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樂毅墓

邯鄲樂毅墓是一個戰國時期名將樂毅的古墓,屬於邯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樂毅墓俗稱將軍墓,位於邯鄲縣城東10公里處代召鄉境內大樂堡村北,緊貼309國道,是邯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樂毅是戰國名將,其先祖樂羊,居魏國,公元前406年,魏滅中山國,樂羊受封於靈壽,之後中山復國,樂氏後人居中山國,不久趙滅中山,樂毅成為趙國官員,公元前295年,趙發生沙丘之亂,樂毅又奔燕國,樂毅自幼聰明,胸懷大志,精通兵法,長大後智勇雙全,在燕深得燕王厚愛,公元前284年,樂毅 受命聯繫秦、魏、趙、燕五國兵馬進攻強齊,一舉攻下七十多個城池。立下戰功,被封於昌國,號昌國君,後受陷害, 又西入趙國,趙惠文王識才,封其為客卿,號望諸君,樂毅一直住在大樂堡村。樂毅劍法、槍法舉世奇絕,其在家仍勤學苦練,他一方面報效趙國,多次征戰,一方面在家將一身絕藝傳給後一代,在大樂堡村的練劍房、磨劍石、磨劍池遺蹟仍存,古趙十景之一的“劍池新月”更是一絕。樂毅死後,趙孝成王用玉匣作棺,厚葬他於現存的墓地,後人在墓前刻了石獅、石牌坊,墓地栽了數千株松柏,整個陵園占地30餘畝。兩千多年來,樂毅墓曾多次重修,唐、宋、元、明年年有小型修建,到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邯鄲縣知縣鄭方坤修一次,重植松柏百株,親書石碑“戰國望諸君樂毅之墓”,並撰文“悼望諸君墓”詞,到1933年縣長孫振邦最後一次重修,植槐樹數百餘株。歷代帝官、文人更是傾慕于樂毅將軍,清乾隆帝幾次下江南都到墓前憑弔,唐代韓愈、柳宗元都在墓前留下過祭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