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郭松民

郭松民,原空軍航空兵部隊飛行員,法學碩士。退役後曾在多家媒體工作。現為國內知名時評人。在鳳凰衛視,范美忠(范跑跑)與嘉賓郭松民(郭跳跳)展開辯論,郭用“無恥”、“畜牲”、“雜種”之類的字眼對范美忠進行辱罵,事後被網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類的綽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空軍航空兵部隊飛行員。有新聞專業的大專學歷和法學碩士學位。曾在空軍航空兵部隊當過飛行員,在政治機關做過宣傳工作,並曾在《解放軍報》擔任過實習編輯。1998年退出現役後,先後在《北京青年報》、《中華英才》和《中國消費者報》等媒體工作。自2002年開始,開始以時評及雜文寫作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方式。退出現役後曾在多家媒體工作。2003年獲《南方周末》和搜狐網站聯合舉辦的“2003全國首屆時評比賽一等獎”,2005年獲“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郭松民 郭松民

郭松民在電視辯論上居然開口辱罵對手范跑跑,影響極壞:“見過無恥的,沒見過像你這么無恥的!-你無恥!人無臉,樹無皮!你是一隻猴子!你是一個類人猿!你是一個DOG!你是雜種!”開創電視罵人第一人。

因為其在電視上的不當言論,網民因此冠以郭跳跳,郭吼吼,郭道德等暱稱。

走紅事件

郭松民 郭松民
汶川地震發生不久, 都江堰 光亞中學教師範美忠網上發文,自述地震發生時,自己拋下學生,第一時間跑出教室,他辯解稱———“我從來不是一個勇於獻身的人,只關心自己的生命,你們不知道嗎?上次半夜火災的時候我也逃得很快!”“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范的言論引發網友強烈聲討,並被稱為“落跑老師”、“范跑跑”。

6月7日,“范跑跑事件”發生戲劇性轉折。在鳳凰衛視,范美忠與嘉賓郭松民展開辯論,郭用“無恥”、“畜牲”、“雜種”之類的字眼對范美忠進行辱罵,情緒異常激動,中途一度憤怒離場,事後被網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類的綽號。

個人博文

郭松民:范跑跑應成為中國精英的一面鏡子(於我心有戚戚也)      作者:郭松民

看來,被網友冠以“范跑跑”雅號的都江堰光亞學校的教師範美忠,不僅有敏捷的身手,而且還有過人的心理素質。因為面對網上如潮的罵聲,他不僅能夠甘之如飴,“每天陪著妻子、女兒,在網上看著網友如何罵我”,而且還能夠繼續對記者侃侃而談:“《教育法》並沒有規定在地震時,老師一定要救學生”,“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無須內疚”云云,總而言之,“范跑跑”總是有理,永遠有理。

“范跑跑”的自辯,聽起來雖然振振有詞,但其實不值一駁,因為大家都公認“先跑”是一個道德問題,從來沒有人說這是一個法律問題——你只要回答你是不是缺德就行了,扯什麼《教育法》呀?你咋不說你沒有違反《憲法》呢?別人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肘子,你也太不著四六了吧?

不過,“范跑跑”的自辯,卻讓我想起了一起著名的悲劇:“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在這起事件中,船長、眾多的船員以及男性乘客,都和這條豪華郵輪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餘生的人,卻多數是最沒有逃生能力的婦孺。我們不妨構想一下,假如船長、船員以及男性乘客們都率先搶奪救生艇逃跑,然後辯解說:“《航海法》並沒有規定在沉船時,男性一定要讓婦孺優先”,“冰山不是我們造成的,我們無須內疚”等等,當時美國和歐洲的社會輿論,還能夠原諒他們嗎?

近百年來,“泰坦尼克”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感動無數人,我以為主要還不在於災難的規模巨大,而在於船上的精英在危難時刻所表現出來的勇於擔當的精神:比如船員勸說67歲的當時全球最大百貨公司——梅西公司的創始人史特勞斯上救生艇,老人回答道:“只要還有一個婦孺沒上救生艇,我都絕不會上!”大銀行家古根漢姆,則從容換上華麗的晚禮服,對太太寫下遺言:“這條船將不會有任何一位女性,因為我占據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在死難乘客的名單中,還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

“范跑跑”的行為和“泰坦尼克”上的精英的行為之間的反差,讓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精英的悲劇?在我看來,對精英來說,最大悲劇不是死於一場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眾所唾棄!所以我認為,像“泰坦尼克”號上的精英們那樣,和巨輪一起沉沒,並不是悲劇,因為他們獲得了幾乎所有人的認同和景仰;反之,像“范跑跑”那樣,儘管自己毫髮無損,暴得大名,並且可以繼續以出身名校相招搖,但卻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他已經被很多人鄙視。

