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村

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紀山鎮四方鋪南3 8公里處。

基本信息

1、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鹽官鎮郭店村

生態環境良好,周邊沒有工業污染源。全村引水河道四條,總長7.2公里。2005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9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87元。村集體固定資產516.2萬元,村集體可支配資金80.34萬元,人均可支配資金達到182.42元。

2、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紀山鎮郭店村

簡介

郭店村地處荊門西南邊陲,緊靠三國古城荊州,207國道、荊沙鐵路和襄荊高速公路橫貫全境,從長江沙市碼頭北行16公里即到。郭店村有6個村民小組,農戶354戶,人口1457人。自2000年以來,郭店村“兩委”堅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帶領民眾跳出農業生產模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經濟,走“以工興村,以工補農,工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較好地解決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村級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全村現有民營企業11家,2007年實現企業總產值7320萬元,利稅536萬多元,就地轉移剩餘勞動力120多人,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800元。

楚國的後花園

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楚國傲立群雄,建都紀南城,並在此煊赫了400餘年,歷經二十餘代君王,不少王孫貴族死後均葬於郭店村一帶,郭店村由此被譽為“楚國的後花園”。
郭店村現有封土堆的墓葬100多座,無封土堆的墓葬不計其數,堪稱寶貴的地下文庫。距紀山鎮中心集鎮南約4公里的郭家崗一號古墓,占地面積200餘平方米,現存祭台、台階等,出土了稀世國寶“戰國第一女屍”和7件國家館藏一級文物。
1993年10月,考古人員在發掘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時出土的楚簡,是先秦時期的“簡書”。經過專家釋讀、考證,證實這批竹簡共804枚,其中字簡730枚,總計13000多個漢字,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郭店楚簡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典籍”。其中道家文獻《老子》利用竹簡由長到短的變化顯示著形成時代上的由早到晚的先後順序,它是時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道家著作。

中國第一古濕屍

“中國第一古濕屍”驚世駭俗。1994年,紀山鎮郭家崗一號楚墓出土一具戰國女性古屍,入葬年代距今2300餘年。古屍出土時身體上包裹有大量絲織衣物,網路狀的紋理清晰可見,用手拉,還有一定的強度。古屍外觀形態保存完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古濕屍”。
村內的郭灘水庫興建於1973年年,大壩長640米,總庫容144萬方,有效庫容55萬方,灌溉面積6700畝,養殖水面250畝,建有1500畝的優質花卉苗木基地,水庫水質清澈明亮,兩岸綠樹成蔭。
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美麗的郭灘水庫,形成了歷史與現代、古文化與現代產業交織的奇觀。

郭店楚簡

郭店旅遊產品豐富。“郭店楚簡”名揚天下,其複製品更是被無數人所收藏,與正在規模化發展的郭店調味品一起構起了系列旅遊產品。目前,全村已建成優質苗木、優質稻、特種水產品、名優養殖等特色農業基地。

生態觀光

目前,郭店正在建設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文化考察等景點項目。在郭店楚簡出土地修建小型陳列館、古玩店,展示和銷售簡書複製品、古籍複製品、諸子畫像等,由專業人員講解中國古代哲學史、楚文化史,深化文化內涵。新建楚文化學術中心,承接楚文化大型學術研討會,將其打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楚文化學術中心。修建陳列館,陳列出土文物或複製品,重點展示中國帝王墓葬方式,配典型墓葬文化圖片、介紹古墓葬知識的文字說明。同時,修建楚國民俗風情街,包括楚街、美食園、歌舞館、古玩店、楚國名人雕像等,將其打造成紀山楚文化旅遊區休閒帶。

