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

還要

《還要》主要內容:姜筱芬是古老而幽靜的小城中最美麗的女人。少女時期,由於做演員的姐姐的一場風流韻事,姜筱芬的心裡留下了巨大陰影,並且成為她終身的雷區。姐姐風流韻事的結果是一個叫姜老多的男孩的降生。少女姜筱芬在對這個男孩的無比厭惡中與之相伴成長。成年後的姜筱芬成為了糖果廠的一名工人,情竇初開的她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男人羅新國。在與羅新國的交往中,姐姐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姜筱芬,成為了姜筱芬噴薄情慾的最大障礙。後來與詩人姚丹心和同院男孩格強的交往中,陰影繼續,雷區在不斷放大,貞潔也成為了永遠的心結。這一切的代價是承受孤獨。為了供養姜老多的學業,姜筱芬成為糖果廠第一個承包人。她也因此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姜筱芬一心盼望著姜老多上大學,但是,姜老多高考落榜,毀滅了姜筱芬對未來的設計。但是,姜老多卻成為了姜筱芬身邊最得力的助手和保護人,隨著金錢的不斷積累,姜筱芬有了新的憧憬……一場意外毀滅了這一切。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民眾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裝: 21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1443932

條形碼: 9787501443932

商品尺寸: 23.6 x 16.2 x 1.8 cm

商品重量: 281 g

ASIN: B001ORGXCW

內容簡介

《還要》主要內容:姜筱芬是古老而幽靜的小城中最美麗的女人。少女時期,由於做演員的姐姐的一場風流韻事,姜筱芬的心裡留下了巨大陰影,並且成為她終身的雷區。姐姐風流韻事的結果是一個叫姜老多的男孩的降生。少女姜筱芬在對這個男孩的無比厭惡中與之相伴成長。

成年後的姜筱芬成為了糖果廠的一名工人,情竇初開的她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男人羅新國。在與羅新國的交往中,姐姐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姜筱芬,成為了姜筱芬噴薄情慾的最大障礙。後來與詩人姚丹心和同院男孩格強的交往中,陰影繼續,雷區在不斷放大,貞潔也成為了永遠的心結。這一切的代價是承受孤獨。

為了供養姜老多的學業,姜筱芬成為糖果廠第一個承包人。她也因此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姜筱芬一心盼望著姜老多上大學,但是,姜老多高考落榜,毀滅了姜筱芬對未來的設計。但是,姜老多卻成為了姜筱芬身邊最得力的助手和保護人,隨著金錢的不斷積累,姜筱芬有了新的憧憬……

一場意外毀滅了這一切。

編輯推薦

《還要》是一部最好讀的優美而淒婉的情愛小說!血脈親情是人生中最結實的繩索。姜老多為小姨(姜筱芬)被判死刑,行刑的這一天小姨也突然離世。小城的生活還要進行,只是人們有了更多閒聊的話題……小說情節曲折,語言細膩,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文摘

1

說起來,姜家也不是根生在玉水的本地人。姜家在玉水住的房子是一所老宅,原是別人家住的,據說那家是富人,那個遠方的礦也是他家的。房子是分了正房和偏房,或許還準備著再在院子裡蓋新房,所以院子格外地大,留了許多的空地,也不種樹,院子裡只有一棵老槐樹,粗粗的,一個小孩藏到樹後面也看不出來。大大的樹冠,像一個房頂,老槐樹被樹冠壓歪了身子,樹下的蔭涼多了一大片。樹皮也很老,顏色深得都快成黑色了,冬天的時候,老槐樹像要死了一樣,到了春天,槐花把一個樹冠都插滿了,樹變得年輕了,槐花的香飄得滿院子都是,院子裡盛不下了,就飄到大街上。院子的主人是有了各種打算的,只是還沒有等到他們再建新房子,就解放了,那些原有的房子就被分給了好多人家。筱芬家就是其中的一戶,那時筱芬的父親剛剛大學畢業,他在學校里就是一個追求進步的學生,政府接手了那座遠方的礦,正需要真正的主人去掌管,父親就帶了母親從外省來到了這裡。