“范跑跑”應該成為中國精英的一面鏡子。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精英和大眾之間的對立情緒日益嚴重,這讓精英們很不爽,紛紛指責大眾有“反智”、“仇富”、“仇官”情緒,是“民粹主義”在作祟等等。但精英們其實應該認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樣,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考慮自己太多了,考慮大眾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屬於大眾的利益?如果“范跑跑”的故事和遭遇能夠使中國的精英真正有所反思,那就真的壞事變成好事了。

ps:我對所謂“精英”的說法不贊同,只是認為這裡的理解比較認同。這些精英,也許只能說是那些自認為自己是精英的人吧。

對事件解釋

《做客鳳凰衛視:無悔憤怒 》         作者:郭松民

21點剛過,手機“滴”的一聲,就來了一條簡訊,只有四個字:“你很失敗!”簡訊是一個好朋友發來的,“失敗”指的是我剛剛在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裡面和范美忠(“范跑跑”)辯論時的表現。我想,這位朋友說我失敗,那就真的是很失敗,因為我知道,如果有可能,他就一定會給我鼓勵的。
 
我對螢屏上的自己,也很不滿意。在電視鏡頭裡,我怒氣沖沖,暴跳如雷,氣急敗壞,一度甚至拂袖而去,不僅如此,我簡直沒有能夠有條不紊地將自己的觀點表述清楚,在爭論激烈的時候,我還罵出了“無恥”、“畜牲”、“雜種”之類的字眼。有博友如此留言:“斯文掃地!”
 
當然,我在節目的錄製現場,感覺不是這樣的。那天我覺得自己像個敢於刺刀見紅的戰士,觀眾也給了我很多的掌聲。節目錄完後,還有不少觀眾圍上來要求合影,簽名,稱讚我講的好。但,為什麼現在看起來不是這樣呢?
 
我不願把責任歸咎於剪輯人員,雖然有些鏡頭剪輯得不很好,但總的來說,剪輯出來的節目,與錄製現場的情況是基本吻合的。
 
所以失敗的原因,只能在我自己!因為我太憤怒了,沒有控制住情緒,反而完全被情緒所控制了。在節目錄製前,我已經是一腔怒氣,如此黑白分明的事情還有什麼好辯的?嘉賓們在休息室見面時,我只是在沒有完全認清那個人是誰的時候,才和范美忠握了一下手,節目結束時,范美忠又趨前握手,被我斷然拒絕:“我不接受你的道歉,拒絕和你握手!”主持人胡一虎見狀對我說:“你怎么能這樣對待他呢?不管怎樣他也是從災區來的呀?”胡一虎拉住了我的手,又讓人叫回了已經走出錄影棚的范美忠,於是才有了最後握手的鏡頭。
 
憤怒導致了節目的失敗,我已經參加過很多電視節目,但螢屏上的我,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這樣,看上去這么糟!可是,我不該憤怒嗎?
 
一個老師,在危急時刻,丟棄了自己學生,不僅毫無內疚,而且還振振有辭,儼然是一個“自由與公平”的鬥士,“人性”英雄——這,難道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一個校長,居然認為這不是什麼問題,絲毫不懷疑他繼續擔任教師的資格,並公然強姦學生的意志,說他們如何愛戴一個拋棄他們的老師——這,難道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還有那樣多的“朋友”、專家……,一臉的人文關懷,從各種各樣的角度來為他進行辯護,似乎是范美忠,而不是那些被他丟棄的學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這,難道也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
 
底線!底線究竟在哪裡?去年討論《色戒》時,就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所有的底線都在不斷地被突破,要求尊重底線的聲音卻被說成是在逼他當英雄,墮落不知道究竟要伊於胡底?
 
我們是在辯論一個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這就足以令人氣涌如山!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一再成為問題,卻每次都會有人出來巧舌如簧,把黑的說成是白的(儘管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白的,黑狗再洗也洗不白!),然後再反咬一口,說你不能容忍異端——這,難道還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
 
不知道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始終對突破自己的社會倫理底線的行為保持心平氣和,無動於衷?一個民族不會生氣,沒有血性,究竟是好是壞?
 
如果大家都很憤怒,至少我的憤怒不會顯得那么突出,很可能,我也不會如此憤怒,正是因為如此之多的“理性”、“寬容”的喧囂,才徹底激怒了我!
 
怪不得魯迅先生會說: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又主張寬恕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先生還說: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寬恕!
 
多年以前,龍應台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多年以後我發現,生氣,也就是憤怒,在中國仍然是一種稀缺的品質。
 
節目固然很糟糕,但我卻絕不後悔,因為我發現,我具備了某種稀缺的品質。我沒有被他們同化,我沒有麻木不仁,我不是冷血動物。讓他們溫文爾雅,風度翩翩,道貌岸然去吧——我憤怒!

