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蘇區

鄂豫皖蘇區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所創建革命根據地之一。它的前身是鄂東根據地、豫南根據地和皖西根據地。1931年,紅軍攻占光山縣新集(今新縣縣城)後,將三個根據地連線成鄂豫皖蘇區。當年11月,建立了紅四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大別山為中心,最盛時期包括周圍20餘縣,成為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基本信息

鄂豫皖蘇區鄂豫皖蘇區
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建於1957年、占地330畝由大門、烈士浮雕牆、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堂、革命鬥爭史陳列室、吳煥先半身塑像、烈士紀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組成。

大門 為現代建築,園名由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

烈士浮雕牆 用花崗岩雕塑而成,生動反映了鄂豫皖蘇區三支主力紅軍誕生、農民武戰鬥爭和蘇維埃政權及黨組織建立的宏偉歷史場面。

烈士紀念碑 高13.1米,正面有朱德親筆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紀念堂 存放有各個時期的烈士英名錄,陳列著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煥先等,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等

著名烈士事跡介紹,珍藏著一代名將許世友等將軍和烈士珍貴遺物。

革命鬥爭陳列室 主要反映鄂豫皖蘇區首府人民的革命鬥爭歷程和鄂豫皖蘇區各個革命鬥爭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吳煥先半身塑像 由青色花崗岩底座和漢白玉半身塑像組成,底座鐫刻有李先念、徐向前等領導人題詞。

烈士紀念亭 為仿古建築,登上亭台,可俯瞰新縣山城風光。

烈士墓地 松柏疊翠,環境幽靜。安葬著近百位烈士和紅軍將領的骨灰,其中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郭述申、共和國著名將領吳先恩、張池明電影《五更寒》主人公原型劉名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創作者之一程坦均安息在這裡。

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屬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這裡依山傍水、環境優雅,是旅遊、休閒、娛樂、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理想場所。

地理位置

位於湖北省紅安縣稞子山,是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鬥爭中犧牲的先烈們而於1990年在原紅安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陵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館、紅軍幹部骨灰堂、紅安縣革命博物館、李先念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等大型紀念建築物。革命烈士紀念館內共展出著名烈士230餘人的遺物、照片、詩抄和雕塑等展品。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

背景資料

鄂豫皖蘇區鄂豫皖蘇區
1927年11月13日,中共黃麻區特委領導黃(安)麻(城)農民起義,建立了黃安縣農民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創建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有力地推動了鄂豫皖邊界地區鬥爭的發展,史稱“黃麻起義”。1929年5月和11月又先後爆發了商(城)南起義、六(安)霍(山)起義,分別創建了鄂東南、皖西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根據黨中央決定,中共鄂豫皖邊特委和鄂豫皖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標誌著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形成。次年11月,鄂豫皖蘇區紅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至1932年6月,鄂豫皖蘇區紅軍先後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圍剿”,建立了26個縣的革命政權。1932年10月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失敗,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始戰略轉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