月底完成迎賓路南部“兩橫三縱”全長6.85公里道路建設,硬化面積1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在迎賓路南部4平方公里內新實現“七通一平”。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建設棉紡織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區。

產業優勢

立足豐富的資源,圍繞產業優勢,以民營經濟為主攻方向,走“小企業、大群體,小產品、大市場,小資本、大聚集,低成本、高效益”發展之路,棉紡織、畜產品加工、搪瓷製造三大優勢產業發展迅猛,群體規模優勢明顯,成為園區的主導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目前園區棉紡織企業發展到40處,紗錠近50萬枚,織機3000台,紡、織、印、染、服裝加工一條龍的生產體系正在形成;畜產品加工企業12家,肉類加工能力5.5萬噸,產品出口到法國、德國、俄羅斯及中東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日用搪瓷製品年產5萬噸,產量占全國的近50%,鄆城縣2006年11月被中國輕工業總會、中國搪瓷業協會授予“中國日用搪瓷製品生產基地”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