事件發展

《“范跑跑”和“郭跳跳”,你支持誰?》     來源:網路

有網友發帖調查:“范跑跑”和“郭跳跳”,你支持誰?令人意外的是,多數網友選擇了范美忠。

范美忠,北大歷史系畢業後到四川自貢某中學任教,不久因課堂言論辭職,後輾轉多個城市,從事媒體、教師工作。

觀點1:寧選“范跑跑”,不要“郭跳跳”

不能不說,郭松民在這場電視辯論會上的表現,顯得“過於道德”。我願意相信他的憤怒是真誠的,也尊重他的道德觀,卻仍然無法確定———當他身處范美忠“先跑”時的情境中時,會不會表現得像他自己宣揚的那么“崇高”。或許,他可能會比范美忠跑得更快罷!只是在事後,他絕對沒有勇氣將自己的“先跑”在部落格上披露出來,甚至,他還有可能仍然在部落格上高喊他的道德口號。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包括尊重自己的敵人。“郭跳跳”可以不認同范美忠的觀點,但是,以謾罵代替辨論,以“無恥”、“畜牲”、“雜種”等字眼對范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不管“郭跳跳”怎么以道德或正義的化身自命,都很難說自己的行為是“道德”或“正義”的。

此外,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不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任何人都有弱點和局限性,沒必要裝模作樣,把自己塑造成“高大全”———整天戴個面具活,累不累?文/李輝

郭松民,原空軍航空兵部隊飛行員,法學碩士。退役後曾在多家媒體工作。現為國內知名時評人。

范美忠5月25日部落格摘錄

教學樓猛烈地震動起來,我猛然向樓梯衝過去,我發現自己居然是第一個到達足球場的人……這時我注意看,上我課的學生還沒有出來,又過了一會兒才見他們陸續來到操場裡,我奇怪地問他們:“你們怎么不出來?”學生回答說:“我們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只看你一溜煙就跑得沒影了,等反應過來我們都嚇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劇烈地震平息的時候我們才出來!老師,你怎么不把我們帶出來才走啊?”……其實,那一瞬間屋子晃動得如此厲害,我知道自己只是本能反應而已,危機意識很強的我,每次有危險我的反應都比較快,也逃得比較快!

觀點2:你會為孩子選擇逃跑老師?

有網友說,如果在“范跑跑”與“郭跳跳”中為孩子挑選老師,會挑選“范跑跑”———我認為這是違心的說法,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假如你的孩子所在學校,因餘震發生事故,你會希望出現類似范美忠這樣扔下學生不管的狠心老師?

郭松民是“郭跳跳”也好,“郭道德”也好,我認為都沒錯。郭松民年輕時是一個飛行員,跳傘曾是他的職責。此外,據郭松民的朋友說,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也是個道德的守護者,既然如此,他的憤怒是真情的,他的罵是在表達一種立場。儘管我也不贊同“郭跳跳”的罵人方式,但追求收視率的鳳凰衛視,要的不就是這種效果嗎?

在我看來,“范跑跑”和“郭跳跳”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他們的人格和品德都有著質的區別。作為軍人的郭松民,把逃跑當作最大的恥辱,如果他是一位老師,可以說他決不會逃跑,對於他罵“范跑跑”也是可以理解的,何況又不是郭松民一個人在罵,“范跑跑”的行為是千人所指,萬人唾罵。請問“范跑跑”不顧學生的安危逃跑,還在網路上“炫耀”,不是無恥又是什麼?文/洪巧俊

觀點3:憤怒使郭松民輸了辯論

我不贊同范跑跑的言論,大難當頭,教師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學生。但是,沒有經歷大難的人,確實是不能輕言“范跑跑”,批判其行為,畢竟他還是災民。我也經歷過地震和車禍,在災難的瞬間,大腦是一片空白,只有本能的躲避。

當然,整個節目看下來,我還為郭松民惋惜。我覺得,作為一名知名新聞評論員,郭松民沒有表現出比一位此前默默無聞的普通教師更從容的辯論風度和更有力的辯論藝術。

郭松民從一開始就被氣憤控制住了,這使他從一開始就喪失了論辯所需要的風度、策略和技巧。因此,從頭到尾,他只是表達了憤怒和厭惡。在這個過程中,我看不到“評論”在哪兒,評論家又在哪兒?如果注重了策略,我想郭松民的效果會好得多,何況范美忠以他無法更改的行為和言論注定處於下風。文/秋少

郭松民6月9日部落格摘錄

一個老師,在危急時刻,丟棄了自己學生,不僅毫無內疚,而且還振振有辭,儼然是一個“自由與公平”的鬥士,“人性”英雄———這,難道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

我們是在辯論一個根本就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這就足以令人氣涌如山!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一再成為問題,卻每次都會有人出來巧舌如簧,把黑的說成是白的,然後再反咬一口,說你不能容忍異端———這,難道還不能激起你的憤怒嗎?

