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辛大之鄂

都下送辛大之鄂

《都下送辛大之鄂》——為孟浩然在長安送辛大回鄂州時做的詩,在表達辛大空有“濟川”之心,而沒有發揮“調鼎”之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是忘卻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鬥角的機心的人。

基本信息

詩詞內容

都下送辛大之鄂都下送辛大之鄂
南國辛居士,言歸舊竹林。
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余亦忘機者,田園在漢陰
因君故鄉去,遙寄式微吟。

詩詞鑑賞

前四句敘述辛大,後四句敘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鄉去了。他空有“濟川”之心,而沒有發揮“調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稱為居士。“濟川”,在這裡也是求官的比喻。“調鼎”本來是宰相的職責,這裡用來比喻做官。這兩句詩,寫得很堂皇,說穿了,只是說;他想求個一官半職,可是竟沒有到手。有人把“濟川心”講做“救世濟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後半首說自己也是一個“忘機者”,家園也在漢水邊上,因為聽說你要回家去,所以從遠地寄這首詩給你,以表慰問之情。“忘機者”是忘卻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鬥角的機心的人。這是高尚的比喻,事實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敗者。《詩經·邶風》有一首詩,題名《式微》。有一個黎國的諸侯,失去了政權,寄居在衛國。他的臣子做了這首詩,勸他回去。“式微”的意義是很微賤。亡國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賤之至的人。孟浩然說這首詩是“式微吟”,是鼓勵辛大回家鄉的意思。這個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進士,和孟浩然一樣的失意人物。所以這首送別詩,沒有惜別之意,而表達了自己的式微之感,從而抒寫了自己的鄉愁。古典文學中用“式微”一詞,相當於現在的“沒落”。“式饊吟”就是“沒落之歌”。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王維合稱為"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閒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相關詩詞

高似孫:《都下》 王阮:《都下病起呈王樞密一首》 項安世:《都下呈叔表兄》 陳造:《都下春日》
項安世:《都下次韻酬松陽葉叔文》 金履祥:《都下賦歸奉別天台金彥如惠子明沈新之馬景昭》
李中:《都下寒食夜作》 楊萬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 宋庠:《都下燈夕》
方惟深:《都下寄友人葉褧之》 項安世:《都下次韻謝松陽沈術人二首》 戴復古:《都下書懷》
金履祥:《都下會安吉姚學林作詩奉勉》 司馬光:《都下秋懷呈聶之美》
楊萬里:《都下食筍自十一月至四月戲題》 項安世:《都下送外舅任知縣赴茶馬司辟》
曾豐:《都下臥中》 楊萬里:《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黃庭堅:《都下喜見八叔父》
李中:《都下再會友人》 方文:《都下竹枝詞》 晁沖之:《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鄭起:《送友人之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