3、河南省洛陽市欒川赤土店鎮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赤土店鎮2公里處,全村12個居民組,共555戶2152口人,面積4.5平方公里,村里主導產業靠農作物種植和外出務工,人均年收入3437元。
在新農村建設中,郭店村按照“科學規劃、示範引導、循序漸進、注重實效”的新農村發展思路,以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村建設為重點,使全村面貌明顯改觀。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投資80餘萬元,硬化9個組8公里組組通道路,硬化入戶道路2.6公里,鋪設排水管道1200米,整修河道400米5200平方米,架設自來水1500餘米;二是文化休閒設施建設到位。投資30餘萬元,建成了一個漫步、健身、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廣場;三是造林綠化工程遍地開花。投資60餘萬元從赤土店村至郭店村頭道溝公路沿線共栽植柿子樹和各類觀賞樹種8000餘棵,空閒地綠化2900平方米;四村容村貌大大改觀。新建形狀不一的小別墅150餘棟,改造民房89座,粉刷房屋270間,庭院硬化1400平方米,改廁改圈改廚78間,建設沼氣36座;五是居民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全村購買小轎車50多輛、貨車30多輛,購買電腦、冰櫃、洗衣機300多台;六是衛生狀況持續良好。建垃圾填埋場一個、垃圾池16個,清運垃圾2400餘方,確定了3名衛生保潔員,保證衛生經常性乾淨整潔。

4、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南港鎮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南港鎮位於南港鎮南部,距舒城縣城20公里左右,與本縣四大名山之一-華蓋山相望,地貌為山區丘崗相結合。全村420戶,人口1200人,旱地210畝,水田640畝,山場6000畝,
郭店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有著光榮傳統革命老區孕育著許多英雄兒女。革命戰爭時期,他們滿懷激情投身報國,有的獻出寶貴生命。周啟瑞就是他們傑出代表。烈士的紀念碑高高矗立在家鄉故土。每年清明時節都有很多青年學生祭祀掃墓緬懷先烈事跡,激發愛國之情。境內有一棵百年古樹——大柏樹,至今仍然枝繁葉茂,它見證著我村的倉桑與變化。我們注重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目前為止,在讀或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有多人。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兩委多方努力,籌資一百多萬元修建了貫穿全村的柏油公路,結束了本村主幹道的歷史,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學校重新修建,村莊有規劃,居民的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沿著公路兩邊觀看,配套設施齊全,樓房錯落有致,戶戶通電話,人人看上有線電神曲,機動車輛到達每戶門口,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近幾年,本村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特色產業為板栗和茶葉,正常年份一般農戶板栗收入都在千元以上甚至幾千元,少數農戶達萬元。茶葉是本村傳統經濟,隨著市場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隨之變化。民營企業主張敦宏生產製作的皖西小花舒城蘭苑,在全國茶葉名牌榜上有名,產品走出家門,遠銷到長三角地區。對本地區茶葉經濟發展不僅有著現實意義,並將產生深遠影響。
傳統的經濟發展也帶動其它經濟發展,這幾年養殖業也開始興起,主要是養雞為主。特色種植如中藥材也開始形成。
熱情的人民,寬鬆的環境也為築巢引鳳提供了條件。好華食品廠、石料開採民營企業先後花落本村,這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也為部分多餘勞動力找到出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座落在本村北邊的關聖洞更是遠近聞名,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據有關史料記載:十九世紀中葉,有位叫何略道長來到此地,他為關公關雲長威武英勇、忠貞不阿的精神所感動而創建的。百年來香火久盛不衰,十年動亂關聖洞難逃厄運,廟宇被毀,僧人被趕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恢復發揚傳統,百業俱興,關聖洞也重新得到新生,在釋慧學(花和尚)法師主持下,廟宇恢復重建,他本人也歸依九華山門下,關聖洞從此正式成為佛教道場。2006年,在鎮村兩級支持下,重新擴建道路,聘來外地僧侶重新翻建大佛殿,現在兩座佛殿先後落成,基礎設施配套齊全,佛教事業發展,這對弘揚佛學文化,淨化人們思想,引導人心向善,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的作用。