多年以前,龍應台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多年以後我發現,生氣,也就是憤怒,在中國仍然是一種稀缺的品質。

《如果大家都擁戴范美忠…… 》       作者:郭松民

自從我在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欄目和范美忠PK的節目播出後,網上似乎掀起了一股擁戴范美忠的風潮,雖然也有支持我的聲音,但總的來說,不占主流。我知道,這和我在億萬電視觀眾面前粗暴地抨擊他有關,但我和范美忠分歧的焦點究竟在哪裡,很多支持他而反對我朋友可能反而忽略了。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網上找來視頻再看一遍。其實,無論我的語言怎樣粗魯,舉止如何失當,但我的觀點卻是清晰的,那就是范美忠的問題,根本不是一個要不要崇高道德的問題,而是一個要不要根據契約精神履行自己職責的問題,即要不要“盡職”的問題。
 
對於他在地震發生時率先逃跑的行為,我認為這是一種失職的行為,突破的是一種“底線道德”。因為按照自由主義的原則,你既然是在自願條件下簽定契約,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因此你就必須承擔教師的責任,而這種責任,也就包括照顧孩子們安全的責任,這一條就算沒有寫在契約里,也是不能推卸的,因為這是社會公認的不成文法。
 
但范美忠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把這種“盡職”的行為說成是一種“犧牲自己救別人”的高尚行為,如此一來,這似乎就成了少數人才能做到的“高標準的道德”。“盡職”即“底線道德”,是人人都必須做到的,做不到就應該受譴責,否則社會就亂了套;而“犧牲自己救別人”的“高標準的道德”由於是少數人才能做到的,所以只能用鼓勵的辦法,卻不能用強制的辦法——范美忠以承認自己是“真小人”為代價,成功地為自己解了套。但請大家想一想,小范同學在這裡是不是偷換了概念?
 
那天在現場,我雖然火氣很大,但仍然指出:范美忠還是可以被寬恕的,畢竟地震來得很突然,但前提是他必須承認這是一種失職和突破“底線道德”的行為,並為此表示懺悔。然而范美忠卻能夠用自己如簧之舌,為自己做了一番失職有理的辯解,這是導致我怒不可遏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而言之,我和范美忠的分歧就在於:一個人要不要“盡職”?能不能以“盡職”為“底線道德”來要求每一個人?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人要不要遵守自己自願簽下的契約?如此而已。
 
在釐清了我和小范同學的分歧之後,如果大家仍然願意擁戴他,那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也只能追隨大家之後,同時我還有這樣幾點建議:
 
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相關條例,規定軍人在遇到生命危險時可以拒絕執行命令;修改《警察法》,規定警察在感到有危險時,對受害民眾可以不出手相救;修改《教師法》,規定教師在遇到危險時可以先於學生逃命,這一條同時要讓每一個家長和孩子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要修改《憲法》,規定公民可以出於個人的理由放棄自己的職責,任何機關、學校、企業等均不得追究其責任,並將其列為基本人權(這也算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貢獻);我的建議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可以把國名改為“真小人共和國”,重新譜寫國歌並命名為“真小人之歌”等,最重要的,是要請小范同學出任教育部長,以便把下一代都培養成“真小人”。大家以為如何呢?
 
當然,在爭論時,我也違反了一些“底線道德”,比如打斷了別人的話,使用了一些粗魯的字眼,甚至拂袖而去等,這個帳我是認的,至於別的帳,則我就不認了。

事件結果

《郭松民成網路紅人“郭跳跳” 與范跑跑言和》

一個是地震中逃跑的老師“范跑跑”范美忠,一個是被部分網友成為道德衛士的“郭跳跳”郭松民,他們在電視節目中的PK引發了網友大爭論。

近日,范美忠參加鳳凰衛視節目的錄製,針對地震時他不顧學生先逃跑該不該受到譴責與在場嘉賓展開了一系列討論。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由於嘉賓觀點交鋒激烈,反對范美忠的嘉賓郭松民一度憤然離場,但最終本著互相寬容的態度,在節目的最後郭松民和范美忠握手言和了。

郭松民 范跑跑

■反對方:保護自己的學生應是一種高級本能

■支持方:這個說真話的人被高道德綁架

近日,“先跑”教師範美忠做客了鳳凰衛視節目,引發了一場關於地震發生時他不顧學生先逃跑該不該受到譴責的議論。節目現場主持人將到場嘉賓分成了支持范美忠的一方(以下簡稱“支持方”)和反對范美忠的一方(以下簡稱“反對方”)。