沿著滇緬公路一直走,過了一個壩子進到山裡,又過了一個壩子進山,路是險到了盡頭,人也坐車坐得夠夠的了,不暈車的也在翻著胃。汽車牛一樣地爬到了山頂,忽然一股涼涼的小風迎面吹來,定睛一看,看到了山腳下的青綠,長方、正方的田野茂盛著黃的、綠的,在黃的、綠的正中,是一片濃濃的墨綠,墨綠掩映著一些房子,隱約有深灰色的瓦楞從墨綠中顯出,這就到了玉水。

據說玉水所屬的每一座大山的肚腹里都含有豐富的有色金屬,因此,玉水被稱為高原明珠。縣城倒不是一個新城,老輩的人說老早就有玉水城了,老早倒不知道是早到什麼時候了,當然玉水是有縣誌的,只是好多玉水人都沒有看到。玉水是一個古城,是因為在玉水是處處能夠看到古的痕跡。從觀音角那個十字路口延伸出四條街道,街沿的房子是有模有樣的古典,房檐很誇張地飛翹著,瓦是青灰色的,現在是看不出青色了,就只剩了灰色,那些灰也不容易看見,被草復蓋了,還有一些花,主人從來沒有在房頂上種過花草,花草是自己長出來的,長出了一定的規模,有一天主人有了興趣,把那些花草清除了,再看那房子以為是別人家的了。房檐下的門臉倒沒有了房檐的那一份跋福,那些門臉規規矩矩地排列著,都用來做買賣。門臉規矩就規矩在那些木板上,木板是一塊緊挨了一塊,嚴絲合縫,木板的排列是有了嚴格的要求,於是,主人就在每一塊木板上做了標記,那是一些數字,或是黑或是紅,都是粗大毛筆寫成的,左一、左二……右一、右二……也有東一東二,北三北四這樣排列著。到了白天,木板被主人卸了下來,放在一邊。門臉里是一個個小鋪子,家家都賣了土雜,也有自己的特色,有賣甜酸角的,是這家的老人傳下來的手藝,縣城裡的女孩也只是認了這一家,一分錢也能買到兩粒,含在嘴裡酸甜酸甜的味道能管大半天。也有賣米線的,家裡有發酵、舂米、擠壓等等的手藝,這樣做出來的米線進了鍋開三個開也照樣有嚼頭。

在門臉的旁邊有一扇很窄的門,進了門穿過隧道一樣走廊,一抬頭是另一番天地。這就進到了這家人的後院了,院子裡種了樹,是第一代人種下了,到了這一代人,樹已經很茂密了,樹冠擋了院子的半個天,不管是什麼季節,牆腳下都生了一層陰陰的綠苔。冷不丁在一個房檐的瓦片上,還能看到一個久遠的朝代鐫刻下的文字。

街面是石快鋪成的,大小也就一本書那樣,有排列得很整齊的,也有歪的斜的。人走得多的地方,石快都磨怡了,看不出是石快了,因為補上了水泥了。東西走向的街面,有一條小河,也就兩步那么寬,當地人叫它玉花江。玉花江的水又清又涼,居民出了門,彎下腰就能在水裡洗洗淘淘,到了正月十五的時候,城裡的孩子在水裡放了燈,幽幽的一團紅就被水載著走遠了。玉花江出了城就成了一條真正的江了,江面寬闊,水依然是清亮的,能看到水底的石頭。在玉水城裡的玉花江里放過燈的孩子,長大了都要到城外的江里去,那裡的天地更大一些。

姜家夫婦一共生了三個孩子,最大的是個女兒叫筱涵,二的是個男孩取名叫筱君,姜筱芬是最小的女兒,最大的女兒和最小的女兒整整差了九歲。三個孩子都是在這個院子裡出生的。他們的父親就好像是從這個院子裡放出的一隻風箏,他更多的日子是在遠方的礦上,母親就是長在這個院子裡的一棵樹,她在這裡養育孩子,並在她的房子裡上班工作,她從街道上領回帆布來,裁剪出來,用縫紉機車好,做成手套,這些手套被送到礦上。這就是她的工作,她養了孩子,還依然像一個職業婦女一樣,掙錢養家。

