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虞侯

都虞侯,最初出現在唐代後期,當時藩鎮節帥以親信武官為“都虞侯”、“虞侯”,于軍中執法;同時在中央軍,如神策軍中也設有此職。宋代沿置,但由於侍衛司都虞侯位高權重,一般不設——這也和“二司”走向“三衙”的變化有關。可以參見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陳鋒先生《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中相關敘述。

簡介

都虞侯,最初出現在唐代後期,當時藩鎮節帥以親信武官為“都虞侯”、“虞侯”,于軍中執法;同時在中央軍,如神策軍中也設有此職。[不過,“虞侯”一職出現較早,本為掌水澤出產之官,所謂“藪澤之薪蒸,虞侯守之”(《左傳·昭公二十年》)。宇文泰相西魏時,置“虞侯都督”,後世沿襲。為東宮禁衛官,掌偵察、巡邏。]
到五代時,都虞侯為禁軍高級軍官。後梁有六軍馬步都虞侯,後唐以後為侍衛親軍(即殿前、侍衛二司,侍衛司又分侍衛親軍馬軍司和步軍司)的高級軍官,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司都虞侯、殿前司都虞侯、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四種都虞侯,為各司的第三把手,僅次於都指揮史、副都指揮史。(另外,殿前司都指揮史上面還有正副都點檢)參見張其凡先生《五代禁軍研究》。
宋代沿置,但由於侍衛司都虞侯位高權重,一般不設——這也和“二司”走向“三衙”的變化有關。可以參見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陳鋒先生《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中相關敘述。
大致來說,五代後期(主要指後周)和宋代,中央禁軍(二司三衙)長官排行如下:
1.殿前司都點檢、
2.殿前司副都點檢、
3.侍衛親軍馬步軍司都指揮史、
4.侍衛親軍馬步軍司副都指揮史、
5.侍衛親軍馬步軍司都虞侯、
6.殿前司都指揮史、
7.殿前司副都指揮史、
8.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史、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史、
9.侍衛親軍馬軍司副都指揮史、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史、
10.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侯、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侯、殿前司都虞侯。
不過,宋代前四種武官不設、“侍衛親軍馬步軍司都虞侯”基本不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