通過現場幾輪辯論,范美忠當場表示要向自己的學生道歉,但與此同時也強調不針對自己部落格中的言論道歉。

在節目錄製過程中,由於嘉賓觀點交鋒激烈,反對范美忠的嘉賓郭松民一度憤然離場,但最終本著互相寬容的態度,在節目的最後郭松民和范美忠握手言和了。

開篇語

(畫外音)范美忠,原本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學教師,因在部落格中披露自己地震時最先跑出教室,並稱哪怕是自己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管,而成為近期熱點人物,人稱“范跑跑”。

現任都江堰光亞學校教師的范美忠,199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在朋友眼裡他是個教育瘋子,特別想在教學過程中實踐自己對真正教育的研究;在學生眼裡他比所有老師都看得遠;在校長眼裡他的工作努力勤奮,從不遲到早退。正是這樣的一名教師為何在大地震來臨時棄學生而不顧,第一個跑出教室呢?主持人胡一虎首先與當事人范美忠進行了交談。

第一輪PK

反對方:他是以犧牲學生生命來換取自己的生命

支持方:如果我都不稱職,中國的教育就沒希望了

■不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

胡一虎:我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你好,當別人在問你是什麼職業的時候,你怎么回答?

范美忠:教師。

胡一虎:在你回答的時候,你感覺教師是個非常神聖的職業嗎?

范美忠:我不覺得它很神聖。

胡一虎:你覺得它是什麼樣的一個工作?

范美忠:我覺得它跟很多工作一樣,它只是眾多職業之一。我更多地把教師看作是啟迪大家思想、智慧的職業,包括能夠讓學生的才能得到創造性發揮,至於道德上,我反對神聖這個提法。沒有人是神聖的,也沒有什麼職業是神聖的。

胡一虎:到現在為止,你覺得你是不是一個稱職的老師?

范美忠:如果我都不稱職了,那么中國的教育就沒有希望了,在當今中國,我認為我是中國最優秀的文科老師之一。

■當時確實已經無法控制自己

胡一虎:從大地震發生到現在,你還有另外一種角色,你是災區的民眾。

可是你卻發表了一篇部落格,你說這是表達你最真實的想法的時候,沒想到換來的不是大家的關懷。你說你從來不是一個勇於獻身的人,只關心自己的生命,危機意識很強,當時大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實際的場景是如何?

范美忠:我當時確實是一個本能反應。

胡一虎:就頭也不回地跑了?

范美忠:對。

胡一虎:也沒有喊讓學生快跑?

范美忠:對,當時確實我覺得有一種失措,因為有人也跟我說:“你要是當時喊了一聲,現在指責你的聲音就會少得多,你為什麼不喊?”

胡一虎:你也不為沒有喊感到愧疚?

范美忠:我覺得一個人面對這種猝然來臨的大地震,當時頭腦已經失控,那么我這個時候,已經失去理性責任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我不認為有什麼後悔的,不是我的責任,因為這不是說我有意不喊,或者我不想救學生,我當時確實就是已經無法控制自己。

■如果他稱職,兔子都可當老師

胡一虎:我們聽到了最真實版本的話,范美忠覺得他至少還是一個稱職的老師,你能接受嗎?

郭松民:如果他要是稱職的,我覺得任何一個兔子都可以當老師,因為兔子遇到危險,不會做出任何反應,只會想到逃跑。

范美忠:首先中國有像你這么道德高尚的人我感到非常高興。

郭松民:不是道德高尚,是底線。第一,你放棄了你作為一個老師的職責,你率先逃跑;第二,你連喊都不喊一聲;第三,你是一個年長的人,如果你這個作為是正確的,那么士兵在前線就可以放下武器,飛行員就可以不顧自己的乘客率先跳傘,船長就可以棄船逃跑,那整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團亂麻。

■不被認同說明突破了公認道德

范美忠:中國有這樣道德高尚的人,我感到非常高興,為什麼這么說?因為這樣的話,中國的環保問題、教育問題等等我想都很容易解決。

剛才你提到教師的職業道德,我想職業道德不是你來確定的。

郭松民:你能確定對不對?因為職業道德是公認的,在這個時候,你的情況不被大家所認同,就說明你突破了公認的道德。

范美忠:你不認可不見得有人就不認可,你是道德制定者嗎?

郭松民:網上的調查多得很,80%、90% 有幾個人贊成你?

