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付昌

郭付昌

郭付昌,華中科技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大四學生,2011年1月24日上午將一篇名為《武漢—冠縣冬季騎行報告》的長帖發布到該校BBS上,敘述他8天騎行860公里,途經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四省的經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郭付昌 騎行途中自拍照攝於1月16日下午1時06分郭付昌 騎行途中自拍照攝於1月16日下午1時06分

郭付昌生於1990年10月。思維活躍,網路語言頗多,屬於典型的“新新人類”。“我正在申請到德國留學,不知道從哪裡冒出騎車去慕尼黑的想法,讓我很有一段時間寢食不安。可媽媽不同意,我也知道這種瘋狂計畫實現的可能性很小,於是退而求其次,決定寒假騎車回家。”他說,實際上,他是個“路痴”,加入學校“遠征協會”也才2個多月,最遠只騎行過70公里。“有一次看電視中的訪談節目,裡面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現在的你就能看到十年後的你每天在幹嘛,那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我就想,睜眼不知自己身在何方,雖然挺沒有安全感,但很刺激啊!”郭付昌說,他希望“單騎走千里”的經歷,能成為他自己的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於是,2010年11月中旬,他花了3000多元,買好腳踏車和各種配件;又向“遠征協會”的同學“取經”,設計好騎行線路。本來他還想找幾個同鄉結伴而行,可惜未果。

2011年1月15日下午,郭付昌在華中科技大學BBS上發帖,表達騎車回家的想法。此帖引起不少網友關注,除了稱讚他“真給力”,更多的則是提醒他注意安全。

為不讓母親擔心,他在電話中說有3人同行,於1月16日清晨7時許從學校獨自踏上征途。“路上就隨遇而安吧!”郭付昌這樣計畫。
2011年1月22日下午3時許,在連續騎行7天、740公里後,郭付昌再次在學校BBS上“冒泡”。當時,他剛在河南濮陽的一家商務賓館住下,有熱水,還能上網。由於這一夜的“奢侈”,讓他一共500元的預算超支了80多元。

快到家了,停下來歇口氣(攝於1月23日下午4時20分)快到家了,停下來歇口氣(攝於1月23日下午4時20分)

整整8天的騎行,郭付昌覺得最難熬的是第三天:“那天下著大雪,路上全結冰了,我連摔兩跤,還差點撞到迎面而來的大貨車,一天只騎了81公里。”
他回憶,當他到達鄂豫交界的小界嶺時,因路面結冰,他不得不下車推行,半個小時只前進了不到一公里。此外,他的腳踏車上濺水的地方都結了厚厚一層冰,水壺裡的水也凍成了冰塊。“五、六擋變速器不起作用了,只有靠四擋,好不容易才一步步挪到河南省潢川縣。”郭付昌說,到了旅館,他用熱水融化腳踏車上的冰,變速器才恢復正常,“那叫一個冷啊!當時我真是想放棄了……”
在途中,郭付昌吃飯、住宿都是“隨遇而安”。最便宜的一次是在河南老冢鎮,住宿一晚只花了10元錢。“條件可想而知。房門沒有鎖,用兩根棍子頂住,一推就開了。”他說,那個晚上,他醒來十幾次,凌晨4點多之後就一直睡不著,一是擔心安全問題,二是冷得實在不行了。
每天晚上安頓下來後,郭付昌都會給父親和好友發簡訊報平安。“只是告訴他們我還活著,不用擔心。”
2011年1月24日,郭付昌在帖子中這樣寫道。他說,回家後第二天清晨6點多他就習慣性醒了,一睜眼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呆了好幾秒鐘才意識到:喔,原來已經到家了!
郭付昌說,1月23日下午5時許,他終於到達家鄉——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金冠廣場。那天天氣特別冷,手和腳都處於凍僵狀態,不得不每騎10分鐘就下來走3分鐘。“騎啊騎,終於看到迎接我的3個高中同學,他們還拉著‘熱烈歡迎給力昌歸來’的橫幅,我當時眼淚差點就出來了。”
回到溫暖的家,郭付昌突然覺得這樣的溫馨是多么值得珍惜。他說:“最大的收穫就是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雖然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但咬咬牙堅持一下就會過去;雖然現在可能是上坡,但總會有輕鬆的下坡等著你。”
現在回想起一路的經歷,會不會後怕?“還是有一點,尤其是差點被車撞上。”郭付昌說,但是他不後悔自己的這次騎行,“畢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它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我計畫了好久。”

網友熱議

不少大學生把放假騎車回家當作一種時尚。在華科大BBS上,就有不少同學相約結伴騎車回家的帖子,但多是到黃石、黃岡、宜昌等省內各地。
對於大學生騎車回家現象,華科大體育部副教授李萍說:“現在很多孩子吃不了苦,希望他們在學習之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對郭付昌來說,一路的見聞對他也是一種學習,比如不知道該走哪條路,通過詢問路人可以鍛鍊社會能力。但他單獨騎行這么遠的距離,精神值得讚賞,卻不值得鼓勵,畢竟安全和體力都是問題。騎行途中可能碰到各種情況,即使要騎車,也最好組織多人計畫出行。”
華科大遠征協會會長徐翩提醒說,如果決定長途騎車回家,首先要計畫好線路和食宿安排;其次要準備好頭盔、手套等,以及補胎等應對突髮狀況的工具。特別是冬天,還得注意保暖;第三,單獨長途騎行風險較大,必須要提高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