筱芬記事的時候已經看不出房子原來的樣子了,幾乎家家都在自己的房子旁邊蓋了偏廈。母親回憶他們才搬進來的時候,院子是那么清靜、幽雅,她說,聽說院子的主人是留過洋的,自然是有一定的品味的。母親說,現在亂了,簡直就是一個大雜院。也難怪,姜家的人口增加了,老馮家也由兩口人變成了五口人,還有小蘭家,老輩人沒有了,又有了新人,院子自然是擠了。筱芬記事以後,母親在休閒的時候就會跟她提起過去,像是過去的日子總是比現在的好一樣。

筱芬小的時候院子還很大,比學校里的籃球場都大,院子的南面是大門,北面就是一些房子,西頭住的是筱芬家,東頭住的是老馮家,中間住了小蘭家,就好像一個菜筐子沒有放勻稱,北面沉沉的,要把院子壓翻似的。筱芬聽大人說,這裡原來住的資本家,其實就是小蘭的爺爺。筱芬難以想像小蘭家會是資本家,小蘭的身上從來沒有斷過虱子,她總揀地上的東西吃,就連槐樹上的毛毛蟲都要抓了放嘴裡嚼。筱芬從來不和小蘭在一起玩,噁心。四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院子裡是男孩多女孩少,筱芬還是不和小蘭玩。姜家的兩個女孩像金枝玉葉一樣長著,和他們住的院子極不相稱。

2

筱芬九歲的那一年,姐姐姜筱涵在劇團里出了事。姜筱涵當時正是州里劇團的台柱子,紅得發紫,誰也沒有想到十八歲的她未婚先孕,並且生下了一個男孩。孩子剛剛出了滿月,姜筱涵就遠走他鄉了。男孩留在了姜家。

筱涵走的時候,天上掛了一彎月亮,月光透過窗欞上那一層薄薄的紙,進了屋子月光也紙一樣的薄了。筱芬看到了穿衣的姐姐,那只是一個影子,筱芬看不清姐姐的臉。姐姐像遊戲裡的剪紙,只是動著。後來姐姐拿起了放在床邊那個頭一天準備好了的提包,定定地站在了屋子的中間,筱芬慌忙緊緊地閉了自己的眼睛。再一掙開眼睛時,姐姐已經出了門。

院子裡比起屋子裡亮堂了很多,月光厚了許多,霜一樣地鋪了一地。筱芬光著腳下了床,來到了窗戶邊,她把臉放到了最下面的一格窗欞上,目光追隨著姐姐的身影。白慘慘的月光下走著的姐姐,像一個鬼。院子大得像一個籃球場,姐姐走得匆匆忙忙,就好像有人在後面追著。筱芬只是看著,一聲不吭。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結尾

作者簡介

王曼玲,生於雲南保山,祖籍山東廣饒。17歲參軍。當過副班長,護士。1993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曾任成都軍區創作員,《西南軍事文學》副主編。已發表各種文學作品200多萬字,作品多次獲獎和被選刊選用。現定居北京。

被譽為“軍旅第一美女作家”的王曼玲,1991年發表短篇小說處女作,現已出版長篇小說《正午告別》《這裡的軍人是女人》《誰撫摸了我》《潮濕》《絲絨》等,發表中篇小說18部、短篇小說數十篇。中篇小說《幸福花兒開滿地》《讓我看看你》獲全軍文藝創作新作品一等獎;中篇小說《太陽升起》《漂亮女兵》獲全軍文藝創作新作品二等獎;中篇小說《如花似玉》獲全軍文藝創作新作品三等獎;長篇小說《這裡的軍人是女人》獲巴金文學院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潮濕》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巴金文學院優秀作品獎。現為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員、巴金文學院創作員、《西南軍事文學》雜誌社副主編。

中年女作家,近年離開軍隊,成為自由撰稿人,上述作品多被電視製作商買斷著作權。進京後最新作品《天香百合》、《遇艷》等,正成為電視劇製片人和導演的熱炒目標。媒體報導活躍。因其和姜文同屬西南地區進京發展的文化藝人,系圈內密友。

她離異了 。一個人帶著兒子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但是生活得很充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