范美忠: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一定程度是保護學生的責任。剛才你提到飛行員和軍人,我首先想說教師不是軍人,軍人的職業規範不等於是教師的職業規範,教師主要是傳授知識。另外一個也有道德的問題,就是底線道德,犧牲生命已不是底線道德,是神聖道德。那么這種底線道德可以用來責人,也可以責己,那種要犧牲生命的道德,只能責己,不能責人。如果作為職業要求的話,我認為教師沒有冒犧牲生命的危險,來保護學生的職業道德規範。如果學生生病了,我把他送到醫院去,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他先跑是怕學生擋他的路

郭松民:這根本就不是讓你犧牲生命去挽救學生生命的問題,而是你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生命為代價,來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們上過學的人都知道,如果老師不發出解散的命令,同學們會坐在那個椅子上不動。你是以犧牲學生的生命為代價,來換取你自己的生命,根本不是以你的生命來換取學生的生命,正好相反。即使這樣你有你的責任,你是老師他們是學生,你是成年人,他們是未成年人。

范美忠:等一下,我的學生高二了,都是十七八的人。

郭松民:高二他們也是未成年人,喊一聲來得及來不及,你告訴學生不要慌,但是你自己跑了。你是怕學生擋住你的出路!

范美忠:我沒有犧牲學生的生命,我們光亞學校教職工幾百人,沒有一個受傷的。我們班除了有兩三個女學生沒跑,其他學生都跑出來了。第二個我的學生對我是沒有那么聽話的,我舉個例子,我跟學生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們不來上課,我都能夠接受,因為那說明我的課對你們沒有吸引力。你們在聽我的課的過程當中,隨時可以去上廁所,不用請示,隨時可以離開也不用請示。”第三個你說我怕學生擋住我的路,你對光亞學校的教室缺乏一定的了解,我那個班上課的學生只有十幾個,而且是非常大的一個教室,不存在擋路的問題,可能大家是用中國的一般學校的狀況來衡量這個學校。

第二輪PK

反對方:保護自己的學生應是一種高級本能

支持方:這個說真話的人被高道德綁架了

■他不過誠實了點,坦白有錯嗎

胡一虎:從這個事情發生到現在,很多人覺得范老師為什麼要這么誠實說出來?有人說,當事人在這個大家千夫所指的時刻,他不會說真話的,是不是他通過朋友心理上已經道歉了?

吳禮明: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在關鍵時刻,死了他自己也是沒有用的,只不過這個人誠實了一點,坦白了自己,坦白有錯嗎?

■早就做好了面對千夫指的準備

胡一虎:那些沒有說話的老師,也許跟他做了一樣的行為,大家也不會去指責,反而這個說真話的人,被大家過分的高道德綁架了?

吳禮明:是,我覺得多少有一些,也並不全部是。

第一次媒體報導這個事的時候也不是很全面,所以大家一下子發現他原來還是個老師,原來這樣無恥,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獲得的信息,那一種反應,把強烈的悲痛轉化成這樣一個所謂的“范跑跑”行為。他首先也是一個災區民眾,他只不過沒有死而已,他也經歷了那種強烈的恐怖,我覺得他經歷了這么長時間,又經歷了全國媒體、網路世界對他的狂轟濫炸,就是鋼鐵的人也承受不了。

范美忠:我想申訴一下關於道德綁架,很多人說:“如果你的孩子在他(范美忠)的班上,你會贊成嗎?”我想說的是,哪有什麼公德啊?無非就是一群人的私德而已,私利而已!因為他們想,你為我的孩子犧牲了,可是你的母親、兄弟、老婆、孩子的悲痛,這個我是不考慮的,因為我的孩子保住了,然後我送你一個烈士的稱號。所以我覺得,當社會附加給教師各種各樣的責任,他們的權利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維護,權利、義務這個是一個對等的。我既然要捍衛我所聲稱的言論自由,以及與主流不同的價值,我早就做好了面對千夫指的準備。我當時逃跑了,我承認不夠勇敢,在面對各種指責和道德判斷的時候,我也借用朋友的一個說法,我是一個“思想烈士”。

郭松民:我說兩句話。你有權捍衛你的價值,但你也不能阻止別人對這種價值進行批判。

范美忠:你可以評判,但是你沒有資格對我的人格進行抨擊。

郭松民:別人也有言論自由。

范美忠:我也有攻擊你人格的自由。

郭松民:這是你自己攻擊的。

范美忠:你是個傻瓜!

郭松民:你的人生是你自己扳倒的,你的人生難道是我扳倒的嗎?

胡一虎:兩位客氣點,兩位都是知識分子,不需要有任何情緒性互相戴帽子,好不好?

吳禮明:我想說,後來學生都出來了,范老師和其他老師一道,有序地組織整個場面,但是他不願意去寫,他並非是個逃兵。因為人在突發事件跟前沒有辦法判斷,當他下樓的時候,他恢復了理智,他要組織學生、安排學生,是不是?他又恢復了。如果不相信的話,可以現場打電話給他的校長。

■他的言論肯定有不正確的地方

胡一虎:大家都很好奇,現在的學生是不是還繼續聽范老師的課,他還能不能繼續維持老師這樣的職稱呢?(現場連線了都江堰光亞學校校長)校長我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事情發生到現在你有沒有去譴責過范老師?

