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昌

他出生在一個較為富裕的農民家庭里,獨子,自幼嬌生慣養。七八歲時,家人為其請了家庭教師,望他學業進步,以成大業。但他卻專愛聽說書、講故事,對歷史上一些報國良將、綠林好漢十分敬仰。當時正值清政府腐敗無能,外國侵略者不斷入侵,鄉人倍受侵略者侮辱。少年時代的郭化昌心中暗暗埋下了報國救民的志向。 1915年,郭化昌在本村任私塾教師,不斷向學生宣傳進步思想,他聯繫實際講述德、日帝國主義在山東修鐵路、開煤礦,掠奪中國財富,欺壓中國人民的條條罪行,以啟發學生的愛國之心。他的作為引起了當時一些封建習慣勢力的不滿,第二年便被辭退。此後,化昌一直在家操持家務,儘管他滿腹經綸,明察時局,但終無報國之機。 1904年,德國天主教士在三馬路西端先後建立東教堂和西教堂,中間有郭家的2.4畝地相隔。 1926年,德人慾趁建禮拜堂之機將東、西教堂合為一體。神父多次派人與化昌商議,欲以10倍地價將其屬地買下,郭矢口不應。神父不甘心,又派人同化昌商議,如買地不成,可否買一條塔天橋的通道,價格提高到可以用銀元擺(即根據實地占用面積,用銀元擺起來鋪滿作代價)。化昌還是不答應,怒斥洋人說,我們莊戶人靠種地過日子,莫說用銀元擺,就是用金條擺,我也不做出賣祖國土地的事。洋人無耐,只好作罷。沒辦法,德人只好在原有的地面上建起一座像蠍子樣的禮堂,因地面狹窄,只好將兩根擎天柱壘在了郭家的地基上。化昌十分氣憤,找到神甫論理,迫使德人立了字據,方才罷休。化昌不圖錢財,怒治洋人的故事,在坊子被傳為佳話。人們都敬重化昌有中國人的骨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