5、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大黃鎮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大黃鎮東南部,所轄7個自然村, 40個村民小組,1129戶,全村4313人、耕地面積4681. 7畝,共有郭店、昝莊兩個黨支部、121名黨員、8個黨小組。現有村民代表43名。本村北靠大黃、南臨鴨王,村內柏油路貫穿南北, 交通十分便利。村民約有1/3外出務工,在家者以種植業為主,兼搞建築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特別是該村發揮毗鄰鴨王開發區的優勢,發展繩網加工業,既有效解決了勞動力就業,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黨的十七大以來,全村乾群精神振奮,幹勁倍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保障,認真抓好計畫生育、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積極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為創建和諧郭店獻策獻力。
該村黨支部多次受到上級黨委的表彰。

6、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鎮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聞喜西部,與夏縣接壤,處於涑水河畔,大運路、太風路和同蒲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引黃管道從村南而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郭家莊鎮是一個大村,10個居民組,432戶,2000多口人,52名黨員,4800畝耕地,32眼深井,全部管道防滲,新建吃水塔5個,解決了全村吃水難的問題。街道、巷道全部硬化,改變了行路難的問題。
近幾年,在村委一班人的努力下,全村小麥良種繁育基地3000畝棉花雜交制種和統一玉米良種區域種植,每年給民眾增加收入30多萬元,新建沼氣池110個,達到改灶、改廁、改水、改圈,解決了髒、亂、差的環境污染,節約了相當的生活費用。新的合作醫療全民化,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光纜電視、村通電話普及全村。電網改造全鎮領先。大小型汽車30多輛、農機收割機、五0拖拉機20多台,三輪車戶戶都有。
全村文體活動以老年協會為主,建立四隊、四組。即:文藝宣傳隊、女子鑼鼓隊、老年健身隊、護林護路隊、書法剪紙組、老年調解組、報刊廣播宣傳組和農技推廣組。文藝宣傳隊去年投資近萬元,購置了幕布、燈光、樂器等設施,排了大型眉戶劇《人間真情》、《兩個姑娘》和《窮親家》等四回戲,膛有20多段名家清唱,唱紅了周邊各村,得到了村民的認可和大家的好評。女子鑼鼓隊購置30多套服裝,過年過節除在村熱鬧,遇到紅白喜事都應邀而去,打出郭店威風。為郭店爭了光、揚了名。老年健身隊,排練了四套球。柔力球、紅綢舞、太風扇、竹板舞、寶劍等出席鎮、縣和市比賽表演,得到了錦旗和獎狀,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和重視。老年護林隊有健全的制度,責任到人,保證了路旁整潔和花草的成活率。還有籃球場、桌球、網球、棋盤、麻將、圖書室等場所,使農民在蹦蹦跳跳中娛樂,娛樂中健身,健身中和諧。文明戶260戶,好媳婦、好婆婆不斷湧現,象孝敬媳婦王改梅己上了縣電視,報市上榜。道路全部硬化、綠化、美化和整潔化,垃圾各居民組有專人管理,村裡有指定的垃圾場所,村里徹底改變髒、亂、差的現象,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7、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西賈鄉郭店村

郭店村有農戶180戶,760口人,2000畝耕地。該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產業,發展大棚150個。
郭店村積極發展多渠道增收,目前郭店村的養殖戶、運輸戶日漸增多,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60元。投資17萬元,打淺水井18眼,解決民眾飲水安全和澆地安全。投資35萬元,硬化村內道路1.5萬平方米;投資7萬元,栽植各類花木8000餘株,安裝路燈12盞;投資10萬餘元,建成了農民文體休閒廣場;投資15萬元,在原址拆舊新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配齊了科技文化室、黨員活動室、兩委辦公室;建立了長效衛生機制,發展沼氣池45個;投資13萬元,在村南門外修建牌樓一座,力求將郭店村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備、投資環境優良的新農村典範。