卿光亞:他是自己的一個言論。這個言論肯定有非常不正確的地方,作為校長我不同意他的言論。但是我認為這個言論應該是批評、教育或者討論,而不是說簡單地什麼處分,我覺得我沒有處分的權力。

胡一虎:您在遴選每一個老師的時候最看中哪些標準?

卿光亞: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對職業的愛,這是肯定第一要求的。如果他不愛他的職業,那我要他乾什麼呢?

胡一虎:范老師符不符合您的第一標準?

卿光亞:他肯定(符合)啊,因為他很愛他的學生、很愛他的職業。他平常上課是非常激情的,準備都是很充分的,他的學生非常喜歡他。

■學生髮簡訊說一定不要開除他

胡一虎:經過這次言論風波之後,有沒有學生的家長向您提出要求或者抗議呢?

卿光亞:他的學生都沒有,學生倒是給我提出希望開導和原諒(范老師),他們都還尊稱他為范老。

學生給我發簡訊說校長你一定不要開除他,要頂住壓力,我說我沒有開除人的權力,你們不要擔心。

郭松民:老師都放棄了,學生還能愛他?我根本不相信這樣。非要把黑的說成白的,你作為一個校長,你袒護他有什麼意思嗎?

卿光亞:我認為當時他的腦子應該是一片空白,他是過後的想法,過後的評論,真的。

郭松民:過後的評論你認同還是不認同?你認同了你為什麼不作出反應?你這樣的校長就是失職,我告訴你,有你這樣的校長才會有這樣的老師。(情緒失控的郭松民中途一度離開了節目現場)

卿光亞:剛才我說了,這樣肯定是錯誤,我怎么會認同呢。我知道是非,我希望他道歉,而且希望他說錯了。

胡一虎:校長的確表達過希望你道歉嗎?

范美忠:我當時是本能的,如果回過頭來,這個事情重新發生,不管職業道德評判有沒有獻身去救學生的義務,我都想跟學生說一聲對不起。有人告訴我跑未必是最好選擇,但不管怎樣,有可能使學生反應時間會顯得更慢,這是第一點。在那個時候,我認為我不夠勇敢,但是學生們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強者可以依靠的時候,我沒有成為他們的依靠,這是第二個要道歉的。第三個後來我回去跟我老婆討論,她也說:“不管職業道德怎么規定,你的第一反應不是想到學生,至少對學生的愛還不夠”,後來我跟學生也說,我接受這個說法。所以我要鄭重地向我的學生道歉。雖然我這篇部落格寫出來我不後悔,但是它給校長卿光亞帶來的壓力,為我承擔的壓力,我要向他表示道歉。不管觀點的正確與否,我該不該跑這個事件與否,如果我這篇部落格當中的言論傷害到了一些人的情感,這個我表示道歉。但不是為我發表言論以及我的觀點道歉。

■沒有認為他不可以做老師

胡一虎:校長,無論如何到現在,學校還是會要這樣的老師對不對?

卿光亞:我肯定沒有做出不要的決定。

胡一虎:如果別人問范美忠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你這個校長會跟學生、學生家長怎么樣介紹他?

卿光亞:我會說平常的行為、行動沒看出任何的異常,但是他這次的言論非常錯誤,我希望是我們來共同批評、幫助和教育他,但是我沒有認為他不可以做老師。

■他適合當冷酷的評論員

胡一虎:范老師在大難來臨的時刻,出於他本能上的這些行為,你是怎么看待的?

林格:我認為范老師本人是誠實的,而且很有勇氣,我覺得不應該從人格上和單純的道德上去謾罵。

出現這個事情以後,全社會都來轟炸,這是因為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不成熟的時期,可以叫青春期時期。但是范老師這種言論,我是不支持的。

胡一虎:這個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林格:有兩個原因,第一,我認為他對教育的基本價值的認識有偏誤;第二,他的這種過於理性和冷血,可能會消解我們本身對教育追求的價值觀。

胡一虎:所以你覺得他可能適合當一個非常冷酷和客觀的評論員,不適合當老師?

