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玉棟

邸玉棟

邸玉棟,1911年出生於河北省鹽山縣邸家樓村,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日本侵華期間堅持抗日鬥爭。1942年5月犧牲於東光縣。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九一八事變後

1930年,考入鹽山中學,在校受到進步思想的薰陶。當“九·一八”事變的訊息傳到鹽山中學時,他再也無心讀書,與其他進步學生組成抗日宣傳團走向社會,深入鄉村集鎮進行抗日救亡的演講,被同學們稱為“邸外交”。有時,他和夥伴們就把戲台當講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三省的罪行。回校後,迫使校方答應他們接受軍訓、拿槍抗戰的正義要求。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共津南特委

1932年,在一次學生運動失敗後,被校方無理開除。他馬上找到中共津南特委負責人劉格平,聽取指示,總結經驗教訓。津南特委決定建立鹽山中心縣委,由劉格平任書記,他負責津南交通工作,擔負接送地下黨負責同志和傳遞黨的機密檔案的任務。無論是風霜雪雨,還是嚴冬酷暑,憑著頑強的革命毅力,默默地工作著,有時一天步行百八十里,足跡遍及津南大地。與此同時,他還遵照津南特委的指示,積極發展黨員,擴大革命隊伍。1934年,津南特委指派他到無棣縣開展工作,發展黨的組織。慶雲縣主要負責人被捕後,又承擔起慶雲縣委的領導工作,幫助恢復了部分黨組織。因此,敵人對他恨之入骨,幾個縣的反動當局曾聯合下令,把他作為要犯通緝。1936年任中共津南特委組織部長。

抗戰期間

八路軍三十一支隊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來到鹽山縣,發動組織“抗日救國五人團”,以一帶五,分頭聯絡,發展抗日武裝。在“五人團”的影響下,慶雲、鹽山、無棣、東陵、寧津等地紛紛成立抗日救亡團體。1937年11月,在津南創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和“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率部在鹽山縣南五里舖阻擊日偽軍進攻,點燃起武裝抗日鬥爭的烽火。後所部改編為八路軍三十一支隊,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津南、魯北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最早的一支抗日武裝力量。

冀魯邊區工作

1937年底,中共冀魯邊區工委成立,任工委特派員。1938年9月,冀魯邊特委成立後,原在領導崗位上的他被安排當了管理員。對此,不少同志有意見。可他卻十分愉快地服從組織分配,扎紮實實地做好機關事物管理工作。同年12月,任中共滄縣縣委書記。1939年9月,任中共寧津縣委書記,10月,兼任中共津南地委委員。1940年10月,任冀魯邊區一地委委員、組織部長。為培養基層黨員幹部,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積極倡儀並主辦黨員、幹部培訓班,認真審定講課內容並親自講授,為我黨培養造就了一批革命人才。

犧牲

1942年5月,日軍發動大“掃蕩”。1942年6月18日,他與一地委書記杜子孚帶領的機關幹部和警衛連共100多人,遭到3000多日偽軍的“鐵壁合圍”。翌日凌晨,在東光縣柳林的突圍戰中,右臂被打斷,鮮血染紅了整隻袖管和大片前襟,可是他依然忍著劇烈的疼痛,把手槍枝在溝沿上,用左手扣動板機,擊殺敵人,同時還鼓動戰友們說:“瞄準了打,打倒一個夠本,打倒兩個就賺一個!”。正當他帶領幾個戰士狙擊敵人,掩護其他同志撤退時,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犧牲時年僅3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