8、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溧河鄉郭店村

溧河鄉郭店村位於南陽市南郊生態工業園區內,全村轄6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46人,其中黨員49名,下設6個黨小組,村黨支部由5人組成,全村耕地面積3200畝。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富民強村的工作目標,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領域,突出重點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2007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5800元,村黨支部先後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南陽市委、市政府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文明新村,被宛城區區委、區政府評為“宛城區強村”、“文明新村”、“衛生先進村”、“計畫生育先進村”、“治安模範村”等文明稱號。
近年來,村支部、村委會在全村範圍內做了以下基礎投資建設工作:
一、投入15萬元建成了食用菌示範園3萬平方米,建設鋼架大棚50個,引進大戶35戶,年產值80萬元。
二、巧借外力招商引資2000萬元,完成小集鎮建設一期工程,並吸收商戶200餘戶,引進南陽路橋構件廠、南陽騰飛建材廠、南陽卉森花木養植等企業。
三、投資10萬餘元組建建築公司3個,運輸隊6個,年收入150萬元。
四、投資30萬元建成200頭以上的養豬廠4個,年收入200餘萬元。
五、投資27萬元完成小集鎮配套工程,下水管道450米,鋪設彩磚路面5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2盞。
六、投資70萬元新修村莊道路1700米,下水管道700米,綠化植樹2000餘棵,並投資40萬元建成了戶用沼氣池206池。
七、投資18萬元改造遊園,新增亭子2個,廊架40米,體育健身器材數件。
八、投資20萬元建成了村圖書室、文化大院,併購置各類圖書1000餘冊,娛樂設備16餘件。
九、投資4萬餘元,建造百餘平方米的黨教活動室,並配置了電教文化設備、會議桌等。
十、投資120萬元新建村國小一座,可容納學生300餘人。
十一、在全村範圍內開通了有線電視,95%戶裝上了程控及行動電話,農網改造5個台區,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十二、按照“三學三爭”活動方案,依據新型農民、文明家庭的標準實施民主評議,評出新型農民106人,文明家庭1306戶,好媳婦52人。
隨著南陽市生態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市區框架東擴南移,天冠乙醇、三色鴿、淅鋁集團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的興建投產,郭店村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村兩委班子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務實重乾,帶領全村廣大幹群共同致富,促進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努力把郭店村建成一個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新村。

9、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郭店鎮郭店村

概況

郭店村南距新鄭20公里,北距鄭州15公里,鄭州至新鄭的公路穿村而過。歷史上該村曾南北分治,以村中間道路為界,路南歸新鄭,路北歸鄭州。據村民傳講,清朝年間,該村南北各打了一道土寨牆,都設有四個寨門。清末時為了整個村莊的安全,經過協商南北兩個寨牆連在了一起,中間又開出一個門。因此,該村曾有九門九關的說法。 該村南北分治,一直延續至建國初期。村北原為鄭縣五區所轄,1953年劃歸新鄭。至此,南北分治的局面,又合併為一個完整的村莊,並不斷地在發展擴大。該村也曾是鄉、公社、鎮政府的所在地,是這一帶政治、交通、文化、商貿的中心區域。現已成為新鄭市北部一個發展中的重鎮。

村名由來

五代時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嵩陵在村南不遠處。
建墓初期由郭姓人在此守墓,官封墓地不交稅款,不服雜役,自種自食,這應是郭姓人的一份福氣。
時間亦久,人口逐漸增多,有限的墓地,難以維持生計。其間,便有一支郭姓人家在陵北不遠的官道旁開設飯店,做起了生意。以後這裡又聚集了不少的店鋪,形成村落後,村名就叫郭店。明朝時期,官府曾在此設立驛站,南來北往的行人多在此駐足投宿,又增加了旅店、車馬店等眾多經營商戶,從而又形成了集市。