林格:是的,我覺得本能有兩個層面,一種就是低級本能,比如說動物都有的,它會保護自己的孩子,對吧?但是人是高級動物,人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職業的訓練,也有自己的情感,而老師先保護自己的學生,我認為是一種高級本能,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選擇。

第三輪PK

反對方:我嚴厲批評的是“范跑跑”

支持方:所有旁觀者沒資格評論這事

■言論的傷害已超過他承受範圍

盧悅:我在都江堰過了十天心理援助的工作生活。

我想提醒大家,范先生是經歷了8級地震的人,他是災區民眾,有權利獲得災區民眾應有的關懷,即使他有些不能被社會兼容的東西。我們這個社會能不能容忍異端,能不能給異端基本的權利,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底線。當我到了災區,光是傾聽別人就已受傷害了,我發現我做不了英雄。如果沒有經歷過地震,所有旁觀者沒資格評論他能不能保護學生這件事。

■對范先生應寬容 對范老師要批評

胡一虎:當我們面臨職業倫理跟自己本身倫理衝突的時刻,該如何取得這個平衡點?該不該把真實的心理公開地讓大家都知道?

周孝正:由於他的言論把他開除,這是社會的倒退,但是對於這件事我的觀點是這樣的:第一,對於范美忠先生,應該是寬容的態度;我批評的是范美忠老師;我嚴厲批評的是“范跑跑”,這是不一樣的。

首先突發事件,由於沒有經過演習表現得懦弱並不是壞事,不光他,很多人都沒經歷過,所以我們對於范美忠這個先生,應該是寬容。我為什麼批評范美忠老師呢,老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我們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范美忠部落格里有一句話說得不太對“何況你們(指其學生)都是十七八的人呢”,注意十七是未成年人,十八是成年人,我要問問他的學生裡頭到底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千萬別給我打馬虎眼。如果是未成年人,國家有法,成年人特別是教師,當然要保護未成年人,這是毫無疑問的。第二,《教師法》里有教師的職業道德,師德,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就像你是船長,你這船要想沉的話你應該最後一個走,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這就叫職業道德。第三,我為什麼要批評“范跑跑”呢?因為發表這個言論,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現在收視率挺高,對吧?那么對於這個東西我要嚴厲地批判。

結束語

胡一虎:六位嘉賓給人們人性當中最可貴的第一面。從盧悅的角度來講,他讓我們知道溫柔體貼的一面;從周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圓潤的一面;我們又看到跟范老師對立面最明顯的郭先生,他能這么樣地捍衛道德,我們還擔心這個社會會道德低下嗎?林格告訴我們從心底層面關心下一代;從吳先生這兒,他告訴我們要為朋友捍衛真理而說話。范美忠,在網路上,或許有人用十惡不赦來形容他,但是聽到他的校長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允許他保有范老師的稱呼在這個社會上,這是社會的進步。

網友評論

《郭松民此類人的可怕》

 觀看完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關於"先跑老師事件的討論"節目,自認為是"道德精英"郭松民的表現著實讓我害怕,他的那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獨顯文革遺風,誓把"反動的范跑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要他永世不得翻身,大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革命氣概.

 郭松民的做派給我帶來的恐懼遠遠大於范跑跑因不適言行帶給我的震驚,如果將范定性為思想另類的極端個人主義者,那么,郭就是新一代好耍棒子的偽道德狂徒和偽道德流氓.郭類人一般思維狂燥,極左專制,攻擊性強,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置人死地而後快,在文革中我們沒有少領教.在文革的記憶從人們的腦海里淡去的今天,突然跳出如此小丑式的人物,不能不說是我們當今社會的遺憾.

 在整個討論節目中,郭一直高懸著偽道德的令牌,扮演成救世主的角色,總是以一種強勢的身份去說教,去辱罵,去鄙視,去壓制,去強姦討論問題的另一方,並多次強行打斷他人的發言,目空一切,幾乎到了節目不能繼續的地步.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偽道德狂徒也一直強行地干預著我們的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使我們不能理性地去思考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而貌視文弱的范老師卻體現了北大學子的大雅風範,無論他的觀點你是否贊同,但是他面對問題的態度我是很認可的.

 郭松民是個什麼人物?我至今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這類人在我們身邊的確不少,他們習慣於用高,大,全,亮的"完美"標準去要求他人,去主宰他人,去控制他人,去魚肉他人,這類人常用高調來贏得民眾的好感,從而獲得上級領導的重視和提拔,用響亮的口號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不是嗎?郭的這場表演想讓我們認識到,他是一個多么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比起委瑣的范跑跑來不知要高大了多少倍.但是,郭是不是一個言行一致,心底無私,願為他人犧牲的人?他真心為災區人民做了些什麼?我沒有考證.留給關注他的人去驗證真實的他是個什麼角色.

多年來,我們一直生活在英雄口號的創作中.真正的英雄是用身體做出來的,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其實,現實中的英雄是樸實的,可親的,決沒有郭松民式的張狂.

郭松民的表現的確讓我失望,非常失望.這類人少了才能說明我們的社會進步了,看來我們的人類還得不斷進化.

相關連結

部落格:http://blog.voc.com.cn/sp1/guosongmin/

參考資料

1、百度知道
2、新浪
3、冬粉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