郭威嵩陵

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後漢時為鄴留守,乾祐四年(公元951年)取代後漢稱帝,建都汴京(今開封),國號周,史稱後周。在位三年,顯德元年(954年)病逝,同年四月葬在這裡,是為嵩陵。現墓高10米,周長105米,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山東省肥城市汶陽鎮郭店村

肥城市汶陽鎮郭店村共420戶,1448人,耕地面積1134畝。近幾年,該村始終堅持農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的政策,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強力推進土地流轉,取得了較大成效。全村共簽訂土地流轉契約155份,流轉土地面積286.26畝,全部種植有機蔬菜,畝均增收3000多元。 自2008年以來,郭店村大力發展有機蔬菜,成立了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為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效益,該村以有機蔬菜規模種植為契機,以合作社為平台,依法推進土地流轉,一是積極引導。村幹部深入到戶為民眾講解政策,引導民眾特別是外出人員依法流轉土地入社。二是依法流轉。在堅持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土地出讓方和需求方到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辦理相關手續,鎮村備檔。三是強力保障。合作社積極與綠龍公司掛靠,提高了合作社的生產種植效益。村集體也通過為公司搞服務、投資分紅等,年可增加收入8萬餘元。
土地流轉促進了有機蔬菜規模經營,形成了286.26畝的種植規模,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外出務工人員解除了後顧之憂,在家民眾也可到基地打工,既有土地出租收益也有打工收益,土地流入戶通過規模經營、特色種植,增加了可觀的收入。

11、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鄉郭店村

郭店村位於白塔畈鄉西南部,與裕安區石婆店鎮交界,與梅山鎮汪沖、三河村一嶺之隔,本鄉九術、龔店村毗鄰。全村總面積9平方公里,轄20個居民組,789戶,總人口3028人(其中移民168戶509人)。全村耕地總面積1226畝,人均0.4畝,山場面積19500畝,人均6.5畝,是典型的山區向平原過渡的半丘陵地帶。全村經濟以農業產業為主,其中主要以板栗、茶葉種植及加工、毛竹園、水稻為主,板栗種植規模達11600餘畝,套種茶葉8200餘畝,毛竹園580畝左右,水田面積930畝,全村外出長期勞動務工約210餘人,季節性短期務工人員420餘人,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為5600餘元.有年產值800多萬元卷皮廠一個,有年收入150餘萬元出欄4000餘頭的大型金鑫養豬場,有年收入33萬元出欄1000餘頭豬的中型昌茂養殖合作社,有10餘戶土雞年出欄都在一萬多隻的養殖大戶,各型茶葉加工廠20餘戶共創收入近100多萬元,萬順茶葉公司落戶我村高田組,擬正在籌建一個3年投資200萬元的茶葉加工、銷售及優質育苗基地為一體的多元化大型產業。
近些年來,全村基礎設施面貌改觀明顯,2009年投資29萬元新建啟用了3間2層,建築總面積為270餘平米的新村部,黨員活動室會議座椅齊全,配備了電腦、投影儀、遠程教育設備在內的現代辦公設備。全村大小灌溉水塘100餘口,正常蓄水60口,大小橋樑16處,大小河道長度近20公里。擁有國小二所,教師10人,學生160餘人,學校教學樓建築總面積達960餘平米,體育娛樂設施齊全。全村村組道路總長26公里,現有水泥硬化、柏油路面10公里,其餘16公里為沙石路面。初步形成了覆蓋全村各組的循環交通體系。
郭店村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總計6個黨小組,現有黨員67名,其中預備黨員4人,女黨員4人,流動黨員13人。其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黨員示範戶4人,如外出流動黨員易晉生在河南固始縣張廣鎮從事房地產開發,年收入50萬元,並帶動全村周邊剩餘勞動力12人,人均務工收入達3.2萬元。
全村村容村貌整潔,具有良好的社會治安風氣,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和民間文藝活動豐富多彩,村部建立了農家書屋一所,各類藏書1700冊,同時涵蓋了音像、光碟在內的50餘份其它種類文化產品,輻射受益人口達420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